中科医院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鼻炎、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记住四点脾胃秘诀,都会一天天好起来!

大家好,之前我就和大家说过很多次,儿童鼻炎、腺样体肥大的主要病因主要是脏腑不足、饮食失节及感受外邪,病理因素为湿、寒、热、毒、痰、瘀,属于本虚标实之症,关键病机在于肺脾两虚。

而脾为肺之母,脾开窍于口,它与饮食息息相关。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如果你的孩子出现大便异常、饮食欠佳、容易感冒、爱出汗、鼻梁青筋、眼袋发青、手脚心发热、睡觉不踏实、有口气、舌苔厚等情况,这可能是脾胃虚弱的一些表现。

第一个就是吃饭最多吃七八分饱,要给他减少负担,合适是营养,吃多了就是负担,平时要注意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把食物嚼碎了更容易消化。

第二:少吃寒凉食物,孩子脾胃差,身体运化能力就差,如果再吃生冷食物,那只会雪上加霜,尤其夏天,孩子吃了冰淇淋、冷饮,再来个冰西瓜,那脾胃指定是“毁了”,吃完第二天早上你再观察孩子的舌苔,是不是会很厚。

第三:少吃甜食,尤其是现在外卖的一些蛋糕、糕点等,豆浆含糖的也要少喝,因为五味对应五脏,甜入脾,吃多了甜食容易产生脾湿,从而脾的运化能力就会下降。

第四:一般孩子9点左右睡觉,那么睡觉前的一到两个小时就建议不要进食了,这样晚上才能让脾胃好好休息。

腺样体肥大的患儿除了中药调理,当然也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中草药口服治疗腺样体肥大也是目前保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对于肺脾两虚的患儿,不得不提到的一味药就是黄芪,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尤其是以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玉屏风散,治疗肺脾气虚的鼻炎、腺样体肥大,根据患儿的情况、年龄辨证加减有一个不错的效果。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芪:

中国较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将黄芪列为“上品”,并在《药性歌诀》中描述其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等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

那么黄芪被誉为补气之王,中医认为它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对治疗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有显著效果,并常用于此类治疗过程中。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等作用。

门诊案例分享:

这位小患者的故事也并不稀奇,5岁,章某,与大多数患儿和家长一样,孩子查出腺样体肥大一年之久,在查出的时候就被建议了手术治疗,治疗一年之久,总有反复的情况,主要使用鼻喷激素、洗鼻等方法。

家长经过慎重考虑,准备再试一下中药调理,如果效果不佳,就准备在暑假用手术的方法割除了。

其实我看到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庆幸的,证明我们的科普是有意义的,在弘扬了祖国医学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家长了解了腺样体肥大疾病以及中医治疗法则,我也有信心相信有更多的患儿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萎缩腺样体肥大,改善鼻炎。

刻诊:这个患儿来时鼻塞,有流黄稠涕,之前就有过敏性鼻炎,由此可见因为过敏性鼻炎日久,已经转为鼻窦炎了,平时有咳嗽少痰难以咳出,张口呼吸打呼噜明显、大便干,平时也是容易感冒、动则容易出汗。查体:面色铅华、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辨证属于肺脾两虚、肺热痰淤的症型。检查:耳鼻喉科鼻咽镜检查显示腺样体肥大4/5。

这位小患者多次出现鼻塞流涕、睡觉时张口打鼾的症状,表明其肺脾功能虚弱,气阳虚弱,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外邪侵袭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子病及母,导致肺脾两虚,气血不足会影响津液运输和分布正常,使得水湿停滞并聚集成热,热邪再结合湿气形成痰。长期以来积聚的疾病会转化为淤血,并最终导致腺样体肥大等问题。因此治疗方案应该包括健脾补肺、清热化痰、散瘀通窍。

详细了解情况后开方:黄芪、白术、防风、白芷、苍耳子、山药、桔梗、川芎、厚朴、金银花、蒲公英、山慈菇、甘草。(此方案针对医案中患者,未经辨证,不可盲目使用)

黄芪、白术、山药:黄芪双补脾肺、固表实卫,白术补气健脾,山药是肺脾肾三者同调,还可补肾助阳,三者合用,主以补气助阳,固护卫表。

防风:防风与黄芪、白术合用,及出自玉屏风散,固表实卫,使正气实而邪无所扰,即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金银花、蒲公英:金银花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常用药,配合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之消,亦可消肿散结。

桔梗、厚朴、川芎: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厚朴苦降,下气消痰;这两个药合用,复气机之升降,而且还能能祛痰散结;配合川芎行气活血,散瘀结。

苍耳子、白芷、山慈菇:苍耳子、白芷辛温,宣通鼻窍。山慈菇散结消肿,善治痰毒肿节。

治疗的结果也是非常可喜,家长也说看到了希望,调理一个疗程,咳嗽、鼻塞流涕、张口打呼这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尤其张口呼吸、打呼噜情况的改善说明了腺样体有了一定的萎缩,后续则调方继续治疗即可,一般包括后期巩固治疗3个疗程左右即可。

食疗推荐:

黄芪搭配一:黄芪+麦冬+白术,补脾气。

如果孩子有脾气虚,那么主要症状是脸色发黄,食物摄入减少,大便变得稀,通常表现出非常倦怠和疲劳。就可以用这个小方法帮助缓解。

黄芪本身补脾气,加上白术可以健脾补气之要药,脾气虚的人也容易出现虚火上炎的表现,而麦冬则主要是滋阴的,主要用于肺阴虚证和胃阴虚证,益胃生津,同时压制黄芪的燥气,达到补气不上火的效果。

黄芪搭配二:黄芪+麦冬+五味子,补肺气。

小儿有肺气虚,则症状较苍白。身体感觉很虚弱,但很容易出汗,经过一点运动后气喘吁吁,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在患病期间。

而黄芪除了补气还有固表止汗的功效,麦冬同上,五味子味酸主收敛,有敛阴止汗之功效,同时还能敛虚火,把虚火往下收。

黄芪搭配三:黄芪+茯苓+山楂,健脾渗湿加消积。

孩子脾胃虚弱少不了积食,夏天少不了祛湿,如果孩子脾胃虚弱、胃口打不开,平时比较容易感冒,面色萎黄或者晄白,舌苔厚,则可用这个方法。

黄芪补气、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山楂可以健脾消积,加在一起具有利尿促排、提高免疫力、通气补气、健脾开胃的功效。

当然这三个方法只作为日常调养,仅有辅助作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三岁以上一般每味用量用3-6g即可,根据孩子的情况严重度选择,煮水喝更好,也可开水冲泡代茶饮。

声明:此文目的在于传承中医以及调理思路,无不良引导,具体用法用量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传承中医育儿,感谢您的阅读,分享给需要的人?

END

#腺样体肥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xz/1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