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第三期362牙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78461.html一叶知秋 3.6.2牙痛治疗及五味子药性 同学,我们来上课了啊!就是在《黄帝内经》里面他医牙痛当然是这个方向,他的方向就是上牙床、下牙床各属于手足阳明,这是《黄帝内经》的一个思考。 接下来我引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仓公的部分,淳于意的故事。 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手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 他就说,有一个人病龋齿,就是牙痛,他就灸他的左手阳明脉。当然中国历代大肠经上面灸牙痛,有好几个穴道都可以用的,所以,我们之后可能会介绍一两个。但是我也没有灸过,因为古时候灸比较野蛮,可能是艾草要点上去要把皮肤烧一个洞的。所以我会觉得牙痛的痛跟皮肤烧一个洞的痛来相比的话,就是已经有一痛了,就不用再加上另一痛了,所以就觉得它没什么意思。他说“即为苦参汤”,用苦参这个药煮汤来漱口,其实苦参汤漱口也不是很好受的一件事,因为苦参很苦,所以就每天苦的不得了。但是苦参汤有没有用呢?苦参汤其实是有用的,所以说如果你真的愿意吃苦不要忍痛的话,那苦参这味药,它是一个凉肾的药,因为牙齿到底是属于肾,所以,你到药局里面买几片苦参煮一碗水,然后你就拿来漱口,就是漱着漱着就没有那么痛了,那一天漱掉五、六碗,然后很快会消痛。那这样其实在家里面,不要说家里面,在美国闹牙痛是很好的方法,因为美国的牙医是很难约的你知道吗?牙痛到能跟他约到诊不知道痛多少天了,所以有一些这种招术是不错的。 但是苦参汤,因为这是历史记载中比较早开始提出的一个治牙痛的方法,但到后来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怎么讲呢? 就是,苦参汤其实代表了中医牙痛观的转折,因为苦参嘛,它退火、清热、消炎、止痛,听起来是没有错的,可是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沈括--沈梦溪,他写过一本《梦溪笔谈》,他在《梦溪笔谈》里面就说他曾经得过一个病,觉得腰痛的不得了,坐一坐要站起来都累的半死,然后有一个军官看到他就说,腰痛成这样就问他,是不是用苦参在刷牙?他就说:“哎!你怎么会知道”?就象人家这个,随便一个人看到他腰痛都能猜到他用苦参在刷牙,或许那个时候用苦参刷牙是很流行的,就是那个时候的舒酸定之类的东西。后来那个军官就解释给他听,说:苦参是一个寒凉的药,你每天拿它来刷牙,你的肾就越来越虚寒了,所以你会腰痛。于是沈括就换了一个别的牌子的牙膏,然后腰痛就好了。所以虽然苦参在一时之间是可以清热消炎的,但是即使拿来刷牙也是不太好的,这是一点。 宋.沈括《梦溪笔谈》: 余尝苦腰重,久坐,则旅距十余步然后能行。有一将佐见余日:“得无用苦参洁齿否?”余时以病齿,用苦参数年矣。日:“此病由也。苦参入齿,其气伤肾,能使人腰重。”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苦参,腰疾皆愈。此皆方书旧不载者。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迹。须当横摹之,泛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迹产循,然后尽妙也。 牙痛治疗思路之转折点 到了后来呢,比如说到了元朝的朱丹溪、李东垣,他们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治牙痛的原则,这个原则就开始跟细辛有相关性了。怎么讲呢?就是,像李东垣、朱丹溪他们提出来了,主要是朱丹溪,或者是那个时候有一些其他的方书也开始提出了这个理论。就是说呀:牙痛这个病,用来漱口的这些药,其实是比较适合用辛散的热药,而不是用寒凉的药,也就是牙痛开始有人提出来说“宜辛散、忌凉遏”。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牙齿之痛,因胃中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适被风寒或饮冷所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寒是标,故外用辛温擦漱之药;热是本,故内服辛凉散热之剂。牙痛用梧桐泪为末,少加麝香擦之。牙大痛,必用胡椒、荜茇能散其中浮热,间以升麻、寒水石,佐以辛凉荆芥、薄荷、细辛之类。若用清凉药,便使痛不开。必须从治,如荜茇、川芎、薄荷、荆芥、细辛、樟脑、青盐之类。 这个“宜辛散、忌凉遏”的这个思考,其实这个部分的思考其实可以说是张仲景医学开始在中国产生了另外一种思考体系,然后这个思考体系在临床上带给人的感觉,开始觉得比《黄帝内经》好用。 怎么讲呢?就是,他们是这样子看待的:牙齿它跟肾是相连的对不对,那如果我们肾脏有火的话,一个正常人健康的牙齿,其实就可以把这个火像是烟囱一样的排放出来,也就是说牙齿是肾脏专用的毛细孔,就像我们有身体多余的热才可以从汗孔出来对不对。那肾脏连着牙齿,牙齿是肾的烟囱,我们人如果受了风寒之邪、得了麻黄汤证,那麻黄汤证如果把热包在里面我们就变成大青龙汤证,就是里面热包在里面闷烧。同样地,他们开始会把牙齿痛这个事情跟这个事情连在一起:牙齿痛很可能是因为牙齿受了风寒,乃至于把牙齿束住了,那本来牙齿要排放的热气就排不出来了,然后就闷在里面然后牙龈就烂掉了。所以他是用这种类似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的角度在看待牙痛的。 而他这个说法其实很有道理,因为我觉得,我听说牙痛的人的事情,往往会觉得冬天的比夏天的多,就是有这种感觉。就是都是听说人冬天牙痛,而不是夏天牙痛,如果牙痛果真是发炎,那应该夏天痛比较多才对。 所以呢,原来呀,在后来中医的发现就觉得说:牙痛是好像是,麻黄汤证你也可以发烧烧到三十九度半一样,就是闷住了所以在发烧,而你要帮助他里面的抵抗力把这个寒邪之气推散、那这牙齿恢复原来疏泄的机能了,那它就不痛了。 所以这个思考就开始出现,那在这个思考开始出现的时候,细辛就变成牙痛很重要的药了。苦参是一个角度的思考:清热、消炎;细辛是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牙齿属于肾,肾的麻黄汤就是细辛嘛,所以用细辛煮水漱口嘛,然后就可以把牙痛打通,就用这样的角度来面对它。 那我想我们学经方派的,就是常常会面对到这种看病的角度的选择。就像我们上次教葛根汤医案的时候,同学记不记得?朱木通就说:其实妇女的乳房发炎,往往都是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汤证、或者是小柴胡汤证当主轴,对不对?是先得到感冒了、六经病了,然后经络淤塞,然后才发炎。那你先把这个六经病医好,那剩下来的发炎它还有一点、以及发炎的部分可能会产生一点脓,那你就把脓排掉就好了──大概是这样的思考。所以很多我们现在归纳于发炎、发热的东西,哎!可能都还可以找到张仲景医学六经辨证的这种观点存在,所以后来中国人就开始有比较多的人主张牙痛要“从治”,就是不是说它发炎我们就要消这个炎,而是要顺着它这个热把这个热泄掉,用从治。那从治的方法,就象我们平常用桂枝汤、麻黄汤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们为什么中国人的感冒药麻黄汤桂枝汤这么伟大?就是因为桂枝汤、麻黄汤是帮在我们抵抗力的这一边把寒邪推出去啊对不对,那如果你感冒你只说,哎呀,糟糕!我发烧到三十九度我要退烧,那就退烧针打下去把抵抗力杀掉了,那感冒就内陷了对不对,所以对身体反而更不好。所以要走从治的路线是在观点上面有它的正确性的。 那既然要走这条路,那我们单一味细辛漱口治牙痛就是常常有的方法,那当然就是用一些泄热或者有引经效果的药,比如说中医里有一首也不知道是谁写的诗,说是华佗先生治牙痛的方: 不知着者,托名孙思邈注《华佗临症神方.华佗治牙痛要诀》: 宜辛散,忌凉遏。 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水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己。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以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虚实,时之寒燠,而增减之。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孙思邈注) 他就说什么“一撮花椒水一盅”一碗水一把花椒,“细辛白芷与防风”就是有细辛有白芷,白芷是足阳明胃经引经药,然后防风也是袪风药。然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就是每天三更半夜以后就拿来漱口,然后牙齿就会长得很好之类的,也就是这一类的药什么花椒、胡椒、细辛、白芷、防风这种发散风邪的药就是会很常用的。 那这一类发散风邪的药的药方呢,比如说我现在选给大家这个《御药院方》的“漱口沉香散”。 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漱口沉香散 治牙槽热毒之气冲发,齿齗肿痛,或疮,或差,或发,并宜服之。 香附子八两,沉香、升麻各一两,华细辛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二钱,水一大盏同煎至三两沸,去滓温漱,冷吐,误咽不妨,不计时候,日用三四次。 《御药院方》是元朝时候的宫廷所收集的一些民间比较高档的好方编成的书。我选这个方什么香附沉香升麻细辛,其实我选它的理由是这个方的美味度最好,因为这一类的方子历代是很多的,只是有的是用细辛跟荆芥跟露蜂房,露蜂房是蜜蜂窝,比较毒一点。有的是用独活四钱、细辛两钱、荆芥穗一把差不多等于四钱,我觉得独活吃起来比较难吃,所以在差不多的药性里面,我觉得香附、沉香、升麻的味道都还不错,所以差不多就选了一个该有的药都有了的就是这样子。升麻一方面可以算是升提足阳明胃经的气、也可以算是升清气、降浊气;沉香、升麻同用,再加上行气的香附,这样子在古时候一般来讲煮水漱口大概是用这样的方子。就是用苦参是一个方法;那用细辛这一类的袪风行气药也是一个方法。 另外还有一个陈希夷刷牙药,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方,这个方子是在华山上一块石碑上面的一个诗,那他说用什么东西来刷牙呢?不但能让牙齿牢固,而且可以乌髭鬓──就是你刷了牙之后你这边的白头发都会黑回来。这个方子我选它,也是因为这个方它是代表了那个时代刷牙方里面最大公约数的正确,就是我们中国人刷牙方啊,最好用的一些药这里面都有了。 陈希夷刷牙药进华山,陈希夷先生牢牙乌发鬓药,原在碑记上有此方 牢牙齿,乌髭鬓。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熟地黄, ,细辛荷蒂要相当, 青盐等分同烧炼,研熬将来使最良, 擦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上件十味各二两,除青盐一味外,其余药味并剉碎,用一新瓦罐儿内尽盛其药,又用瓦子盖合,罐儿口子以麻索子系定,上用盐泥固济,约厚半寸许。晒干,穿一地坑子,方阔二尺,约深七寸,先放一新方砖,后安放药罐子,以口向下坐,用木炭火一和烧令透,后青烟出,稍存其性。去火,放经宿,取药出,煞研为细末。每用刷牙子蘸药少许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每日早晨、临卧时用一次于内。旱莲叶如马齿花,如星宿。升麻形如鸡骨,其色青绿。此二味药本出京兆府,奴婢高邦才谨言: “牢牙乌髭鬓之药,古今方论甚多,少有曾经验者。奴婢在私家之日,实缘此药常是与人修合使用,亲经效验略言如后: 有祐德观景碧虚先生,常用此药,年至八十已上面若童子,髭鬓其黑,齿落重生,仪师颜亦识此人。 明昌二年,有统军司书表姓,大年纪五十岁已上,髭发本生来黄色,因患牙疼,用此药两月,髭发皆变黑色,更不脱落。 贞祐二年,陜西安抚事老瓦,患牙疼数月,用此药痊,可至今常用。 曾经效验者历历甚多,不敢尽言。” 他的这个方子他就说:猪牙皂角及生姜,我们在做这个药的时候,因为他这个药中间要经过一个烘干的过程,所以你要放生姜也可以,直接摆干姜也可以,反正到时候都会干掉;那猪牙皂角,药局一般都有;然后西国升麻就是要好一点的升麻,跟熟地黄啊;然后木律旱莲槐角子;那这个木律--古时候木律是什么东西呀?又叫做胡桐律,就是好像一种树的汁液,那这个胡桐律也有另外一个写法叫“胡桐泪”,反正音是相同的,胡桐泪这味药在我们现在台湾的药局是买不到,不过这个方子它是有很多兄弟姐妹方,那些兄弟姐妹方里面有时候它也是可以,也有别的方子是不用胡桐泪的,那我们会看得出来胡桐泪最主要的作用是要把这个药性让它钻到牙龈肉里面去;那让药性钻到牙龈肉,如果我们没有胡桐泪的话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是有可以代替的东西。比如说像是古时候这一类方子他们没有胡桐泪的时候,有的时候是用蚕砂,就是蚕宝宝的大便,那你觉得恶心那不要用;诃子,诃子的话效果应该也不会说很强,就是说这些都不太重要,诃子啊这也没关系。同学记不记得在网路上面倪海厦院长提到用青盐跟附子做刷牙粉漱口对不对?那附子是一个很能够帮助药性深入的东西,所以你要用附子或者乌头都可以,就是附子把它打成粉那样子,就是它可以帮助药性钻进去,那这样也可以。 那不然的话,如果是傅青主他们的派系里面,他们用的药叫做骨碎补,那骨碎补也是很能固牙龈肉的,所以就是稍微代替一下就好啦,所以没有胡桐泪也没有关系。那细辛跟荷叶蒂、槐角,还有槐角,槐角是槐树的果实种子类的,药局买就有了。那细辛跟荷叶蒂,其实荷叶主要是要升清气,如果你要考究的话,我会说荷叶这个蔕是撑住整片荷叶的,所以特别有效,但是不考究一点的话你就用荷叶或者荷叶梗都可以;那荷叶因为我配这个药最好到生源去配,因为他有些制造过程他可以支援我,技术上可以支援我,可是生源的荷叶都已经剥好了,没有荷叶蔕了,所以你荷叶蔕不妨到你家附近药局买一整张荷叶自己剥一剥就有了,反正荷叶很便宜嘛!然后青盐等等,青盐就是盐矿里面挖出来的盐,所以青盐我就觉得各位同学你就算不拿来入药,你平常把它打成粉,带回家烧菜也很好的,其实青盐烧肉烧汤都很美味的。就是盐矿的盐,如果你常看日本料理漫画的就会知道,什么什么地方的盐涂在肉上会美味的不得了,常常会看到,那的确是味道不错,只是吃起来比较不咸。 这些药,他说除青盐之外其他都剁碎,这没关系。你就把这些药在生源你买它的时候都叫他开机器帮你打成粗末,他有打粉机啦,不要打成细末,打成粗末,然后你回到家,把它装在一个--现在很多餐具店都有卖的,就是那种一人份用的小陶锅--就是那种小砂锅,很小的只有一人份的那种,一个才几十块一百块就有,那这个小砂锅把药材放进去,然后呢把砂锅盖盖起来,你到食品店顺便去买一包有种一叫作“楠香”,楠香是一种树脂类的东西,就是它沾了水之后变得糊糊的,那拿来干什么?拿来密封这个罐子,就是小砂锅买来后你用“楠香”调水,它变得黏黏的它很好玩的,楠香调水像橡皮糖一样很有弹性,你就把那个小砂锅上面所有的缝跟它的洞都糊起来,然后把这一整个小砂锅放到慢炖锅里面去,把慢炖锅开火,慢炖锅它的火力是慢慢的,那慢炖锅里面开火,你慢慢等,过一阵子它够热的时候这个小陶锅里冒出有一点药的味道,那这个你应该闻得出来,就是他有细辛吗!细辛烤烤会蒸发吗,你会闻到家里有DDT的味道,你就知道我们的细辛里面有成分蒸发出来了,因为有它才那么熏,那差不多慢炖锅两小时就可以关火,因为两个小时它里面的药材差不多刚好烤到干燥、焦黄,如果烤二十四小时的话倒出来就炭化了,就是一堆黑色的渣子,那你就完全不会想拿它来刷牙了,那这个烤得干干的焦黄的药渣,你再送回生源药行请他们帮你打成细粉,回家就拿牙刷沾这个细粉刷牙。 因为这种刷牙黑发的药,最好能在牙龈留久一点,所以可以拿软毛一点的按摩牙肉那种结构的牙刷慢慢刷,当然里面因为有一些药像旱莲是黑黑的,生地、地黄这些药都是黑黑的,刷这个牙粉就别想让牙齿刷得很白的,基本上洁牙效果so_so而已,但是它的补肾固牙床的效果是不错的,至于说他所承诺乌鬓发的效果,我是觉得是有啦,但是你太要强求。就是,我接下来一个礼拜都在留胡子,就刷这个牙粉,同学们你看,因为我的白头发不算很多,可是我的白胡子蛮多的,因为白胡子比较多,然后就刷了两个礼拜这样观察,然后觉得发现说:“哎,白胡子真的有变少了”,所以他不是在说假的,可是我也一点都不相信这种药能够把满头苍苍白发然后变成完全乌黑,我也不相信。因为有一些药他真的要做到很好,才会很有效。比如说像熟地黄,你真的要地黄做到很有效你要一点铁器都不碰,这个根本现在都不太可能了,所以就差不多差不多不错了,那这个方子我是觉得就是堪称好用了,保健牙龈用,这种效果是很好,所以这是其中一个可以跟同学讲的方。那这个原文后面写有什么?这个某人家的专门配置药的奴婢出来讲八卦,说谁家的谁谁谁用了这个药他多有效多有效怎么样怎么样,多多少少可以想不会是唬人的,就是有这个药效。 那再来33页有一个《卫生宝鉴》里面的“遗山牢牙散”,“遗山牢牙散”这一类的方有很多,我选择“遗山牢牙散”也是因为它是一个“最大公约数的正确”,就是对牙齿、牙床好的药,几乎它里面都有啦。就是很多方里介绍的药这个方都包了。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遗山牢牙散 王汉卿所传方。云:折太守得之于李节使。折得此方,九十余岁,牙齿都不曾疏豁,及无疼痛。汉卿今八十九岁,食肉能齿决之,知此方如神也。 茯苓、石膏、龙骨各一两,寒水石、白芷各半两,细辛三钱,石燕子大者一枚,小者用一对 上七味为末,早辰用药刷牙,晚亦如之。 就是刷牙之后会让这个牙齿很牢固,那这个像是固气补肾的龙骨也有;石膏(大部分是生石膏)、寒水石、白芷这些都是能够退胃火的东西;石燕子是一种像化石又像蚌壳的东西,也是古时候很有用的固齿的药,像古时候固齿的药很有名的像细辛、胡桐泪、石燕子这一类的。那这个东西刷牙了之后怎样?因为我前一阵子在试那个刷了胡子会变黑的那一罐,所以另外一罐就叫陈助教去试。我们的宝贝陈助教是这样子啊,他是从前抿一抿嘴,你就会看到他满口都是血,就是牙龈肉超级会出血的人,然后他用这个刷牙药刷了一个多礼拜,很明显地可以看到他牙龈肉一天比一天不出血了,这个药实在是对于牙龈的调整是很强的。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子,因为我有抽香烟,牙齿比较容易薰得很脏,我从前好几年前有一个朋友说:那你要用天宫去污粉来刷牙,就是有一种药房卖的刷牙粉,然后我用那个刷牙粉刷到牙齿变白了,然后牙龈肉全部都坏掉了,然后就是稍微吸到一点冷空气或吃到一点甜的都受不了,就是牙龈肉全部都因为那个刷牙粉退掉了,然后那个时候我吓到了说,不行啊,必须向我们中医这个领域取经啊!那时候用的方跟这个有点类似没有这么好,可是用中医的刷牙粉因为有这些石膏跟寒水石这种药物,它就是能够把牙齿抹得很白,可是都不会损伤牙龈跟牙齿(要打很细才不伤),牙龈会变得很牢固,我觉得这是以清洁效果、跟固齿效果来讲都是很好的,所以像这样的方剂我觉得大家平常就不妨用一用啊。 我不记得哪个助教跟我讲他用倪海厦的青盐附子刷牙,刷到牙齿从白变黑,再从黑变白牙齿就很好,那这是谁啊?(笑)也是各种效果都有啦,就是比较牙齿是一个通往内脏的良导体,这样子想就会比较能够释怀。我曾经有时候会跟助教开玩笑,说,你现在过的穷日子,是因为你把时间花在学习中医上,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学中医了,我们这一路走来,开发什么刷牙药、敷脸药,就做点成药去卖卖也可以混过一生啊。我是觉得真的是这样子,就是中医里面有很多方剂都很有商业价值啊,同学不妨考虑看看,就是这种东西如果你用了有效啊,你自己在家就可以做药办直销活动。我是觉得这种钱不赚白不赚嘛,你不赚别人也会去赚的,别人赚比你更黑心,就是提高价钱到一百倍以上之类的。 那至于有人说他的问题是牙龈肉退掉,其实牙龈肉退掉,多多少少是因为这个人的阳明火旺,所以这个阴虚。那阴虚你来滋阴啊,所以在内科用来滋养牙龈肉的药,比如说,以经方来讲,滋阴而退热的、而在阳明区块的是竹叶石膏汤;以时方来讲的话竹叶石膏汤的子方比如说甘露饮、玉女煎,这些都是牙龈肉退下来常会用的方,那至于多有效?对不起,我不知道。为什么说我不知道?因为我觉得在台湾啊,看台湾的病人,会常常让人忍不住一头跳进火神派的领域。就是说,因为台湾的人肾阳虚的实在是太多了,那肾阳虚这个水上不来、然后全身都枯槁,这个其实到终极来讲可能还是要补肾会比较有效,并不是说你在那边退胃火就会有效,因为五脏会烧掉是因为肾水上不来,就是这样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这一类的思考可能到将来我们教到《少阴篇》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涉入火神派的系统,那时候我们这些的医学、开药的方法还会要有一点重新洗牌的部分。那至少历代就是这样在思考,这个阳明烧干了,它就用一些润阳明的药。 那如果是不用这些内服药,要用外敷药的话,其实路子也差不多,比如说有一种味药叫做补骨脂,就是破故纸,像是牙龈退掉了,有一种方法也是用这种滋养、润养阳明的药,比如说用麦门冬煮水一直漱口,然后平常刷牙就用补骨脂刷牙,这样就会好一点的。当然我们介绍的遗山牢牙散或者是陈希夷刷牙药,这些对牙龈肉都是很有帮助的,刷久了牙龈肉都会蛮好的,就是用刷牙药的感觉就是你平常咬牙齿会觉得说:哎!牙齿再也不会松动了,然后从前你是吃了几颗酸梅之后开始就会觉得一呼吸牙齿就会被酸倒,要再吃很多颗胡桃才能把它救回来,那你用了这个刷牙药之后你会发现一天吃多少颗酸梅都没事了,这样的感觉还是会有的。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牙齿牙根露出来的话,我们中国比较代表性的方剂是这个柳枝汤啊。 宋.王怀隐、陈昭遇 等《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柳枝汤 治齿根出露,摇动疼痛,宜含柳枝汤方: 柳枝一握,切,地骨皮、细辛、防风去芦头、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蔓荆子,以上各一两 (※一方另有青盐半两) 上件药,都细锉和匀,每用一两,以水一大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就于患处。 那柳枝呢,药局也不一定有卖啦,不晓得青草(音同)上有没有卖?不过我看就觉得,某某学校的校园,或者是某某森林国家公园啊,大概都觉得,就是好像有柳树这种东西在摇曳啊,那我晚上去做运动,是不是可以带一把回家啊?应该就足够了,现成的不采白不采对不对,你拿一把来刷牙也没人跟你抢。因为台湾还摘得到柳枝,所以就可以用。那用柳枝一把、地骨皮、细辛、防风这些药打成粉,每次用一两药粉、水一碗、酒一碗,煮到剩一碗以后,然后热漱冷吐,就是趁热漱口,让你牙齿压根赶快长出来一点,处理这个的方多多少少还是很有效的,有些它是比较代表性的方剂。就是中医的一些比较有名的、或者有效的刷牙的方。 牙痛之青主派治法 那另外呢,后面傅青主、陈士铎的医派,他就有另外一套辨症系统开始出来了,接下来陈士铎《辨证录》里面的牙痛,他把牙痛分成六种,那这六种牙痛其实用起来,他这六种方用起来还真是蛮好用的,说真的。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一 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治法不泻其火则不能取效。然火实不同,有虚火,有实火,大约虚火动于脏,实火起于腑。而实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虚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肾火。同一齿痛,何以别之?不知各经在齿牙之间,各有部位也。两门牙上下四齿,同属心包也,门牙旁上下四齿,属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肾也。大牙亦属肾,肾经有三牙齿,多者贵。治病不论多寡,总以前数分治之多验。火既有如许之多,而治火之法,宜分经以治之矣。虽然,吾实有统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 玄参一两,生地一两,水煎服。 无论诸火,服之均效。察其为心包之火,加黄连五分;察其为肝经之火,加炒栀子二钱;察其为胃经之火,加石膏五钱;察其为脾经之火,加知母一钱;察其为肺经之火,加黄芩一钱;察其为肾经之火,加熟地一两。饮一剂而火轻,再剂而火散,四剂而平复如故矣。 夫火既有虚实不同,何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况玄参尤能泻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无根之焰,二味又泻中有补,故虚实咸宜,实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况又能辨各经之火,而加入各经之药,有不取效如神乎? 或曰︰“火生于风,牙齿之疼,未有不兼风者,治火而不治风,恐非妙法。”不知火旺则生风,未闻风大而生火,人身苟感风邪,则身必发热,断无风止人牙而独痛之理。况火病而用风药,反增其火热之势,是止痛而愈添其痛矣。或疑:“膀胱有火,肝(胆?)经有火,心经有火,大小肠、三焦俱有火,何俱遗之而不言?”不知脏病则腑亦病,腑病则脏亦病,治脏不必治腑,泻腑不必又泻脏,况膀胱、心与三焦、大小肠俱不入于齿牙,故略而不谈也。 他就说,首先,是牙痛痛到你要哭、涕泪俱出,同学你有没有牙痛过,痛到受不了那种感觉,就是很痛很痛痛到牙根都肿起来了,都会肿到旁边。这样的很痛很痛的牙痛呢,他就用一个叫做治牙仙丹的方,这个治牙仙丹只有两味药,一个是玄参,一个是生地。这两个药都是很凉又很润又很滋阴的药,当然说生地我们不必去找真正的生地,真正的生地是地里面挖出来好像白萝卜一样的东西,那不必,我们药房拿到的生地就是晒干的干地黄就可以了。因为你真的用到生地恐怕还太凉,所以药房买的干地黄就可以了,那是清热凉血的药。那玄参1两、生地1两。而傅青主这一派提出的论点还蛮特别的,当然也有其他的牙科医生也有提出一样的论点,他不是唯一。他说,其实牙齿的上火有实火、有虚火,一般来说“脏”有火都是虚火,“腑”有火是实火。因为脏火是因为没有办法收摄能量,所以火才散出来,因此称它为虚火。那他就说上下各两颗门牙总共4颗是属于心包火,然后再旁边一颗是肝、再旁边一颗是胃、再旁边一颗是脾、再旁边一颗是肺、然后再到最后面就是肾,所以他就说你要分经退火。所以那玄参、生地等于是凉肾火的药,如果是心包火就加黄莲、肝火就加栀子、胃火加石膏、脾火加知母、肺火加黄芩、肾火加熟地,这样子来加味,就可以把牙痛退掉。我是觉得这个药方子还蛮好用的啦,前一阵子我妈牙痛我就给她喝这个。当然这是寒凉药为主,喝了之后人会比较累,大概会有时候有这个问题,但是她喝下去之后也不是立刻就好,她就说:哎!牙痛剧痛的感觉没有了,可是呢又过了一天吧,她又长出了一颗小脓包,然后她把那个脓包挤破就正式好──就是它那个发炎的状况已经停止了,但是已经发炎烧过的那些组织还会变成脓啊,所以之后还会有一个小脓包,把它挤破然后就好了。但是牙痛你喝一碗汤药,第二天挤个脓包就好了那也算很快的,临床的效果是不错的。只是我想这个药到底是、比较是凉药,阴寒的滋阴药,可能肠胃不支吃起来会觉得好像拉肚子或者怎么样,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就是看你的肠胃强不强。但是,这个是可以用的一个方法。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二 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痛也。夫齿乃骨之余,其中最坚,何能藏虫乎?不知过食肥甘,则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乃虫生于牙矣。初则止生一二虫,久则蕃衍而多,于是蚀损其齿,遂致堕落。一齿既朽,又蚀余齿,往往有终身之苦者。此等之痛,必须外治,若用内治之药,未必杀虫,而脏腑先受伤矣。方用五灵至圣散︰ 五灵脂三钱,研绝细末,白薇三钱,细辛五分,骨碎补五分,各研为细末。先用滚水含漱齿至净,然后用前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含漱齿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虫亦死矣,断不再发。 盖齿痛原因虫也,五灵脂、白薇最杀虫于无形,加入细辛以散火,骨碎补以透骨,引五灵脂、白薇直进于骨内,则虫无可藏,尽行剿杀,虫死而痛自止也。 然后呢陈士铎的第二个牙痛是什么呢?第二个牙痛就是确确实实就是蛀牙蛀穿的那群人的那种牙痛。其实我们牙痛不一定每一次都是蛀牙蛀烂进去的,但若确实是蛀烂进去的,就用这个方,五灵脂、白薇、细辛、骨碎补这些去漱口,然后把这个蛀烂的孔把它慢慢调理回来,这种蛀牙蛀到烂穿进去的,它的特征就是“如行来行去”,就是那个牙痛是一阵一阵这样抽的,那就是用这个药方。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三 人有牙痛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而齿牙非藏火之地,于是焚烧于两颊,而牙床红肿,久则腐烂矣。似乎亦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以治之,然而其火蕴结,可用前方,以消弭于无形,今既已溃破腐烂,则前方又不可用,以其有形难于补救也。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石膏五钱,知母二钱,半夏二钱,茯苓三钱,麦冬三钱,竹叶二百片,葛根三钱,青蒿五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火退肿消矣。然后再用治牙仙丹以收功也。 石膏汤以泻胃火,用之足矣,何加入葛根、青蒿也?不知石膏但能降而不能升,增入二味,则能引石膏至于齿牙以逐其火。而葛根、青蒿尤能退胃中之阴火,所以同用之以出奇,阴阳之火尽散,齿牙之痛顿除,何腐烂之不渐消哉? 第三个药方他就说是有人是牙痛久了,上下牙床都腐烂了,变成没有办法吃饭、然后日夜呼号。这个东西他就是胃火太盛了,是阳明火,所以他就用仲景方的竹叶石膏汤,再加上一些其他清热散火的药。竹叶石膏汤本来就是白虎汤再加上来的一个方剂,所以就是知道以退阳明热为主,所以这个也是可以作为牙龈腐烂的,用这样的思路去下药。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四 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此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乃虚火,非实火也,若作火盛治之,多不能胜,即作虚火治之,亦时而效时而不效。盖火盛当作火衰,有余当认作不足,乃下虚寒,而上现假热也。人身肾中不寒,则龙雷之火下安于肾宫,惟其下寒之甚,而水又无多,于是上冲于咽喉,而齿牙受之。正如龙雷之火,至冬则地下温暖而龙雷皆蛰,春气发动,则地底寒冷而不可蛰,乃随阳气上升矣。至于夜分,尤肾水主事,水不能养火,而火自游行于外,仍至齿而作祟。譬如家寒难以栖处,必居子舍而作威,而子又贫乏,自然触动其怒气矣。治法急大补其肾中之水,而益以补火之味,引火归源,则火有水以养之,自然快乐,而不至于上越矣。方用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治之,一剂而痛止,再剂而痛不发也。 盖六味地黄汤补其肾水,桂、附引火以归于命门,但补水引火之药,不先入齿中,则痛之根不能除,所以必用骨碎补以透入齿骨之中,而后直达于命门之内,此拔本塞源之妙法耳。 然后再来呢,他说,第四种牙齿痛是“到了晚上特别痛”的。那到了晚上特别痛是什么意义呢?他说,这个是代表你的肾脏不能收纳阳气,所以肾火浮越上来了,这样子他就要用傅青主非常有名的“引火归源法”。“引火归源法”基本的方法就是煎一大锅的八味地黄汤放然后冷了喝,因为在时方的世界的八味地黄汤里面他是放附子跟肉桂对不对?那八味地黄汤里其中的六味药:熟地黄跟泽泻是可以把药引入肾经;山药跟茯苓可以把药引入脾经;山茱萸跟牡丹皮可以把药引入肝经,那我这讲法是一个很粗糙的讲法,实际上还有更复杂的结构,但基本上我们一般喝肾气汤的时候,就会感觉得到,如果是比较敏感的同学,你有喝整碗的大剂的肾气汤就会感觉到,你在喝这碗药下去的时候,会有——就是你的大腿内侧的三阴经,就是太阴、少阴、厥阴会有一种什么东西钻进去的感觉,就是肾气汤它本身就会有把药引到三阴经里面的效果。这六味之外加上桂、附,就可以把桂、附的能量拉进三阴经里去保存起来,当然是以肾为主了。中医是相信同气相求的,所以如果你在拉肉桂、附子进入三阴经的这个过程,身体有一些火是从内脏浮出来的,那这个火就会顺便跟肉桂、跟附子勾回去,就是肉桂附子带他们回家啦,就是走失的小孩遇到警察带他们回家那种感觉。所以这样就是一种收摄浮越之火的方法。那傅青主这个方,他就多加了一味骨碎补,就是说骨碎补会把药性拉去经过牙齿,所以本来是全身的浮游之火都要收进去的,那你把这个药性拉得经过一下牙齿,那这个引火归源的效果就会特别走你的牙齿下去,就会把牙齿的火收掉了,那当然引火归源是有一些身体特征的,他说是晚上特别严重是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就是会觉得上半身很热在发炎,可是膝盖是冷冷冰冰的,那就是另外一个特征。 清.陈士铎《辨证录.牙齿痛门六则》: 五 人有上下齿牙疼痛难忍,闭口少轻,开口更重,人以为阳明之胃火也,谁知是风闭于阳明、太阳二经之间乎。此病得之饮酒之后,开口向风而卧,风入于齿牙之中,留而不出,初小疼而后大痛也。论理去其风宜愈,而风药必耗人元气,因虚以入风,又耗其气,则气愈虚,风邪即欺正气之怯而不肯出,疼终难止也。古人有用灸法甚神:灸其肩尖微近骨后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即瘥。但灸后,项必大痛,良久乃定,而齿疼永不发也。然而人往往有畏灸者,可用散风定痛汤治之: 白芷三分,石膏二钱,升麻三分,胡桐泪一钱,当归三钱,生地五钱,麦冬五钱,干葛一钱,天花粉二钱,细辛一钱,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即愈,不必三剂也。 此方补药重于风药,正以风得补而易散也。 六 人有上下齿痛甚,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复作,人以为阳明之火盛也,谁知是湿热壅于上下之齿而不散乎。夫湿在下易散,而湿在上难祛,盖治湿不外利小便也。水湿下行其势顺,水湿上散其势逆,且湿从下受易于行,湿从上感难于散,故湿热感于齿牙之间,散之尤难。以饮食之水,皆从口入,必经齿牙,不已湿而重湿乎。湿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经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须上祛其湿热,又不可单利小便,当佐之以风药,则湿得风而燥,热得风而凉,湿热一解,而齿痛自愈矣。方用上下两疏汤︰ 茯苓五钱,白朮三钱,泽泻二钱,薏仁五钱,防风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荆芥二钱,胡桐泪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四剂而湿热尽解,而风亦尽散也。 盖茯苓、白朮、泽泻、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药,又得防风、白芷、升麻、荆芥风药以祛风。夫风能散湿,兼能散火,风火既散,则湿邪无党,安能独留于牙齿之间耶?仍恐邪难竟去,故加入甘草、胡桐泪引入齿缝之中,使湿无些须之留,又何痛之不止耶?况甘草缓以和之,自不至相杂而相犯也。 那另外呢第五、第六条很好玩: 他说有一种牙痛是一开口吹风就会痛得不得了,然后闭起嘴巴就觉得好一点,那这是什么?这是“牙齿的麻黄汤、桂枝汤证”对不对?这是牙齿受风邪了、所以束住了在发热,所以要用开这个牙齿风邪的药来开它,所以用升麻、白芷再加一些细辛然后再加一些补药。他说其实这个是可以灸肩膀后面的穴道,肩膀的穴道一般来讲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穴,当然我也没灸过,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但是一般这几个穴道不是灸肩髃就是灸列缺了,大概就是这些,就是说灸7壮了,但是我想7壮的话可能要直接灸了,我就不晓得。他又讲说如果你灸了肩膀这个穴的话你会有啊,会变得脖子痛,就把它拉到脖子里面去,他会讲那再说吧,那有药就吃药啦。 所以他就因为这是牙齿——你看牙齿都会怕风,那你就知道是恶风恶寒,所以就是用这个药来开他。 第六种牙痛呢,就是上下牙都痛,然后张开嘴巴吹凉风比较不痛,然后闭起嘴巴就很难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他说你的牙齿会很怕闷、想要出来透透气,那这代表什么?代表你的牙齿不是被风寒之邪所伤,是被闷住了,那会闷住牙齿的是呢?是湿气,这样的话代表你身体湿气太重,所以牙齿被闷得受不了要出来透气,所以的话,就要祛湿来治牙痛,所以就用另外一路的药来祛湿清热这样子。 傅青主陈士铎派他的这种六种辩证结构其实听起来我会觉得很好玩,就是张仲景也在讲辩证,傅青主陈士铎派也在讲辩证,可是你就会觉得张仲景的辩证是那种非常正大光明的那种,好像房子的大栋梁的那种辨证结构;傅青主派的辨证就好像是房子里细部装潢的那种感觉。但是傅青主的辩证让我们学仲景派的人来看看就觉得说鬼神莫测啊--你怎么想出来这些奇奇怪怪的辨证点的?就是会有这种感觉,会觉得很好玩。 那我是觉得在学仲景派的时候,学傅青主派是有一种很大的快感的。就好像在练九阳神功时侯就同时有练九阴真经啦。就是它那个思路啊,一个是完全的经方、一个是完全的、非常时方的思考,五脏归经有另外一套讲法,跟张仲景的人体架构是不一样的。那我一直都是很希望我们的学习是能够同时学仲景派跟青主派。因为我自己在对医学史的观察,从前我也讲过,我总觉得呀,现在这个疗效非常强的火神派大概就是青主派跟仲景派的混血造成的。当然我们现在要直接学火神派可以学郑钦安的三部书,或者是什么《扶阳讲记》这些,还有火神派出来的什么祝味菊啊、吴佩衡这些人的医案什么的都可以学习。但是我自己总有点好奇心,想要去探索一下这两派在融合的过程里面,到底是哪些医理跟哪些医理会变成什么东西,乃至于产生火神派,就是我就要把它这个受孕的过程观察一遍啊,就是有这种好奇心。 就好像是,如果象武侠小说世界,如果有一个人同时练九阳神功跟九阴真经,那他会练成什么?就结局炼成一个什么?——火神神功啊,不知道什么东西,就有这种感觉。所以就是有机会的话我们就偶尔来接触一下青主派,我们将来在教咳嗽的时候还会再接触一些,慢慢的张仲景跟傅青主派的一些互补的东西东西我们可以都一起学习。那至于说经方派跟温病派能不能互补,因为温病派是经方派里面缺掉一块没有讲,所以温病派帮它补足那一块地方。所以温病派等于是经方派里面残缺的一块,而不能说是跟经方派比对的东西啊,比较是经方派缺掉的一个地方。 讲完这些蛀牙的方,陈士铎还有两个方。就是如果你老了牙齿掉了要怎么办?你又不是鲨鱼、你又不是鳄鱼,牙齿不能不断再生,他说没关系啊,你可以用牙齿不断再生的动物来帮助你再生,所以就拿老鼠的骨头来入药然后做成牙粉,塞在牙齿那边,然后你掉掉的牙齿就会再长出来。那我们台湾乡下不是有报导说有一个人他拿蚂蚁晒干的东西来吃,然后吃到后来牙齿掉掉也会长出来。那我们在台湾就不妨吃蚂蚁,因为老鼠的骨头感觉好像还更麻烦一点。有这样的方法,但这个方法也不是傅青主派独有的,我也在别的书看到过,只是他的这个药的做法从头到尾不可以碰铁器,像地黄这味药要发挥它十足的力道就不能够碰铁,那我们现在台湾买来的地黄都已经是大陆用铁刀切开了的,那我们怎么样不碰铁?所以地黄就要从自己种开始了,然后再用买日本的陶瓷菜刀切它,然后自己再来制,从头到尾,这不是说笑话。就象从前那个郑曼青要制何首乌啊,那都是用竹篓子蒸啊,然后用竹刀再切,就是我们用陶瓷刀。那是真的考究的医学是要这样子做的。所以老鼠骨头还简单,其他药都不能犯铁器,所以要一一这样很花力气去处理,那怎么办?那就要开始种地黄,地黄是一种很吃地力的药,什么叫吃地力?就是它种一次地黄泥土会贫瘠10年啊,不能种别的东西。那听说有卖地黄的种子,所以有人想要种啊,现在开始种,然后种成功了等到你牙齿掉光了,刚好地黄成熟了,可以用来做这个药了,就是必须要这样子。所以我们看看要不要投资啊,我这次去美国我去跟人家调一点地黄的种子,看谁要种就送给谁。我啊,是没有办法种东西的啦,我是植物也养不活、动物也养不活那种人。那这个所以有同学要种的话,我们到时候想办法弄一些管道去买一点种子。那这个长齿跟固齿方同学就是知道一下,等到有一天你没有牙齿觉得不舒服了,那你可以想想,然后后悔一下我没有十年前开始种地黄,就是这样子。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长齿法︰ 方用雄鼠脊骨全副,余骨不用,尾亦不用,头亦不用,骨碎补三钱,炒为末,麝香一分,熟地身怀之令干,为末,三钱,但熟地必须自制,切不可经铁器,一犯则前药俱不效矣,生地亦须看一做过,经铁针穿孔者即不效,细辛三分,榆树皮三分,总之,群药俱不可经铁器,当归一钱,青盐二钱,杜仲一钱足矣,各为绝细末。鼠骨去肉不用,新瓦上焙干为末,不可烧焦,乘其生气也,用一瓷瓶盛之。每日五更时,不可出声,将此药轻擦在无牙之处。三十六擦,药任其自然咽下,不可用水漱口,一月如是。日间午间擦之更佳,亦如前数。 固齿方︰ 用雄鼠脊骨一副,当归一钱,熟地三钱,细辛一钱,榆树皮三钱,骨碎补三钱,青盐一钱,杜仲二钱,各为末。裹在绵纸成条,咬在牙床上,以味尽为度。一条永不齿落矣。然亦不可经铁器,经则不效。此药可救数百人。大约一人须用三条。 这就是讲到细辛,就借机岔题一下跟同学讲一讲中医用细辛散牙齿风邪的这样一个用法,那这些方子我就觉得都还蛮好用的,所以就大家看一看。 药解之五味子 那接下来我们这讲这里面的另外一味药就是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御览》引云,一名会及,《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五味子啊其实在张仲景的方剂里要理解它其实也是不容易的。五味子呢它有一些我们很容易理解的地方,就是五味子是一种酸酸的药,那中国人觉得它这个酸味里面是酸中带咸,所以就觉得它有咸味就会入肾嘛,咬开来又觉得它的核仁里面有一点辣味又有辛味,所以就是好像甜味也有一点,酸味也有,酸味咸味比较重,甜味苦味跟辛味都有一点,这样子。那五味子也是一个并不很适合论归经的药,因为比如它在时方派讲五脏归经的话,有几个时方派的书他就会说如果你要补肝的话,那五味子是补肝的药。那同学我想你可以理解,因为说酸入肝嘛对不对,那五味子它又是一个固元气的药,所以它入肝就可以固肝的元气,所以说五味子是肝经的药。那你说五味子是不是肾经的药啊?五味子可以是啊。那五味子它是一个能够护住人的元精的药,所以它大概属于肾,或者这样说,中国人会说五脏的精——精华的精,是由肾在收藏,对不对?那五味子就是一个能够收住精的药,所以它一定跟肾是最相通的嘛,所以五味子是入肾的。 那我们用五味子治疗咳嗽,它可以把肺的气抓住不要散掉,那五味子是不是能够入肺?也可以啊!心的话,那现代根本用生脉散来强心、来治疗老年痴呆,把这个气束在胸口的范围不要散掉,那对心有没有效果?当然有啊,象张元素用五味子就说五味子这味药,“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就是用五味子,就是五味子可以收住人的心,不要让心涣散掉。 所以五味子你要说归经是很难说的,那在一般的用法上,我觉得五味子不难理解。五味子难以理解的是仲景的用法,就是一般的效果来讲五味子是一个很收束住元气的药了,所以如果你要固精,要补肾,什么补药里面像什么肾气丸要久服,要吃很久的话,就可以不用桂附,可以不用肉桂附子改成用五味子,或者是单一味五味子的话它能收摄元气跟收摄津液都很有效果,那家常如果喜欢用五味子的话可以把五味子比如说买瓶清酒,五味子把它捣碎泡进去,然后再加一点蜂蜜,那很好吃啊,酸酸甜甜跟酸梅汤一样那很补啊,就是这样子。 那五味子我觉得比较难以探讨的是,反而是张仲景的书用五味子,因为如果张仲景在很多方剂里面都用五味子的话你就很容易看到它在干什么,可是偏偏张仲景用五味子是比较用在咳嗽药这个方面,乃至于会让人觉得说:哎!五味子除了治咳嗽就没有别的用途了吗?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后代认为五味子可以补身体啊,很多用法,什么虚劳也可以用,怎么样也可以用对不对?可是张仲景偏偏比较把五味子用在咳嗽这方面。那不用在咳嗽这方面的话。五味子在元朝邓贞本的《金匮要略》,就是在《金匮要略》里面有一个条目是桂林本没有的。他有一个说小青龙汤吃了以后有个副作用是气上冲,然后他就用这个汤剂来镇压上冲的气,这个汤剂叫做苓桂味甘汤,就是茯苓桂枝之外还加甘草跟五味子。苓桂味甘汤其实不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药,要真的讨论这个药,我们恐怕要讲完苓桂枣甘汤——就是治疗奔豚的苓桂枣甘汤,跟治疗痰饮的苓桂术甘汤,那我们才过来讨论苓桂味甘汤才开始,所以这是第一个参考点。那另外一个参考点呢,当然张仲景原来的参考点是咳嗽,咳嗽就用五味子。另外一个参考点就是在桂林本的《伤寒杂病论》里面——因为宋本没有那个方,有一个方叫做禹余粮丸,就是汗家——常常出汗的人,用麻黄汤发了汗之后这个人变成尿尿有一种小便不利的感觉,那个方剂里面用五味子来扭转这个状况。所以呢,张仲景的书里面除了咳嗽要用五味子,其他地方治气上冲,苓桂味甘汤用过一次,然后在桂林古本治疗发汗后尿不出来的时候用过一次,也就是张仲景给我们的参考点实在是很少。 所以,让我们不容易看出张仲景为什么用这味药,为什么不用这味药。所以我觉得在看《伤寒杂病论》要了解五味子就是蛮考验脑力的。那个考验脑力的感觉,那个逻辑的兜法,有点像是年轻人的脑筋急转弯那种书会讲的那种,比如说你有一种问题是这样子,就是有两扇门,然后每个门口各有一个守卫,然后这个门一个是通往生路,一个是通往死路,然后那两个守卫呢其中一个是只会说谎话,一个只会说实话。那你只被允许问其中一个守卫一个问题,那你要怎么问才能知道哪一个是生路,那一个是死路呢?那答案就是说,你要问任何一个守卫说:如果我问你隔壁门的那个守卫哪个是生路哪一个是死路他会怎么回答?如果我们问到的那个只会说谎话的守卫,他就会说的他隔壁的那个说实话的守卫内容会相反对不对?所以只要他说的是怎么样你就反过来开门就好了。但如果你问的是那个说实话的守卫,他就会老实告诉你他隔壁那个说谎话的守卫说的谎话,那你也会知道那不是真的。反正你一定会知道怎么走出去了。就是他这种解密的方法,就是在《伤寒论》要定出五味子的药性大概是用这样的逻辑在绕的。这些大人们会不会觉得听起来有点昏昏的,我会觉得有点昏昏的,所以头一次读下去我会觉得很吃力。因为它给你的逻辑辩证点很少,所以你必须用那么少的情况去得到一个结论,这样不太容易啦。 但是如果我们要说五味子在仲景方里面,我们至少可以知道是,有一些其他的情报就是说啊,如果是唐宋之间的方剂啊。你在很多方这样子看下来偶尔会发现一个痕迹,就是有一些方剂的加减里面会说,“咳者,加五味子”。也就是在那个时代好像是跟一些发散的感冒药合用的时侯,如果这个人有咳这个症状,那你就放五味子,那我们就会知道说,啊,原来在古方的世界,如果用药证相对论的话,就好像咳这个主证比较跟五味子会联到一起;就像喘这个主证比较跟杏仁联到一起;像渴这个主证才会跟瓜蒌根联在一起。就是以药证相对,细部都不太考虑的话,药证相对是有这个样子。那如果我们读张仲景的书呢,要读的更仔细一点的话呢,就会发现另外一件事,就是咳跟五味子相对还不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比较好的答案是,这个咳最好是脉不沉的咳。如果那个人咳嗽而脉又沉下去,那个时候张仲景好像不会用到五味子。咳嗽还要脉不能沉下去,那脉不沉下去的这个特征其实就是让你可以观察到一件事,就是这个人的气一定是比较往上浮的,这个时候才会用五味子把它抓回去。就是五味子可以束咳嗽,但这咳嗽一定是要气往外浮的咳嗽它才好抓。如果是气沉在里面像肺癌的那种脉很沉的,那与五味子已经没有关系了。所以这是一个参考的点。 那我们看《神农本草经》讲五味子,它说:益气,治咳逆上气“。它的确是能够把这个气往里面收住。而把气收住的这个论点,其实是有意义的。你说五味子直接用呢,它好像是把你的气象一个网子一样把它束在你肺里面,让它不要脱出去。讲长远一点的话,五味子其实是一个能够以肾为中心点,因为这种酸收固精的药其实就是一定会以肾为中心点,因为肾也是纳五脏之精而藏之嘛。那这样子从肾的角度让气不要被拔走,也就是如果你用了细辛、用了麻黄,可能你这个气--肾里面的元气会被细辛和麻黄拔出去,那拔出去这个人会气脱就咳喘没有完了,所以用五味子把这个气收住,不要让它拔走。那五味子有这个效果,所以《神农本草经》说它治”劳伤羸瘦,补不足“,然后”强阴,益男子精“。那这个强阴简单来讲就是,古时候治男人阳萎啊,什么性功能的药多的是,五味子蛮多放的。那益男子精,那有人说,那为什么不益女子精啊?那是因为五味子的收束有点像细辛,细辛的作用点不是那么大范围的,五味子的收束就是收到一个小点。女人的精不是在一个小点上运作的啊,那女人的精是从肺,然后化为乳汁,化为月经这样子走,根本不是在小点上运作的,所以五味子收不到它。所以男生的性能量比较集中在一个小点上,就五味子收得到它,所以它的作用比较关系到男人的性结构。女人的性结构就比较搭不上,女人的话还不如疏肝解郁那些药比较有用。 那五味子束住这个精,其实在临床上面五味子到底怎么用呢?我跟同学讲,就是五味子这个束的是蛮好玩的,比如说,一个人会气喘,有一种气喘就是你的气好像脱上来这样子、浮脱了。气喘这个气向外脱的话,你要怎么收它?就像大陆有一个试验,就是把五味子打成细细的粉末,然后用70%度的酒精弄成一坨东西,然后用保鲜膜贴在肚脐上。这样子每天晚上贴贴,贴20天算一个疗程,要3个疗程。那些容易犯气喘的人这样贴了60天五味子之后呢,一年之中都不会再发作。就是这样子的疗效,就是它能够好像抓住你的气,那他的这种用法--五味子粉末混70%度的酒精帖肚脐呢,对盗汗自汗也是有用,就是这种液体的流失它蛮有用的。那还有五味子在中医常常用的一个地方是什么?我们说它能够入肝收敛,就是有一种中医的症状叫做瞳孔散大,就是这个人的瞳孔松松的、不太能够关紧,那这种瞳孔散大的病是用五味子吃下去就会收起来了。那五味子还收什么?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容易莫名其妙的流眼泪啊,那吃五味子每次10克到20克煎到药里吃,也可以让人比较不容易眼睛流泪。那还有什么呢?比如说女人在怀孕时,孩子还没有生出来,乳汁就开始分泌了,中国人叫做乳泣--乳房在哭泣,那这样的话,也是用五味子,差不多30颗煎水喝,打破了煎水喝,每天喝三次,那这样子乳房的乳汁会收起来,这样子讲收女子精也有点用,也不是光收男子精,大概它这个收束就是这样子。 但是呢,也因为五味子收束的效果有这么猛,所以呢它是一个很容易把邪气束在里面的药。也就是治疗咳嗽,除非就是像张仲景这样子的细辛干姜五味子证,否则的话,一般的咳嗽你很难用,比如说,如果你的咳嗽是有一点点风邪化热,肺部有一点那个什么支气管发炎的,你用了五味子就等于把肺变成闷烧锅,然后你就会烧烂掉。所以这样子的情况你就会知道五味子不好用,就是你的那个痰饮的那个咳嗽如果带有一点化热的可能性,五味子就会把里面束住然后被烧坏。所以呢,五味子在治疗小青龙汤证这种白泡泡痰、稀稀的像蛋白一样的痰这样的痰还可以。如果你吐出来的痰已经变成黄浓痰了,那你用五味子就让人觉得有风险了,就是那个痰是不一样的。那黄浓痰要怎么去掉啊,仲景方的话是皂荚,就是桂枝加皂荚汤,或是皂荚丸之类的那个比较能够把黄浓痰排掉。那另外还有一种痰是什么?也不能用到五味子的,就是你吐出来的痰是固体的白白的果冻痰,有没有人吐过这种痰、像果冻一样的,果冻痰也不能用五味子,就是大概也怕它束住会烧坏。那果冻痰在中医是用什么?比较是用牡蛎壳之类的药来软化它。就是不同的痰的样子有不同的药物在用,我们将来教咳嗽篇会慢慢来分析这件事情。总而言之同学要晓得,五味子能用也不能够用得这么滥用。也有的医家说如果五味子是敲碎了用,因为它的核仁里比较有辛味,比较不是那么束住邪气,比较会有点发散的调子,所以有人主张要打碎用。但是这个打碎用,其实是任何核仁类的药物都是习惯打碎了用啦。我说其实我们这个打碎用,像什么杏仁、桃仁、麻子仁,酸枣仁,你在药房买,它几乎都会有一点大的仁都会打碎,因为仁里面有油如果你不打碎就煮不出来嘛。所以这是一般的习惯了。比较好的药局就会帮你把五味子打碎,这样子的话药性会比较煮得出来。那有些药局五味子是没有打碎的,那就请他帮你打一打,因为这样药性会比较有。 至于说五味子有分成南五味和北五味,基本上我们都会觉得好像北五味效果比较好一点,就是用仲景方的话北五味的效果比较好。一般的说法会说补虚劳用北五味比较有效,治咳嗽用南五味,不过用仲景方没关系了,就都用北五味好了,效果还不错。那五味子它治的虚劳,这个补虚劳。有一种咳嗽是会用到五味子,但是如果这个咳嗽有发炎,或者有痰束在里面用五味子不见得好啊。就是,第一个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用五味子不可以有痰、有那种热痰纠结在里面,如果里面有热痰纠结的话你用五味子身体会受伤,这是第一点。那另外一点用五味子要注意的就是,比如说历代会用五味子治的咳嗽还有一种,就是这个人在黄昏时会咳几声的那种咳嗽,因为中国人好像认为黄昏的时候是肾脏的时间嘛,对不对,如果你到了黄昏的时侯特别会咳,代表你的肾很虚,到了这个时间收不住气。那样子的咳嗽如果不夹痰跟热的话可以用五味子。这个角度我们大概会知道,在仲景方的世界来讲,是脉要不沉,然后有咳嗽,这样子可能是比较适合用到五味子。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这味药,就是从这个角度大概看一下。 比如你说咳嗽的这个气向外冲,你用五味子把它拽下来,喘的那个气向上浮你用杏仁把它降下来。我们之后会教小青龙汤之后续用的方,比如说像是张锡纯的从龙汤之类的,那种是治小青龙汤治气喘之后的变证,因为气喘病其实又比这个咳嗽要虚,就是他底子上是比较虚的,气喘病用了小青龙汤之后、用了有麻黄的药之后会这个人会变得更虚,那这个元气整个都散掉的话,那个时候张锡纯是用龙骨牡蛎来收,那为什么不用五味子?同学如果我们将来教本草,教到龙骨牡蛎的话,会比较能够理解五味子是有这团气在往外跑的时候,五味子把它收下来挡下来。但如果你的气是很虚的、涣散飘逸离开的时候,那是龙骨牡蛎比较行。就是大概不同的能量状态有不同的药在对待它,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细辛干姜五味子结构在小青龙汤中用法呢,虽然我讲义后面有放,但我们现在不要看方,我们只是要说一个概念。在讲义后面我又给了一个傅青主治咳嗽、痰的方,那傅青主就把这个咳嗽的痰分成初病之痰跟已病之痰跟久病之痰三种来医。这其实在临床上还是蛮有意义的。就是一开始感冒咳嗽的时候那个痰,傅青主说那个时候的痰,就是治肺里面的痰就好,他说如果你咳了一段时间还没有医好,那你就知道那是因为你的脾太虚了,所以才会水份代谢不掉,所以水份代谢不掉它就一直让你继续有痰出来,所以接下来就要治脾。如果脾也治好了,这个人还是咳嗽还是有痰的话,那代表他的水份代谢不了是肾脏的问题了,所以你要治肾。就是他有一个这样结构的论点。这个论点其实在小青龙汤这个方剂里面是有意义的。怎么讲呢?就是凡是一个人他感冒会容易变成小青龙汤证,那就代表他身体里面本来就是一个水毒体质,就是他本来身体里的水代谢就很不好,所以才会这里有积水,那里有积水,然后感冒就会变成这样子。那本来身体就会有积水的体质呢,这样的体质当然就是一个所谓的,如果不是真武汤证的话就是理中汤加半夏的证,就是那种脾胃的水代谢不了或肾代谢不了。简单来讲用真武汤证当做主轴来讲就是你的脾肾之阳都不足的状况。因为那个人的体质原来就是脾肾阳虚,那你用了感冒药,比如说用了麻黄或怎么样呢,其实在治咳嗽的过程里面,这个药物有可能让你的,就是你的,原来是肺里面有痰饮,肺里面有痰饮其实是来自于你的脾不能代谢水分,乃至于这个肺不断有脏水可以供应他,才会有痰饮。要脾能够代谢这个水分,那小青龙汤里面就有一味干姜坐镇在这里,甘草干姜汤在杂病治咳嗽就是把这个冷的肺烘暖了,就用脾去烘暖这个肺。 另外这个人咳嗽,肺阴实,小青龙汤是肺里面有很多冷水,所以肺阴实了,肺阴实久了之后一定会变成脾里面水也很多,就是肺阴实传脾阴实,然后脾阳虚了,这个脾会克成肾阳虚,也就是咳嗽多多少少就是在治疗上面就是,一开始治肺,然后变成脾的病,然后变成肾的病,大概就有这个传法。那小青龙汤它的结构里面其实就暗含,就是用干姜甘草这一类的药去镇住他的脾,然后用五味子先收住他的肾气,让它不要虚掉,所以他本身本来是有这样子的预防措施的。 但是呢到底它是一个有麻黄的药剂,所以用久了还是会虚,那虚了之后就会有一些后续的问题产生。我们看讲义36页的地方,《金匮要略》里面有,桂林古本没有的,小青龙汤的条文补充之二。《金匮要略》的痰饮篇,说: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这一条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一个有问题的条目,因为他后面有一连串的后续变化,就是你用了小青龙汤之后就会有这个副作用,那在桂林本中没有后面那一串,而桂林本比这里多了一句话,桂林本这个咳逆倚息不得卧后面,又加了一个辨证点说“脉弦”的人用小青龙汤。就是如果你能够把到你的脉是带弦脉啊,不是两手的弦,是一手的,就是在肺脉这个地方,脾胃脉到肺脉这边,你如果那个脉偏弦,大概比较能够断定你确实有痰饮在这边,这样子因为单边弦是饮脉啊,这样子开小青龙汤就会较对证。怕的是这个人的病症跟小青龙汤没有很对到,小青龙汤的麻黄又把他的元气散掉,元气一散掉他就产生下面一个气上冲的的苓桂味甘汤证。 苓桂味甘汤证他再改再改,然后改到后来呢,我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用了一次小青龙汤,因为小青龙汤里面的麻黄桂枝是针对这个人有感冒而处理的对不对?我们往往用小青龙汤有一个经验就是,小青龙汤用下去之后,哎,这个人感冒开始好转了,可是呢感冒好转了,他咳嗽没有好啊。那接下来的后续的咳嗽到底要怎么医呢?那就是说他医到后来就是说你用了苓桂味甘汤把它的冲气压下去之后,那这样冲气压低了,桂是能够降冲气的,所以那压那个桂枝就不必再用了,然后就变成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样子一个结构。然后这个结构用了之后,因为有另外一个证状是判断有痰饮,就再上半夏。接下来有一种状况,有一点肿,那这个人皮肤有点水肿,本来是用麻黄来发散去水的,可是因为他已经虚了,所以用麻黄不行,所以要用杏仁,因为杏仁能够宣利肺气,等到气通了,水也会通了,这是用杏仁慢慢的做,不要用麻黄。然后之后又发现一个变症,这个人开始脸发红了,代表他的胃有热,所以用大黄来清热。这样子就是一连串的,这以后再细讲 但是呢,我要说的是,当我们小青龙汤喝下去,感冒的感觉已经好了,比如说发热恶寒已经退掉了,剩下的就是单纯的咳嗽了,对不对?那单纯的咳嗽,桂枝芍药麻黄这些都可以拔掉了,拔掉之后什么方好用呢?就是这一串方里面中间的那个茯苓甘草有,这样就可以去脾胃的水,对不对?然后呢细辛干姜五味子有,这样就可以去水镇咳;半夏也有,就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或者后面加杏仁也可以,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都很好用,就是如果你的的确确是维持在小青龙汤的主证的时候,就是说你吐出来的痰还是白白的稀稀的这样的痰,白泡泡的水水的痰,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吐出来的痰有个感觉是这个痰有一点冷嗖嗖的,就是你吐出来会觉得你这个痰比你的体温要低,这样子就继续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这样子很好用,这样子继续吃痰会越来越少,就是从脾胃跟肺一起把痰去掉的方子。 那这个是你的痰一直维持在冷痰的状态,那小青龙汤有没有可能啊?你的痰饮这个水很多,可是呢你的肺有一点点发炎,所以变成热痰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要用到很重要的小青龙加石膏汤,就是这几条上面的一块,《金匮要略》里面的,因为我们这个桂林本小青龙汤、石膏汤是收在越婢加石膏汤后面,就是没有那么详细。就是说因为我们在伤寒的框架之下,因为《金匮》是在治杂病,就是任何一种咳嗽。那我们现在是在看伤寒的框架,我们会说伤寒这个,如果肺里有寒冷的痰饮是小青龙汤对不对,那如果肺里面是又干又热的咳嗽,那是麻杏甘石汤这个也可以理解对不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比较是清凉而润然后发散邪气的。可是这两个之间有没有可能有个中间症状?就是我有很多水的痰饮可是我的痰饮被我的身体的热烧热变成热痰,那这个热痰的征兆是什么呢?就是是小青龙加石膏汤证,那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我们看他说“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前面我们刚才讲到的那一条:“咳逆息不得卧”,就是如果你咳嗽的时候是很难躺下去睡,躺下去会咳的更厉害,那其实是肺里面痰饮很多嘛,如果比较轻微就用小青龙,更严重的就要用石膏汤或者什么的,基本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咳嗽不能躺,那这样子如果你吐出了痰偏冷的就用小青龙汤。那这个肺胀就是“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当然还是以咳嗽为主证。那心下有水那怎么辨认啊?当然从吐痰这个会知道我自己有水,然后烦躁而喘、脉浮,也就是标准的小青龙汤证,如果他是冷的痰饮的话,那个脉会比较偏弦;可是如果他的痰饮是热的痰饮的话,他那个脉就会变吹气球,变得比较鼓上来。所以你如果是小青龙汤证就会把到这个脉是鼓鼓的,好像吹气球,不能是一根弦脉,而是鼓起来的,那就要用小青龙加石膏汤。那我们实际上用石膏也不用加那么少,不用伤寒论的,伤寒论写二两是有点少,那我们的话大概加现在剂量的一两也ok了。 同学要知道就是,当我们小青龙汤证有这个肺胀的现象出现,那就可能是有什么支气管发炎或者怎么样,那你要用点消炎药。否则小青龙汤,如果你是用小青龙汤,之后再转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的话,那全部都是热药,到时候你就发炎会烧起来,所以要知道中间可能是有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存在的啊,就是这样的要清热,消炎。所以呢同学要记得,小青龙的痰如果他吐出来是带黄色的,或者吐出来的痰你觉得有一点热热的感觉,就是已经不再比体温冷的那种痰了,那你就要考虑到小青龙加石膏汤。那当然他的咳嗽有一种,肺有一种胀的感觉,象千金里面就讲到说外加热、胁下痛,引缺盆,就是咳嗽的时候这边会有抽痛,那也算,所以小青龙加石膏汤这是顺便要会的,因为很有可能症状走到这个地方,这是一点。 生脉散 另外呢,小青龙汤所介绍给我们这个细辛干姜五味子结构,在时方的世界产生出另外一个很好的结构,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结构,也就是我们中医基础班教过的生脉散,生脉散在这里跟同学们介绍一下,不用细讲。就是细辛干姜五味子结构做的这个化痰止咳去痰邪的事情,跟它相对来讲呢,用五味子在处理肺部的问题或者心脏的的问题,就是这生脉散,那生脉散总的来讲它是一个能够滋补心肺之阴然后把元气收住的一味药,还是这个五味子,可是不再用五味子配细辛干姜,而是用人麦冬,麦门冬是一个凉润能够滋肺阴跟胃阴的药,人参又是一个补元气的药,那这个生脉散应该是张元素的《医学启源》里面讲到说:孙思邈讲说五月的时侯要常服五味子来补五脏之气,因为夏天的时候人的气比较散对不对,夏天人的气会因为这个天气热而精神涣散,那你就要吃一些五味子把这个元气抓回来跟夏天的涣散来对抗。他就提出,在五味子这个条目里面他提出说,可以用黄芪、人参,麦门冬,再加一滴滴的黄柏,可以让人夏天有力气,那在麦门冬的条目里面他就讲说用五味子加人参跟麦门冬这个生脉散能够补肺中的元气不足啊。 当然无论是张元素或者之后的李东垣他们都说这个论点是出自于孙真人孙思邈的这一句话,可是孙思邈这个书啊,听说是出自《千金月令》,但《千金月令》这本书已经亡佚了,所以就不知道真正的出处了。那所以我们就以张元素当做这个方的起源好了。那李东垣就提出来,李东垣是一个很会治那种所谓内伤的人,那他就提出来生脉散是能够治疗注下。注下就好像说你被夏天的热气啊,弄到你好像到夏天人就不舒服了这种病,那就用生脉散了。至于生脉散的道理呢,我后面引用的《医宗金鉴》这个《删补名医方论》讲的很清楚大家可以自己参考。如果觉得补气的效果不够加点黄芪跟甘草啊,就是生脉保元汤啊。如果加当归白芍就更滋阴了,就是人参引子。那我现在只是跟同学讲一下生脉散的剂量,我们剂量要照《医方集解》也可以,或者照现在另外一个剂量也可以。《医方集解》的话就是人参、麦门冬现在剂量的5分,五味子七颗,那现在的话我们可以用麦冬多一点,就麦冬用15的比例,人参用10、五味子用6这个很好用。那如果你是要在台湾地区用生脉散过夏天的话,我就建议用粉光参。如果粉光参太贵你也可以用党参,但是不要用到高丽参、辽参和红参去,因为高丽参太热了,吃起来一点清暑的感觉都没有,就一点消热的感觉都没有,那粉光参我从前也教过,你要吃粉光参的话,如果你体质很寒,你最好要用在生脉散里面的粉光参你最好先吃一公克看看感觉一下,你要确定你吃了不会身体发冷才能用,不然的话如果你吃了粉光参会出冷汗,代表粉光参对你太寒了,那你还是用点党参、用点人参算了。那如果你是在台湾用生脉散啊,就是,麦门冬和五味子都可以用科学中药。那粉光参如果你买到还不错的粉光参就照这个比例生药磨粉下去就可以了,就是不必再浓缩了。就是粉光参做的科学中药也不见得多好用,就直接用生药粉,因为粉光参补气的效果是不错的。所以那就这样子用下去,我常常说生脉散是可以吃的冷气机啊,就是你吃了生脉散,听到别人都在挥汗如雨,就会觉得,哎,天气有那么热吗?好像夏天可以挡两个钟头啊!就是吃一次可以挡两个钟头,每次吃那么1.5克就可以了。那麦冬跟五味子那个现代的科学中药我觉得庄松荣的麦冬跟五味子最美味啊,药效很足,所以不妨用这个牌子的。那我们也讲过粉光参也可以去批一些粉光参的参角来用,效果也还可以。那生脉散呢它是能够巩固这个区块的气,就是滋心肺之阴,让他气不要散掉,五味子的这个抓住元气的效果还是在的,这块气不散掉,那人参跟麦冬的效果都凝聚在这边的话,比如说如果你要做运动了,或者游泳啊,你如果做运动之前吃了生脉散,你原来做半个小时就会喘的、就会做不动的,你吃了生脉散,就觉得,哎,一小时我还撑得住,就是它补充你这两个小时的心肺功能,很厉害哦。 如果是生脉散的话我记得高山症就可以用。比如说从前跟家人去九寨沟时同车的一个太太发高山症,然后我就给了她一公克半的生脉散,就5分钟就好了。它就真的可以让我们人的心肺功能够得到补强这样子。还有一个生脉散因为能够收束心肺的能量,所以后来,现在用在小孩过动儿啊,老年痴呆啊,就是要稳定这地方的能量让他心力能够集中。 那如果象我们,张仲景的方剂如果你用了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麻黄汤,吃了之后开始心悸就是心肺的能量散掉了。那用生脉散可以救回来,生脉散可以用来当做一个收束住我们心肺之阳、心肺阳气的一个滋阴药。那生脉散在这个,我们有时候生病什么病都好了,然后剩下来就是最后一点点干咳,就是病已经好了,可是就是偶尔咳一咳、咳一咳,老是不能够断根,那个时候生脉散搭配补肾药是蛮有用的。比如八味地黄丸加上生脉散,或者是真武汤加上生脉散对于这种咳嗽最后的断根是很有效的。像真武汤加生脉散,像有一些人的咳嗽,尤其是女性同胞,她是咳的时候会漏尿的,那就就知道这是肾虚的咳嗽,那你就可以用生脉散加上真武汤,这样可以让肺得到一个保养,然后慢慢恢复他的身体机能。 那当然如果有些严重的咳嗽,比如说象SARS对不对,你会怕那个人最后是肺部纤维化,那生脉散加真武汤这类的结构也是可以挡那类肺部纤维化的。当然真正的肺部纤维化中医叫做肺萎,就是肺萎缩掉了,代表性的方是张仲景的灸甘草汤,那是最滋阴的药了。只是灸甘草汤当然是最好的药了,可是你每煮一次灸甘草汤你会心痛,因为地黄要摆那么多,然后酒要放那么多才会好用。就是炙甘草汤要有效的方煮那么完整的一锅,要煮一锅完整的炙甘草汤要几百块啊,就会心痛,所以干脆就用生脉散,也有一定程度的有效度,成本上就比较降低一点,就是这样的感觉。所以用来保护肺的话,生脉散就是一个时方里面创造出来的蛮好的结构。 小青龙汤后续用方略讲 那至于说我们在用小青龙汤有些后续要用的方,比如说从龙汤什么的那是另外一个路子,关系到我们下次再讲的那个小青龙汤治疗气喘的那个路子要怎么做。然后呢,还有就是我们一般大陆上面的经方派研究者都会觉得说小青龙汤用了之后,你要继续去痰止咳,你就不要用小青龙汤,必须用苓桂术甘汤来接替,就是因为苓桂术甘汤是去掉胃的痰饮的一个方,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方法是可以的。但是我心里面觉得只是到可以,就是好,但不能叫很正确,因为苓桂术甘汤治疗的那个的痰饮啊,它是比较好像是你的胃被痰饮塞在组织里面,就是你的胃在水肿的那种痰饮,可是小青龙汤证的这个咳嗽它那个痰是已经渗出来在肺里面,就是渗出性的。所以苓桂术甘汤它的好处是,它可以让你的脾胃不再制造新的痰,可是对于那种已经渗出组织外的这些痰饮,就是苓桂剂的效果没有说很好。所以才会有用了苓桂味甘汤之后就更咳的条文出现,所以我才会比较介意说你真的要对待直接促使你咳嗽的那个痰,那还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比较有一点意思啦,就是它比较能够对付到渗出性的。就是小青龙汤在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渗出性胸膜炎,就是它的主病的位置到底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这一点点的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本来是可以不要计较的啦,因为那些药吃下去病只要用得对到,都还可以感到病在好转,但是这一类的痰饮到底在组织的哪里?哪一种痰要怎么去这个问题,等到教到什么半夏泻心汤的时候就要稍微仔细一点,否则的话像泻心汤之类的药就会很难用得顺手啊。所以这些治病的层级,我说过我们将来如果教到麻杏甘石汤以后,我们这个课程就会分一部分的时间去教咳嗽篇,那教咳嗽篇的时候对于哪一种痰、痰在哪里,怎么造成咳嗽,那就有很多要细部划分了,我觉得学起来蛮好玩啦。那像小青龙汤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下次再讲啦,小青龙汤的加减啊。就是实际上我们在加减小青龙汤时有一些功夫,下次来跟同学讲实际上小青龙汤用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事,我们下一堂课就是把小青龙要注意的一些事情讲完,然后小青龙汤治气喘的事情讲完,然后还有一味药叫做瓜蒌根我们把它讲完,那剩下的时间我们把桂枝加葛根汤跟葛根芩连汤的医案上完。所以下次麻烦同学带一下医案的讲义。就是桂枝加葛根汤两个地方的医案讲义都有,还有葛根芩连汤的医案讲义,麻烦同学们带一下,那我们就下堂课再见。(完) 小嘤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pz/5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今都广泛应用的方子生脉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