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自我感觉心脏不适以及喘不过气等问题,
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中青年患者,心前区痛、心慌、心脏跳动感、胸闷等症状很明显,病人非常紧张,于是看书查资料,心肌炎、冠心病、心衰……,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的症状很符合,越看越不敢看,再听说身边有相关突发心脏病的朋友或同事,有的人突然没了,有的心脏放了支架,有的还搭了桥,……更是担心加害怕,认为自己肯定得了心脏病。医院一检查,心电图、心肌酶、甲状腺功能、胸片、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等均没什么大事,于是大夫会告诉你“没什么病,回家吧”,弄的病人半信半疑,心里说,“我这么难受,又不是装的,怎么还说我没什么病呢?”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检查有没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为一个“神经官能症“。上述的这种称之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常见的还有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化形式障碍等!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并且妨碍心理功能或者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病吗?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常貌似“心脏病”发作,故患者常首先去心内科就诊寻求帮助,故从心内科医师角度来认识,就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大多发生于青壮年,20岁~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哪些原因会导致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出现?此症是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 如何判断是否身患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需在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做出,诊断时宜慎重。应排除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及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或病毒性心肌炎等。冠心病患者的胸部不适常与活动或体力劳动有关,心得安试验阴性,运动试验阳性;心肌病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有阳性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有上感病史,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升高可供鉴别。心脏神经官能症大多不是心脏器质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一般都能恢复,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日常我们自己可以看看是否有以下这些症状,医院排查! 1、时间较长甚至整天闷痛,大叹气后可暂时缓解。少数为极短暂仅几秒钟的刺痛。 2、部位广泛多变,但以心广搏动处多见。 3、闷痛并不发生在劳力(如急步、上楼等)当时,而都发生于家务劳动等劳累之后。 4、胸闷部位都常有压痛并伴随其他情绪变化而波动。需要特别注意,冠心病人出现的胸闷胸痛并非就是心绞痛。我们重医学诊断证据,更要看重“病人病史讲述”,不少人是因长期抑郁焦虑伴发了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方式以及用药有哪些? (1)镇静安神可给予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刺五加、五味子糖浆、维生素B6、谷维素等,以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必要时服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阿普唑仑,氟西汀(百忧解)口服等有一定疗效。 (2)β受体阻滞药应用普萘洛尔,可减慢心率,减轻心悸的感觉。 (3)抗心律失常如有频发室性早搏可给予普罗帕酮。 (4)中医中药对功能性疾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有良好效果。 中医辩证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多与情志因素有关。平素心虚胆怯之人,易惊恐为患。或怒伤肝气,肝火上逆;或情怀不悦,肝气郁结,痰火内扰;或气郁血滞,均致心脉受损,神失安守。此外,大病久病之后,或劳欲过度,损及心脾肾,耗伤气血,也使心失濡养,神失潜藏! 这里推荐植物神经紊乱,焦虑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失眠症,躯体障碍等患者采用北京泽元堂的安神清脑方剂,这个在百度上都是可以查到的,百度经验里面也有安神清脑方剂的介绍,安神清脑方剂疗法临床运用20余年,王世龙医师反复研究此疗法!目前,已经得到众多患者的好评! 安神清脑方剂调理植物神经紊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治疗以补益心脾,调和肝脾,滋养受损神经系统,安神理气缓解失眠状态; 第二阶段: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健脑利窍,祛斜扶正,温补心阳,补益心气降低脑兴奋度使情绪稳定,缓解大多躯体症状; 第三阶段:清胆化痰,清暑益气,健脾疏肝,除湿醒脑,健脾祛湿,生化气血,营养五脏六腑,开窍醒神从而达到治疗植物神经紊乱效果。 安神清脑方剂经得住时间的验证,20余年已经受益无数患者,别人能治疗好,相信咱们也是可以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才对。 好了本期文章讲解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见!觉得有帮助的可以点赞收发留言转发! 治疗就诊须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cd/9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满至,防暑湿养生记三宜三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