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看长高的孩子很多,看诊过程中我发现这类孩子都有一个相同问题,那就是容易生病。

中医有句话叫“阳气不到就是病”,很多时候孩子生病都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本来孩子体内的能量是用来长高的,现在都用来生病之后恢复身体了,自然长得慢。

而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黄芪成为了我信赖的补气良药,怎么温补不上火,今天就详细分享一下。

黄芪的3种搭配

1、补肺气——黄芪+麦冬+五味子

有的孩子出汗特别多,这是因为“肺主皮毛”,肺气不足了,掌管孩子身体汗液的开关就失灵了,需要把肺气补上!

黄芪有补气、固表的功能,不仅能够止汗,还能抵挡外界风邪!

而孩子总是出汗,阴液就容易受损,加上滋阴的麦冬,不仅能够抵消黄芪的温燥,还能够补充缺失的津液!

加上主收敛的五味子,就加重了敛阴止汗的功效,特别适合有虚火、爱出汗的孩子!

2、补脾气——黄芪+麦冬+白术

脾胃不好的孩子总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特别容易出汗;头发稀疏;眼下发青发紫;

鼻梁“青筋”,食欲忽好忽坏;容易腹泻或者便秘;身高落后......

补充脾气是养护脾胃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气”是对人体而言,像煮水的火,有了它,才能带动脏腑运转、营养吸收!

黄芪就可以大补脾气,带动脾胃更好的运化,白术健脾益气,能够进一步提升脾胃功能,还能祛湿!

再加上麦冬,就不用担心孩子用了黄芪会上火了!

3、补肾气——黄芪+山药+生地

“肾主骨生髓”,主要管的就是孩子生长发育,肾气不足的孩子长个就比较困难!

如果孩子出现了爱出汗、小便次数多、生长发育严重落后等情况,大概率就是跟肾气不足有关!

生地可以入肾,滋补阴液,同时还能兼顾清热。

加上健脾的山药和补气的黄芪,滋肾阴,益肾气,还不会上火!

看诊医案:

像我之前接诊过一个8岁的小男孩,才厘米,关键这孩子还很瘦弱,四肢消瘦如柴。

家长说,孩子最近这半年长了还不到2厘米,和身边的同学相比,就属于他矮了,孩子心理自卑,做家长的心理也难受。

仔问得知,这孩子容易出汗,吃饭还行,就是不长肉,容易腹泻,还很容易着凉肚子痛,晚上睡觉也不安稳,翻来覆去、磨牙,一换季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半月都不好。

仔细看了看孩子的舌苔,白、厚,小手也冰凉冰凉的,面色黄。

明显是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于是我给孩子辨证开方:黄芪、太子参、炒苍术、陈皮、茯苓、怀山药、鸡内金、杜仲等等;

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健脾利水,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太子参,益气健脾,补益气血,与怀山药一起,帮孩子把阳气补足了。

炒苍术,散寒祛风,燥湿健脾,帮孩子排出体内的寒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杜仲,强筋健骨,为孩子的生长保驾护航。

调理了3周左右,家长带孩子过来复诊,进门就开始笑,说孩子最近吃饭睡觉都很好,大便渐渐正常了,腹泻的情况也好了不少,看着还长了点肉,孩子精神头也好了。

我看孩子恢复情况比较好,家长可以再乘胜追击一下,3个月的时候,孩子体质明显好多了,生病少了,也长高了3厘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1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