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气虚自汗和阴虚盗汗,虽然病机不同,但均可选用黄芪进行调理。

气虚自汗主要表现为动则汗出,神疲乏力,语音低微,面色?白,舌淡苔白,脉弱。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所致的自汗。阴虚盗汗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汗出,醒后汗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黄芪虽以补气见长,但通过补气可以达到生津的作用,对于气阴两虚引起的盗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不过,阴虚盗汗更宜选用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茱萸等滋阴敛汗之品,与黄芪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另外就是用“浮小麦”,什么是浮小麦?民间称浮小麦为瞎麦,其实就是收获小麦时用簸箕簸出去的瘪籽,也就是不成熟不饱满的籽粒。如果把麦子放到水里面,这些瘪籽会浮起来,因此叫它“浮小麦”。

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人认为“小麦秋种冬长,春生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关于浮小麦敛汗的作用,在古医典籍中也多有提及。1、《本草蒙筌》:敛虚汗。2、《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3、《现代实用中药》: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4、《本经逢源》记载: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中药纲要上说,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归心经、脾经、肾经,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凡由气虚引起的自汗和阴虚引起的盗汗患者,均可应用浮小麦治疗。补心、除热、敛汗、利小便。《卫生宝鉴》记载浮小麦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如果平时出汗多,把浮小麦炒干后,煎汤喝就行了。一般情况下,每天晚上抓个一两把,洗净煮粥即成。还可以将煮开花的浮小麦吃掉,效果更好。味道也不错,和小米汤差不多。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具体用药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专业中医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1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