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情,本草有灵

少年国医夏令营活动总结

老丁的儿子

我们设计的封面

儿子设计的封面

简明目录

一、参加此次活动的原因

二、关于活动地点养子沟的简介

三、关于所采本草简介

四、关于中药的“气味色性”——来自互联网

五、关于夏令营期间文言文学习的回顾

六、本草灵性

七、关于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下一步的打算

(注:该总结以word图文排版,共计17页,两万多字,故在这里只是择要分享)

一、参加此次活动的原因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传统文化复兴与大繁荣大发展的主流下,中医的传承也迎来了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中医作为国粹,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愿意贡献微薄力量,传承中医文化。

中医在千年的发展中,更加适合中国人看病。举一个例子:我的祖父在戊戌年末染上重病“心脏衰竭”,在医院通过打激素勉强活着,因为持续高烧不退,医院准备放弃治疗,母亲联系了郑州良知中医馆吕熠鹤大夫为他诊治,三副药后便退烧,至今已无大碍。

妈妈与吕大夫的对话录

中医在治病过程中更加注重病人本身,提高免疫力,扶正祛邪,而非西医简单的一切(qiē)了之。中医在治病过程中注重五行阴阳,通过调整平衡达到治病效果。中医的一些理论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但这正是吸引我学习中医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活动地点养子沟的简介

养子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的一个旅游景区。它地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怀抱,距县城7公里,境内南北长13公里,游览面积18.8平方公里。据传唐贞观年间巾帼名将樊梨花不甘丈夫薛丁山三次羞辱之苦,跋山涉水寻访至此安营扎寨、养子教子,并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后人为纪念英贤称此地为养子沟,千年佳话,传颂至今。

我们活动地定在养子沟景区外的梨花山(未开发)。地形复杂,生物种类多样,本草种类丰富,以山茱萸最为常见。

山茱萸

崎岖泥泞的山路

三、关于所采草本简介

1、虎耳草

"虎耳草,又称石荷叶。时珍说,虎耳生阴湿处,人亦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如荷盖状,人称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下开小花淡红色。

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痔疮肿痛者,烧烟桶中熏之。”——《本草纲目》

我们的虎耳草采于山阴,公路边,有溪水处。叶大,如虎耳

2、金钱草。

“气味性能。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主治。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湿热黄疸。本品清肝胆之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有清热利湿退黄之效。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虎杖等同用。”——《本草纲目拾遗》

我们的金钱草采于山石缝中。叶小,叶多

3、野生黄精

“释名。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1、补肝明目。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2、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3、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用黄精、枸杞子等分,捣碎作饼,晒干研细,炼蜜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本草纲目》

山中所采野生黄精

4、忍冬藤(金银花)

“释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1、痔瘘。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忍冬丸”。2、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时用药渣敷患处。3、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治方同上。4、恶疮不愈。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璜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纸封数重,穿一孔,令气出。以疮对孔热熏,待疮大出黄水,再用生肌药,病即愈。5、热毒血痢。用忍冬藤煎浓饮服。6、身上发青。用金银花一两,煎水服。7、脚气(筋骨引痛)。用忍冬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8、中野菌毒。急采忍冬藤煎服。”——《本草纲目》

我们所住的农家乐中种植的有忍冬,因此我们没有在山中寻找忍冬

5、藿香

“释名。兜娄婆香。

气味。(枝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1、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2、暑天吐泻。用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淘米水调服。3、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加一点盐,以开水调下。4、口臭。用藿香洗净,煎汤,随进嗽口。烂疮。用藿香中、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片贴疮上。”——《本草纲目》

山中藿香很常见,公路边就有生长。驱虫驱蚊,清香凉爽,防暑

6、夏枯草

“释名。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本草纲目》

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我们在溪水旁边发现了几株夏枯草

7、桔梗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4、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5、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6、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7、口舌生疮。治法同上。8、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9、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11、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14、打伤阏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15、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16、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附方。《神农本草经》只有桔梗而无荠,但记桔梗一名荠。《名医别录》才认为这两个名称是不同的植物,因为它们的性味和功用都不相同。”——《本草纲目》

网上说桔梗喜阳光耐寒,我们在山谷阳面采到了桔梗,植体较长,开蓝紫色小花

8、紫苏(略)

9、五味子

五味子在本草纲目中被时珍归为蔓草类,五味子攀附其他枝干生长,形似葡萄。我们采的五味子还未成熟,辛涩发苦

10、苍术

苍术喜凉爽,多生于低山阴坡、灌木丛中。我们采于山脊阴面野草丛中(有益母草,老鹳草等)。因苍术根易腐蚀,因此图中苍术已在阳光下曝晒多个时辰

11、葛

葛根生长在较温暖潮湿的坡地、沟谷、向阳矮小灌木丛中。因为未及时曝晒,风干,我们的葛根已经出现霉变,不能入药

12、蕺

“释名。鱼腥草。

气味。(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1、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2、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3、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4、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5、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6、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附方。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用,是治痈肿的要药。近年临床上又用它来治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尿路感染等疾患,颇有疗效。”——《本草纲目》

山中下雨我们在沟边、溪边、树林湿地,都有闻到鱼腥草的气息,越是难闻,越是良药。

13、白茅(茅根)

这次在山上只保留了茅根,当然茅针和花还有屋上败茅都能入药。老一辈人说,这味本草叫甜甜根儿,嚼起来甜甜的,但是看过本草纲目后,原来良药不一定苦口啊,白茅就是一个好例子

14、连翘

小时候家门前的路上有连翘,到春天和迎春一样开黄花,当时不知道,一直以为是迎春。山中连翘和家旁边的不一样,气候不同地形不同,便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5、当归

老师说,岷县的当归最好,道地药材是中药材选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岷当归,宁夏枸杞,四大怀药,梁外甘草皆是如此,人有情,本草有灵

16、八月札

“别名。燕蓄子(孟诜)、畜蓄子、拿子(《本草拾遗》),桴樅子(《食性本草》),覆子(《日华子本草》)木通子(《本草汇言》),八月瓜(《分类草药性》),公月炸(《南京民间药草》),野毛蛋(《安徽药材》),冷饭包(《浙江中药手册》)野香蕉(《江苏植药志》),羊开口、玉支子(《中药志》)腊瓜(湖南)。

气味。平,甘寒。无毒。

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散瘀止痛,除烦利尿。用于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绝经,子宫下坠。”——互联网

时珍的本草纲目上没有查到八月札,它更像是一个果实,一种野果子,更像农民们的偏方中的一味药材

17、萱草

萱草耐瘠、耐旱,我们在山坡上发现的这株萱草花。解忧草,忘忧花。可能说起萱草花,很多人不甚了解,其实就是我们吃的黄花菜。喝一碗胡辣汤,来一碗排骨,药食同源,这便是中医与中药

18、菝葜

山石上丛生菝葜,很常见。上面提到忍冬,它们都是治风湿的中药,老师说,菝葜带刺,用来“通关”,忍冬藤软,舒缓疼痛,刚柔相济,相克相生,这就是本草七情吧

19、秦椒“花椒”(存疑)

花椒长在山坡上,我是顺手拽下的,回到旅馆才发现是花椒。在网上查,本草纲目中没有花椒。秦椒是古人对花椒的一种叫法,但在百科中搜秦椒指的是一种辣椒。我们和古人对好多东西的定义都有出入,网络仍需进步,正确的才是百科

20、沙参

参生于低山草丛中和岩石缝内,我们在山的断层处找到了这棵沙参。沙参归肺、胃经,虽然不能大补,但却也是良药

21、丹参

丹参采于第三次上山,路边断崖处有许多丹参,生长年龄虽不长但也可以入药了

22、车前

车前草是一味一直被我当作野草的药材,阴湿的地方遍地都是,虽然廉价,但药性丰富,苔花虽小,也傲然开放,这便是本草的境界

23、瞿麦

瞿麦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林下,我们在山茱萸林下找到的瞿麦。瞿麦开紫花,老师说,夏天开紫花一般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24、藁本

本草有灵,亦同人性。藁本在诸草中算是较高的一种,因为它个头高,因此就治疗颠顶疼痛,紫苏叶治膈膜上的寒凉,紫苏根茎治隔膜下的寒凉,本草的灵性,便体现于此吧

25、老鹳草

26、茺蔚

益母草一直以来也被我认为是野草,它的生长和分布非常广泛,山边的小路上几乎丛生这种药材,和车前草一样,我很佩服它虽渺小,可能许多人和我一样认为它是野草,但它仍然能治那么多病,本草,耐得住年华,耐得住时间

27、穿龙薯蓣

四、关于中药气味色性”——互联网

1、升降浮沉

《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大自然在造物时,赋予了每个生灵独特的性质,没有完全相同,也没有完全不同。中医的发展,从伏羲神农尝百草,到华佗刮骨疗毒,从张仲景治未病到李时珍《本草纲目》,从叶天士温热论到屠呦呦青蒿素,中医不断发展,但根本从未改变,升降浮沉便是自然赋予中药材的一种特殊本事。其云:根——升、子——降、介——破、石——沉、枝——走四肢、叶——达皮毛、内实者——攻里、中空者——发表、枯燥者——行气、润泽者——入血,真乃相参相应也。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生于天地之间,理应顺应自然,适阴阳之道,世间万物皆如此,更何况人乎!

2、酸苦甘辛咸

人食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脏

酸生肝:中医讲“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能泄、能燥、能坚阴。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意。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甘入脾: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辛入肺: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咸入肾: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3、青赤黄白黑

人以五脏,化生五色,相生如环之常德也。木主化生青色,火主化生赤色,土主化生黄色,金主化生白色,水主化生黑色;肝主化生青色,心主化生赤色,脾主化生黄色,肺主化生白色,肾主化生黑色。变色大要,生克顺逆。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黛立。

“五色主病:青、赤、黄、白、黑五种病色,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当然,这五色不是大红大黑的绝对色,而是以肤色为基色,相对偏向于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的相对色。

青多与寒证、痛证、气滞、血瘀和惊风有关。

当面色发青,伴有畏寒肢冷等症状时,这是人体感受寒邪,血行不畅,出现瘀血,瘀色外露于面部所致;若面色发青,伴有情志不舒,两侧胁肋胀痛,这是由于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所致;当患者面色青灰,伴有口唇青紫,心胸闷痛,多属于心绞痛,因瘀血内阻,痹阻心脉,心脉不通而成;当小儿出现眉间、鼻柱、嘴唇周围颜色发青,同时伴有高热,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赤一般认为与热证有关,不过这种热有虚实之分。

当出现满面通红,伴随有高热、口渴、大汗出等症状时,多为实热证;若两颧潮红,伴有手脚心热,夜间睡眠时出汗,心情烦躁,则多为阴虚内热;当一位久病重症患者,原本面色晦暗,突然两颧泛红,就像化过妆一样,这是虚阳外浮的表现,预示着病情危重,应立即治疗。

黄亚洲人肤色普遍较欧美人士偏黄,但面色过黄,且不明润,多是脾虚,或兼有湿气。

若面色黄,脸色发枯,没有光泽,身体消瘦,这属于“萎黄”,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若面色黄,而人体虚胖,这属于“黄胖”,多为脾气亏虚,湿邪内停所致;如果患者出现“三黄”即目黄、身黄、小便黄,这是“黄疸”的表现,其中黄色鲜明如同橘子皮的颜色称为“阳黄”,多为湿热内蕴的表现;黄色晦暗如同烟熏色的称为“阴黄”,多属寒湿内困。

白面色发白多与身体虚弱、大失血,或受寒邪侵袭有关。若面色淡白无华,这属于气血亏虚;若面色苍白,伴有身体剧烈疼痛,此为实寒证。

黑面色发黑,使人首先想到的是肾虚。因“肾主水”,水色上泛至面部,则显色黑;再者与血瘀有关,血液运行受阻,长久聚在某处,显于面部则晦暗。此外还与寒凝有关,因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闭阻经脉,血液运行不畅,同样显于面部也呈黑色。若肾虚伴有腰膝酸冷,阳痿或不孕,多属肾阳虚;若伴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耳鸣,遗精,多属肾阴虚;血瘀导致的,还会伴有疼痛且夜间加重,皮肤粗糙等.”

4、寒凉温热平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此外,四性之外还仃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偏向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的一类药,阿胶即性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便、化痰开窍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如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等;温热药材一般都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寒性病症,如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腹巾冷痛等。另外,平性属阴,能健脾开胃、强壮补虚。

五、关于夏令营期间文言文学习的回顾

1、《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2、《大医精诚》

3、《药性赋》

(略)

六、本草灵性

此处讲的是药性与人的关系,略

七、关于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下一步打算

这次活动,我至少掌握了三十种以上的常用(见)中药材,因为夏令营期间食物中毒,亲身体会了针灸的妙处,对中医学的研究充满兴趣。

首先,关于爬山。这次的活动基地选在养子沟,我们上的山都是未经开发的野山,虽然有蛇、野猪出没,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有在这种荒山野岭,才能营造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新脱俗,换言之,正因为没有他人的纷扰,本草才能在这山上盎然生存。

其次,关于传统文化。初中我曾参加过河南省汉字听写大赛,并取得冠军,我自认为对传统文化方面颇有了解,但是参加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我曾背过现代汉语词典,但对于像“别覉、蓬蘽”等中药仍是叫不上名字。在做这份报告时,我在网上用了百度百科查资料,但是,百度百科有好多词条都有问题,国内的百科网站,百度应该是最大的,但没有像国外维基百科有学术性和权威性,这一点需要继续学习,完善。

这次夏令营的学习,我了解了中医四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高中三年,我会努力学习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培养自己对中医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

下一步,我的梦想就是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岐黄国医计划,做临床。我的父母是政治老师,他们来医治人类的灵魂,那么在和平稳定的年代,我就做一个医生,解救人间疾苦。我知道,当一位优秀出色的中医需要像本草一样,耐得住年华,经得住岁月,只有知识沉淀于心中,才有可能做一名优秀的中医。

努力,真美!

感谢您坚持看到这里

谢谢您的







































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nz.com/wwzxz/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