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是中医学术百家争鸣的一个阶段,《四库全书》记载:“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著名医家,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金元四大家了。而这四位医家实际上是源自两个流派,一个是河间学派,一个是易水学派。

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刘完素便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不过同时代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虽然成名晚,但是他的徒弟李东垣却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这段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张元素和李东垣两个医家对同一个方子的不同使用。

这个方子叫做生脉散,在张元素的医书《医学启源》中记载:人参五分(9g)、麦冬五分(9g)、五味子五粒(6g)。现在多数的方剂书籍当中这个方子的主要功效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看似简单的八个字,背后却是两位医家的智慧。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三个药物的搭配,早在唐代时就有使用,比如在孙思邈的《千金方》当中就有使用到这样的搭配,但是这个时候对生脉散的使用还不全面,多用于生津止渴,特别是孙思邈一度认为五味子是一味很好的保健药材。

但是张元素将这几味药作为一个独立的方子,张元素在治疗肺病的时候发现,杂病久咳伤肺,肺气亏虚则气短自汗,津液外泄,久咳都会导致伤及阴分,所以出现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等证候。这说明此时气阴两虚,脉像表现为虚弱而细。

张元素在创立这个方子的时候,意在用能够大补元气,且能生津止渴的人参作为君药,用味甘性寒的麦冬,可以清热生津、润肺止咳。可以配合人参的补气作用,增强人参养阴的效果,还能对虚热加以清除,是方子的臣药。最后用五味子作为佐药,五味子有很好的收涩作用,既可以收敛肺气而止咳嗽,又可以收敛津液而敛汗,还有滋生津液固护根本的作用。

这三味药补、润、敛三法同用,既可以益气养阴,又可以生津止渴,还能敛阴止汗。之所以叫做“生脉散”,就是因为气阴两虚的患者,脉象虚弱,张元素描述为“脉气欲绝”,服用这个药物就能滋生脉气,使脉复生。

但是张元素的徒弟李东垣,从师父那里学来生脉散,并没有刻板地使用生脉散,而是在基于师父关于生脉散方证分析之上发现,生脉散证的病机根本当是“气阴两虚证”,李东垣病在临床过程中发现温热、暑热病的患者。

由于热邪逼迫津液外出,进而出现汗多,气随津泄,不断地伤津耗气,等到了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等气虚表现,还有咽干口渴,舌红少苔的阴虚表现,脉象是虚而数。可见也气阴两伤,因此李东垣将这个生脉散用在了温热、暑热病气阴两伤证的治疗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小小一个三味药组成的方子,经过师徒二人的发挥,却用在了两种不同疾病的治疗上,也让生脉散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起来。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光辉,更是博大的师徒情怀,正如韩愈所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不仅在于治病救人,也在于这背后隐藏的点滴故事。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柳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治疗
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nz.com/wwzxz/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