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治女性更年期的临证经验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又称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萎缩性尿道炎、阴道炎、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 韩学杰老师认为女性更年期发病的始动因素在于肾气不足、天癸渐衰,由此所致的脏腑阴阳失衡、气血失常是该病发生的关键病机,进一步发展出现以肝、心、脾、肺等脏腑功能失常为主的临床表现。临证遵循“阴阳失衡,气血失常”病因病机观,“肾虚为本,五脏同病”疾病证治观以及“调肝解郁,佐以意疗”增效防复观。 “肾虚为本,五脏同病”疾病证治观 01 更年期失眠 失眠是女性更年期常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眠中易醒、醒后难再入睡、甚至彻夜难寐,常伴见头痛头晕、神疲乏力。 治法:治宜滋肾于下,清心于上,交通心肾,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用药:方用交泰丸,配伍生地黄、枸杞子、黄精以滋肾,知母、黄柏以降相火,炒酸枣仁、夜交藤以宁神。若心血亏虚、血不养心,可合用酸枣仁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养血宁心安神。 02 更年期心梗 更年期心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肾气亏虚、阴血不足、血不养心皆可引起心悸。症见心悸,胆怯易惊,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治当调肾阴阳、益气养心。 用药:方用调肾阴阳方合酸枣仁汤加减。若肾阳亏虚、水饮凌心,亦可引起心悸,往往伴见奔豚气,患者描述为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中,严重者可伴火烧感及猫抓感。治疗以温肾利水、宁心安神为主,方用桂枝汤合交泰丸加减。心气亏虚、脉道不利易致血瘀,治疗应重视行气活血通络,可伍丹参、桃仁、红花、地龙等。在此基础上,治疗更年期心悸可加自拟“止悸丸”,以山萸肉、刘寄奴补心肾之气,效果显著。 03 更年期汗症 更年期汗症也是常见病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潮热盗汗,以头颈及心胸处汗出为主,伴见口干咽燥、汗出畏风等,严重者汗出如雨。 治法:辨证属肺肾两虚、腠理不固。治以益气养阴、固表敛汗。 用药:方用甘麦大枣汤合生脉饮,汗出如雨者可酌加桑叶或浮小麦用量,以增强固表敛汗之功,防止过汗伤及心阴。 04 更年期骨关节病 临床常见更年期女性骨痛、关节痛、频发骨折、抽筋、关节脱位、不宁腿等病症。 治法:病位在肝、肾二脏,治当滋补肝肾、舒筋活络。 用药:方用沈氏女科调肾阴阳方或二仙汤加减。在此基础上,还可用桑枝、木瓜舒筋活络,老鹳草、鸡血藤活血通络。 05 更年期情志病 更年期情志病患者可见恼怒不安,悲忧思虑,坐立难安,舌尖红,舌质淡暗,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辨证属心肾不交、肝脉郁滞,治当交通心肾、养心疏肝。若见肝郁化火,则以清肝代替疏肝。 用药:方用交泰丸合自拟小柴胡汤加减,或易牡丹皮、栀子、黄芩、夏枯草之属清肝火。 “调肝解郁,佐以意疗”增效防复观 女子以肝为先天,韩老师认为,对于妇女病尤其是女性更年期患者的治疗,调肝解郁须贯彻始终。 郁者有六,有气、血、痰、湿、热、食之别,强调主抓气郁,因百病皆生于气也。郁证以气滞为主,以肝为本,治重疏肝理气,所谓木郁达之,处方以柴胡为治郁主药。 木郁达之包括以下方面: 肝气郁结者疏肝,以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郁金为主药; 肝阳上亢者平肝,以川芎、天麻、钩藤、决明子、珍珠母为主药; 肝血不足者柔肝,以当归、白芍、何首乌、黄精为主药; 肝热者清肝,以牡丹皮、栀子、黄芩、夏枯草、川楝子为主药; 肝火者泻肝,以大黄、黄柏、青黛为主药; 肝寒者温肝,以乌药、茴香、沉香、吴茱萸、肉桂为主药。 02 注重意疗 除处方用药外,还应注重意疗,即在生活中根据不同性格,采取相应的疏导与宣教治疗手段,以达到调畅情志的作用。 急躁易怒者,应多接触令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通过参加社会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情绪抑郁者,可多与人谈心,寻找其情绪低落的原因,正确认识疾病,放下心中的包袱,缓解紧张、抑郁的情绪。 总之,无论是处方用药,或是意疗疏导,其目的均为身心同调,既可增强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反复的,也是医者德行的体现。 新课推荐 沈氏女科·百味常用药 继零基础《中医舌诊辨证法》之后,又一新课:《沈氏女科·百味常用药》正在录制中! 帮助中医小白迈出调治第一步!欢迎学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xz/11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记忆中的美味,那些野果们
- 下一篇文章: 调理糖尿病,健脾是关键,这张方子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