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櫪(艺术家、考古研究者)

原创作品

迷仙引咏唐代定窑葫芦香薰

香韵悠悠,清气和神,补胃平恶。

镇痛安神,温而不燥之辅。

武曌[1]兴、熏袅袅,沈香[2]徐徐吐。

任置画案头,茶室禅榻,清心开悟。

定器葫芦瓠。小孔叠加组。

玉璧圈足,中唐风尚时髦谱。

奭瓠[3]影、瓷烧器塑。

创唐时审美,环钉似乳[4]。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文化交流颇繁,输入香药(料)与传统芳香物质揉合起来,充实了在诸多疾病上的疗法,焚烧熏燎、美容、辟秽、调味、加香、防腐灭菌以及作为“果子药”食用等等,拓展了香文化的用途。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年)阿拉伯国家与唐通使,至唐太宗李世民时设“关市”扬州、洪昌等地,朝廷接朝贡也增加。公元~年间波斯遣来使就有28次之多。唐朝与印度往来也多起来。唐贞观16年(公元年)接纳火珠、郁金香、菩提树、龙脑香。公元年中国医师到朝鲜进行医疗活动,促进了双方医疗、经济、文化的交流,朝鲜的人参、五味子、昆布、芜荑等传人中国。秦汉以来,香文化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除其主观因素外,与其融合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因为社会的诸多领域、系统都不是孤立的,是存在互相渗透、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关系。进入唐代之后,视野更加开阔,又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推进多种文化的迸发,进步举世瞩目。

到唐玄奘印度取经“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但总的一句话“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因此不管精神或物质,“香”与香料是表达信念的必需品。又据《本传》载:唐宣宗每得大臣章奏必盥手焚香然后读之。可见上至统治者,下至老百姓,梵香、清净、辟秽、烧香祭祀之风之盛可想而知。

唐代的香,除理解为香气、香味之外,还有通常烧的“香”、佛门用的梵香。自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处在多元性、扩散性、交融性以及宽宏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谐共济的社会中,俎豆馨香、道坛祭天,念经拜佛的精神寄托已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信仰、教经等的信念逐步普遍化、平民化,祭祖的伦理思想、祭祀的社会功能、祭天的政治功能已扭合与维系在一起,教祀、山出多门,香火极盛。返祖报本、慎终追远的思想越来越深化并促使上层社会的运作与平民社会的凝聚,人群交融、人与自然的相亲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信念,正邪难分,香火见虔诚。因此当时的“香”及其相关制品名目繁多。唐末宋初,民间已普遍用艾叶揉制成绳状的蚊香熏驱蚊子。《孙公谈圃》,《琐碎录》、《夷坚志?乙志》载有蚊香的配方。到了唐德宗年间(公元年~年)宫廷应用的澡豆(相当于现在的保健香皂),如配方中用白芷、白芨、白附子、白蔹、白茯苓、白术等六种香药(料)加入桃仁、杏仁、沉香、麝香、皂荚等合和制成,用于沐浴、洗手之用,此方具有辛香发散祛风之功能,香气浓郁且能祛垢润肤。说明唐代香药(料)应用的普遍性,加香产品之广泛性。又从应用的实践过程积累了经验和丰富了科学文化知识。为后来的合香、和香、美容以及香料的加工、提取创造良好的条件。

唐代定窑葫芦香薰流行于中唐时期,正因为初唐兴起的香文化,到了中唐不仅寺庙、殿堂需要大型的香薰,画室、禅房、插座等也离不开“香”的缭绕,尤其是文人雅士更是离不开它。这时候传统意义上的“福禄”、“子孙万代”、“夫妻百年”、“繁衍吉祥”等带有文化内涵的造型与“香”文化的融合,创作出了那个时代的独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品“葫芦香薰”。

葫芦的寓意象征非常丰富,表示富贵与“福禄”音同,民间以彩葫芦作佩饰,就是基于这种观念。表示吉祥辟邪。古代夫妻结婚入洞房饮“合卺”酒,卺即葫芦,其意为夫妻百年后灵魂可合体,因此古人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表示子孙兴旺。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上古神话中作为人类始祖的伏羲、女娲,皆看作是葫芦的化身。上古神话中还有“开天辟地”的始祖盘古,“‘盘’与‘奭瓠’之‘奭’古通用,‘古’与‘瓠’音近,‘盘古’即为‘奭瓠’,而‘奭瓠’就是葫芦。”

唐代定窑不仅创造出葫芦瓶、葫芦注子还有葫芦香薰,产品非常丰富,唐代定窑的葫芦香薰有两个类型,但两种类型都是分两段组合而成,比如一种上下组合的葫芦香薰参见《定窑瓷器探索与鉴赏》下册第42-43页,

图1:唐代定窑白釉葫芦式香薰

唐代定窑窑工们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葫芦移植到了瓷器的香薰上,既带有寓意在里面,又装饰房间,不仅是禅室还是茶屋使用这种既美观又实用的香薰,再或者就是书房里、画案上必备的香薰。上面这两件香薰都是玉璧底足,明显是八世纪中到九世纪中的作品。

图2:唐代定窑白釉葫芦式香薰

另外一种香薰的形式有所不同,窑工们把葫芦的滕根也给做出来了,所谓的葫芦“把”,而香薰的烟巧妙地从“把”的小孔徐徐飘出,有一种“烟囱”的感觉,香烟袅袅,让人如痴如醉,不管是品茗,还是问禅都不失为佳器。

图3:唐代定窑白釉葫芦式香薰

这种葫芦式香薰一般都是小件置于茶室、禅房或画案之上,古人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因此既是一种吉祥辟邪之物,又起到装饰厅堂的艺术效果。

图4:唐代定窑白釉葫芦式香薰

还有一种特别小的葫芦式香薰,这种应该是放置书案上,读书写字,闻香挂画,诗情画意由然而生。

图5:唐代定窑白釉葫芦式香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达官贵人,无论在神话故事还是民间传说中无不视神秘又可爱的葫芦为中华吉祥物至尊。“子孙万代,繁茂吉祥”

除此之外它还有收煞化煞、旺财、镇宅、收服小人、防血光等功效。风水中常用法器,能使身体强壮、精神愉快。家中有小孩或长者更应选用,有祛病、益寿之灵效;不仅有化煞、转运、吉祥之用,还能收煞、化煞、守财、防漏财,且效果倍增。

道教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宗教,在道教中,葫芦有着特殊的地位,往往被当做道教的灵宝,作为镇室之宝。在古语中,葫芦与繁体“壹”相通,道教讲求道生一,一生二,所以,葫芦在道教中的寓意就不同了。

[1]:武曌(Zhao)-武则天(-)武后称帝后,改国号为后周。

[2]:沈香-沈香是古代的说法,古时候不叫“沉香”,而叫“沈香”。

[3]:奭瓠(ShiHu)也是古代对葫芦的一种别称。

[4]:以往常出土“水盂”带有鼓钉纹,其实很多口沿露胎的都是葫芦香薰的下半部分,由于形似水盂,所以常被误判成水盂。

传播正能量是一种智慧,我们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让爱好者了解不同视角的最新观点。朋友如果你喜欢,最好的点攒就是转发到朋友圈让大家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xz/1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