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滋肾阴,补肾阳,阴阳两虚,可以用这个
甘露聚糖肽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90.html: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基本都是阴虚了补阴,阳虚了补阳,但是经常会遇到有的人阴阳两虚,那该怎么办呢?中医治则一般是阴阳同补,但是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平衡的话,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子,方名叫做“地黄饮子”,也可以直接叫“地黄饮”。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也就是说阴阳补益同时进行。 方子里用药:熟地,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冬,菖蒲,远志。 熟地 它主要治什么?它主要治疗下元虚衰,痰浊上泛导致的喑痱证,包括舌头僵硬,说话不便,脚不能走路,口渴又不想喝水,脚冰冷、面色红,脉沉细弱等证。 喑痱,病机在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火上泛引起痰浊也上泛,堵塞窍道。这个喑指舌头僵硬,不能正常说话,痱指的是脚不适,不能走路。 先说一下,舌头和腿脚的问题是怎么出来的。 山茱萸 这舌为心之窍,阳不足,虚阳上浮,痰浊上逆导致了心窍闭阻,不能通润舌头,所以舌头僵硬,说话不利。同时,还会兼有面色红的情况,这说明上面是一个热象。 阴阳不足,下元虚衰,肾阳的温养就不够,肾精不能很好的滋养腿脚,就导致痿弱,走路腿脚虚乏。 整体来看,这一类的患者还是畏寒比较多,下元虚衰伴随腰膝痿软、冷痛,说明下面是一个寒象。 所以说,患者这个时候就是一个上热下寒。 石斛 从辩证来说,这是一个本虚标实的情况,“本”是指引起病症的内在本质因素,“标”是指病理产物。 怎么讲呢?本质上是阳虚的问题,肾阳虚到一定程度,逼迫着为数不多的虚阳上浮,阳损及阴,导致痰浊闭阻,这是标。 既有阴阳两虚,又有虚阳上浮,还有痰浊。 总结起来,地黄饮子的病机,外观表现上,有上热,面赤,虚阳上浮;下寒,腰腿痿废,有冷感,说明这就是一个阴阳两虚。 那对应病机来说,治则温补下元,从阴阳两方面入手。 肉苁蓉 这时候再来分析一下地黄饮子的用药。 阴阳双补的两组药,熟地、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这是君药,也就是最主要的结构。 熟地和山茱萸填精补髓,滋补肾阴为主; 肉苁蓉和巴戟天也补肾精,但以温肾阳为主。 剩下的药,附子和肉桂同用,增强温阳的力量,再加上五味子,结合起来有温摄浮阳的作用。 石斛和麦冬养肺胃之阴,和上面的补肝肾之阴的熟地和山茱萸又不同,既能清虚热,又能先天后天同补。 菖蒲、远志和茯苓用于祛痰开窍,其中菖蒲和远志是开窍常用的药,菖蒲能化湿,远志能祛痰,茯苓针对的是水湿停聚所生的痰,是在治本,可以健脾祛湿消痰。 附子 煎药的时候要加生姜和大枣,这姜枣能调和脾胃,调和气血,做的是药引子。 整体上说,这地黄饮子是温阳为主,针对虚阳上浮,痰浊上逆,闭阻心窍的问题。 实际应用的时候也要进行一些随症的加减,比如光脚废不能用,那就不需要开窍药;如果是阴虚为主,那可以去掉桂附;如果兼有气虚的情况,可以加入人参……这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而已,具体还要根据个人情况辨证。 需要注意的是,地黄饮子还是偏于温补,阴阳两虚偏于阳不足,如果是气火上升包括阴虚,虚火比较突出,就不适合用这个方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xz/10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店专业销售解决方案阿胶服用宜忌
- 下一篇文章: 中医直言肾精亏虚,五子衍中丸没用,教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