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面,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药材,历史上,皇宫贵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尤其是到了清朝,打乾隆开始,皇帝们都服用人参,其中以乾隆服用得最多。据当时的清宫档案记载,有的年头,乾隆几乎每天都要服用人参。

一般人服用人参就上火,为什么乾隆服用这么多人参,却不上火呢?原来,乾隆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他用的方子叫生脉饮,是以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三味药当作一个主轴。

大图模式

这个方子最早是由唐代大医孙思邈提出的,收录在《千金方》中,原文是这样记载的:“脉为血之道,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本方以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故名生脉饮。”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生脉饮能让你的脉复苏过来,让你的脉变得有力,大家记住了,中医和西医所说的脉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医说的脉是一个没有实体的气血巡行之道,这条道不是仅仅靠血液就能充盈的,一定还要有气。生病了去医馆,中医会让伸手把脉,中医把脉把的是什么?不是疾病,而是脉气。

所以,生脉饮其实是个补气药。

生脉饮这个方子很厉害,哪怕你病危到脉都要断绝时,及时以生脉饮煎服,皆可挽救一线生机。

大图模式

生脉饮: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

可以把药材买回来自己熬,熬好以后不拘时代茶饮,也可以直接买中成药。

需要说明的是,生脉饮有两种,一种是人参方,一种是党参方。

党参性子平和,不燥不温,不寒不腻,尽管作用比人参弱,但功能基本相似,而且价格远比人参低,适合轻证和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相对而言,重症、急症患者服用人参方生脉饮更为稳妥。

人参它就是秤砣,大补元气,它不是小补,是大补,有一个古方叫独参汤,全方仅以一味人参入药,却有回阳救逆之功,所以人参力量很大。

大图模式

在古人的方中常见人参,人参为补气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主补五脏。在这里主要作用在心肺,补心气、补肺气。

通常来讲,当心气虚的时候,心阴也容易受到影响。

麦冬的叶子长长的、薄薄的,跟韭菜差不多,它的药用部分是根,长在地下,偏于滋润,所以麦冬是带点凉润的,它是养阴的良药,能把心阴和肺阴补足。

人参和麦冬是绝配,人参虽然大补元气,但“补而不行”,容易导致大热在身体某个地方堆积。配上麦冬,就不那么燥烈了,所以你别看麦冬这个药它长得不大,小小的,像个纺锤,却能灭人参的威风。

有了人参,麦冬也没那么寒凉了,这就是中药之间的配伍应用,往往会将副作用减为最低,同时又增加了其治疗作用。

五味子五味俱全,但以酸味为主,它的这种酸的特性有什么作用呢?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吃到酸味较重的东西时,会不自主地把脖子缩起来,五官也会揪在一起。这种生理反应也提示酸味的食物或者药物具有“收敛”的功效。

大图模式

五味子酸收、酸敛,它可以结成一张网帮你把补进去的气收住,防止这边补,那边漏。好像往瓶子里倒酱油一样,你有再多的酱油,如果不小心谨慎,只会倒的满地都是,白白浪费掉,如果你气敛神静,就能一点不漏,通通补进去。

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备矣。

夏天的时候,你会发现用生脉饮很多。

夏天人气散,脉很软,老话讲,夏季无病,常带三分虚。即便是正常人都会觉得气不够,觉得疲乏无力。

因为夏天阳气发越,耗散的比较厉害,特别容易出汗,大量出汗会导致我们人体气虚,同时汗出来以后,阴液也给伤着了,尤其是很多人在夏天会感觉到心烦气燥,四肢无力,失眠多梦,这个时候,生脉饮最好用,最容易切入。喝上一段时间,身体状况明显就会改善。

我是中医老刘,专著中医科普

记得点赞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ry/1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