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礼,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人际交往、婚丧嫁娶、日常的吃饭睡觉都不乏礼的身影,它的存在是为了合理的规范人们的行为,起到以礼化天下人的重要作用。礼仪文化虽然是一件好事,可过度的重视礼仪也是不可取的。封建时代的中国,就有过度重视礼仪的现象,虽然规范了人们生活,却在整体上降低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人重礼却不重繁文缛节之礼,经过改造之后的现代礼仪更加适合如今社会的快节奏。不过在某些方面,一些旧有的礼仪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变,饭桌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但凡讲到中国的饭桌文化,就离不开一个“酒”字,酒文化是饭桌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巡和五味指的什么?古人的智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的酒文化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历史内涵,但纵观历史看来,大体一致。秦以前的奴隶制社会,那些王公贵族必须使用珍贵的青铜器具来饮酒,而且只有贵族才能享受这种尊贵的礼仪规范。到来秦以后,用来饮酒的器具种类越来越多,一些制造工艺简单的器具被民间人士所广泛使用,再加上文化下移的趋势,酒文化被传到民间老百姓的家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饮酒的器具之外,中国的酒文化还因不同的“民族”、“区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譬如北方地区的大汉,喜欢大碗喝酒,蒙古族的壮汉喜欢喝马奶酒,西域大漠地区的百姓喜欢饮用葡萄酒,而南方温文尔雅的男子喜好米酒,或者用粮食酿造而成的白酒。这是南北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所塑造的不同文化在酒文化方面的表现。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特点,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具有延伸的文化价值。“酒”是一个客观存在事物,但它的存在就不仅限于其饮用价值,而是被历朝历代的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向来喜好在饭桌上交流感情,比如“婚宴”、“拜师”、“师门联谊”等,均已酒为媒介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直至今日,这些习惯依然保留在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

正所谓“酒过三巡”,就是人们在饭桌之上对于敬酒的习惯。按照酒文化的规矩,饭桌上面的小辈要想老辈敬酒,以示尊重。所为的“巡”是因为饭桌多为圆形,那些酒杯敬酒敬够了一圈则为“一巡”,而“三巡”并不是指代的敬三圈,而是代表“多”字,也就是敬酒敬了多圈。如此看来,“酒过三巡”就是指敬酒已经敬了多回,表示酒以喝足的意思。

除了酒文化之外,从饭桌文化这个大的角度出发,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不同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社会思潮,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讲究“长幼”、“尊卑”,表现在饭桌之上就是不同地位的人坐在不同的餐位之上。一般而言,餐桌靠北的一方是主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席,这便是古代人讲究的“以北为尊”。至于靠南面与主位正面相对的座位,被称之为“副位”,一般是由家族当中有名望的非主人者来坐,目的是为了通过他来调节饭桌的气氛。除了副位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位置,即主位旁边的两个位,被称作宾位,他们是主人所邀请的宾客当中最为尊贵的二人。

当然,饭桌文化也不乏陋习,封建时期的女性地位较低,表现在饭桌之上便是女子不可上席,直到今天,在我国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依旧有这种情况留存,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与社会发展相背离的陋习。饭桌上不管是讲究礼仪文化,还是座位次序,亦或是男女长幼尊卑,都离不开一个“饭”字。不管怎么说,礼仪文化终究是人们吃饭的调味剂,在饭桌上吃饭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前面我们讲了“酒过三巡”,其实它还有后半句,那就是“菜过五味”,所谓的“五味”,指的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宾客的不同口味。

怎么样?听完了我国的饭桌文化,是不是感觉博大精深?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从酒文化及饭桌文化中管窥中法文化之异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pz/1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