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大寒 (本年度第24个节气) ——————————— 《大寒吟》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北宋.邵雍 节令时间 -01-:39:42 腊月(大)初八 三侯情况 初候,鸡乳育也。 二候,征鸟厉疾。 三候,水泽腹坚。 详细说明 太阳黄经为°。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节气详情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 有农谚“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场大雪。可见,农家忌讳在大寒节气天晴无雪。此说法早在唐朝就有了。唐代张文成《朝野金载》中记载:“一腊见三白,田公笑赫赫。”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此因何在?《清嘉录》卷十一《腊雪》说得妙:“腊月雪,谓之腊雪,亦曰‘瑞雪’杀蝗虫、主来岁丰稳。”腊雪可杀蝗虫,来年便不易闹虫灾,自然丰收在望。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 五运六气 岁运:水运不及(少羽) 司天:太阴湿土 在泉:太阳寒水 客气(初之气):厥阴风木 主气(初之气):厥阴风木 ——————————— 所辖时间: -01-20[大寒]~-03-20[春分] ——————————— 客主加临: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 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 风湿相薄,雨乃后。 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 岁气主方:备化汤 木瓜、茯神各一钱五分,牛膝、附子炮各一钱二分半,熟地、覆盆子各一钱,甘草七分,生姜五片。 初之气,厥阴加临厥阴,主春分前六十日有奇,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瘘。依正方。 ——————————— 岁运主方:五味子汤 五味子、附子(炮)、巴戟、鹿茸、山萸、熟地黄、杜仲(炒)各一钱,生姜七片,盐少许。 老黄历 庚子年鼠年 腊月初八 年1月20日 庚子年己丑月戊辰日20 宜 修饰垣墙 忌 嫁娶移徙彭祖百忌[戊不受田田主不祥 辰不哭泣必主重丧] 节气当日黑黄道黑道 白虎(凶星) 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释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寒,十二月节。 月初寒尚小, 故云,月半则大矣。 ————————— 《三礼义宗》: “大寒为中者, 上形于小寒, 故谓之大…… 寒气之逆极, 故谓大寒。” 物候解释 鸡提前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 开始孵小鸡了。 征,伐也,杀伐之鸟, 乃鹰隼之属。 至此而猛厉迅疾也。 阳气未达,东风未至, 故水泽正结而坚。 至此则彻上下皆凝, 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习俗活动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到了腊月,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下面介绍几个适合于小寒食用的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羊肾红参粥: 羊肾1只,红参3克,大米克,调料少许。将羊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另外,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 《黄帝内经》中谈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所以小寒节气后,更要注意养肾。药食同源,食物补肾不可或缺。“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 中医养生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 节气导引功 坐功:每日子、丑时,两手向后,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齿,漱咽,吐纳。 治病: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尻阴臑胻足背痛、腹胀、肠鸣、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窍不通、足胻肿、苦水胀满。 节令饮食 1.乌鸡山药汤 材料:乌骨鸡1只、山药、枣适量,食盐、葱、姜、料酒、胡椒粉适量。 做法:乌鸡斩块、山药去皮切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乌鸡凉水下锅,焯水捞血沫,捞出控水;砂锅内放水,水热后放入乌鸡块、红枣、葱、姜、放入料酒,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1小时;放入山药块炖至山药软烂,再加入枸杞、盐和胡椒粉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密切关系,而山药乌鸡汤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冰冷者。 2.羊肾枸杞粥 材料:枸杞30克,粳米~~,羊肾l对,盐、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羊肾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汤待用,再用另一锅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煮好的羊肾和羊肾汤,加入枸杞,放入盐等调味品,再煮几开,即可。 功效:补肾养肾。适用于肾阴不足的阴血亏虚、腰痛、盗汗、消渴及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耳聋者。 3.松茸人参鸡汤 材料:人参2根,干松茸5个,笋尖3根,香菇5个,精盐少许,姜、香葱适量。 做法:干松茸、干笋尖用温水抛开,切断;鸡洗净,斩块,冷水下锅,焯水;鸡块放入砂锅粥,加清水,放入松茸、笋尖、人参、香菇;加香葱。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2小时候调味即可。 功效:松茸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人参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冬季患上感冒的几率。鸡汤具有良好的补血补气、养颜安神的功效。 4.山药黑芝麻糊 材料:山药15克,黑芝麻克,粳米60克,鲜牛奶克,冰糖克,玫瑰糖6克。 做法: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滤干;山药切成小颗粒;黑芝麻洗净后晒干,入锅炒香;粳米、山药、黑芝麻加鲜牛奶和清水拌匀,磨成浆,滤出浆汁。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将浆汁倒入锅内与冰糖搅匀,加入玫瑰糖,边煮边搅拌成糊,熟后即成。当点心,每日2次。 功效:滋补肝肾。 5.糖醋胡萝卜丝 材料:胡萝卜克,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蝙炒出香味倒人胡萝卜丝,蝙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蝙炒至八成熟,加人盐,至菜熟后,人味精调味,盛盘即可食用。 功效:下气补中,利胸隔,调肠胃,安五脏。 民间谚语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老怕三九,少怕春寒。 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 大寒雾,春头早; 大寒阴,阴二月。 三九雨不尽,三伏雨如粪。 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 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感谢您的赞赏 欢迎更多的中医人士加入我们; 联系人:张女士: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cd/6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味子精油
- 下一篇文章: 药知道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