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jk100f.com/

拾核核

胡春良

图:家乡风光

这里要说的是"核”在这里读“hú”,是家乡方言的读法。拾核核,也叫拾树籽,主要指家乡秋天拣拾橡树、青冈树、结树等树籽。家乡最常见的树种就是橡树、青冈树、结树等,树籽是一种坚果,橡树的树籽是枣红较浅的颜色,人们称作橡核;青冈树又分厚皮青冈和薄皮青冈,厚皮的树料近似椭圆形,有棕色和青色的,薄皮的籽粒较小,以青色为主棕色次之,称为青冈核,青壳核;结树的树籽个小,棕色,称为结核。此外槲树也有坚果树籽,称为槲叶核,但产量小,籽粒质量也差,人们一般不拣拾。拾核核,也被称为拾树籽。童年时,人们拾树籽主要是卖给供销社,其次是作为猪饲料。那橡树可真是宝,不仅是良材,而且树皮,橡壳都可以卖钱,树籽也最好,所以深受欢迎。我们上小学时,经常拾树籽搞勤工俭学。橡树一般生长在阳坡,家乡下秦涧的阳坡顶、韩家洼西洼、王家坡、李家沟、王家坡、滴家洼等地都分布很多,这些地方橡籽也最多。青冈树主要生长在背坡,旦沟岭一带薄皮青冈最多。结树主要分布在贫瘠的山岭和山崖上,没底沟、大对荆沟、小对荆沟、杨树沟一带分布最多。图二:橡树籽丰年时,那核核可以用震撼来形容。风中,那树籽哗啦啦地往下落,狂野而有节奏,把山林变成了原生态的交响乐。有的地方落得厚厚一层,人踩在上面也打滑。拾树籽,简直可以说是掬树籽,双手掬着往袋子里装,不大一会就可以装满一蛇皮袋。小旦沟一带的薄皮核核,落满了小路上所有的沟沟槽槽,多得让人感到这就是核核的王国。橡核、青冈核、结核成为人们小秋收的重要来源。如果是作为饲料,核核拾回来后要先晒几天,然后再在大锅里蒸熟,再晾晒干,存放起来,作为猪的精饲料用。那核核喂养的猪丝毫不逊色于粮食喂养的猪。在那缺粮的年代解决了精饲料不足的问题。据村里老人介绍,年人饿急了,也把核核蒸熟晒干磨面充饥,当然口感很不好。好多人家呢,干脆把猪放养在山上,旦沟岭、麦见地、韩家洼后沟、上沟等地经常有人们一成群放养的猪,一般农历七月底放到山上,大雪封山时才赶回来,杀头肥猪成为最浓郁最幸福的年味。拾核核时,也正是五味、山葡萄、西瓜瓜、野李子成熟的季节。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出没在山林里,这些野果可以太饱口福。一种野趣,一种大自然的馈赠,让人们在贫穷中尽得丰收之乐。那五味子不仅是上佳的野果,还是很好中药材,深受人们喜爱。当然核核同茅栗的成熟期一致,人们当然不会忘记拾茅栗,既可以自己享用,也是送亲访友的主要礼品。核核的丰收,也为野猪、獾提供了丰盛的食物,这一时期,也是它们最肥的季节,在那民兵配枪、人们允许用土枪的年代,人们拾核核时,也不忘带杆枪,有时就猎到几百斤的大野猪,抬回来后全村有份。当然只要上山,几乎都带有猎狗,那狗猎到獾也是常有的事。核核为人们付出很多很多。小时候拾核核是学校组织的,一大群上山,早上上山,下午回来,不上课。回来后学校过称登记,看谁拾得多。记得三四年级时,我能背七八十斤的核核,在同龄人中也算是很不错的。那时也不知累,背那么重的袋子在山间小路上几乎是小跑,你追我赶,好不热闹。节假日也随爷爷奶奶或者父母上山拾核核,反正不是干这就是干那,从来没有闲过。最晚体验拾核核的生活已是高中时期了。那时有秋假,在不收获庄稼的时候就到山上拾核核。那时已经喜欢独来独往了。标配就是一个大口袋,能装一百五六十斤的口袋,一个小筐,一把斧头,一条狗。先拾到小筐里,再倒进口袋。我最喜欢拾橡核,连着十几天都去了橡核丰富的桦洼一带。那里橡树非常高大,自己象孤独的游侠在山林中,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落叶和橡核,沉醉于大自然的无限风情与美好。拾累了,或躺在树叶中或躺在大石板上,我家小黄狗就守在身边,机警而忠诚,我只管放心睡觉。饿了就啃自带的干馍,我吃小黄狗也吃。渴了就喝山泉的水,我喝小黄也喝。我和狗是寸步不分离。当拾满一口袋,就该回家了。我在山岭上走,小黄在后面跟,在秋阳中在秋色里就是简单而丰满的山乡风情画。那小黄是条出色的猎狗,出山随机出猎是常有的事。如果猎获了獾,我可要往返两趟了。一般把猎物挂在树杈上,把核核先背回家,然后再上山把猎物取回来。当然小黄狗也会一起上山。小黄白天有猎获,晚上还要闹着出猎,那就约三两乡亲,带几条狗出猎。反正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充实。小黄狗离开好多年了,如果地下有知,它一定会记得拾核核。今年秋天时村里有事回了老家,秋色浩荡,红叶排山倒海一般让群山峻美厚重。橡树、青冈树、结树以同样的姿态守护着群山,以坚毅的热情守望着故园,但很少有人拾核核了。这核核的秋色和情感在乡愁里无比落寞。拾核核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也是山乡生活的多彩记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哲学法则,让我的家乡成为永恒的记忆和故事。(.11.25)

喜欢书法的朋友请长按此码

夏都文脉

一个致力于原创的纯文学平台

欢迎投稿:xdwm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zz/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