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中國情人節,也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佳日。除了中國外,日本、韓國都有慶祝七夕的傳統。盤點中、日、韓慶祝七夕情人節的習俗,看看三地如何度過浪漫的七夕節。

中國七夕節

七夕起源於中國,最早記載七夕習俗的書籍,可追溯至漢朝。關於七夕情人節的由來,不得不提流傳已久的牛郎織女故事。傳說玉帝有七個女兒,小女兒織女聰明可愛,她來到人間與牛郎相遇相戀,後更下嫁牛郎成為他的妻子。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二人被迫分開。後來,牛郎和織女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自此,農曆七月七日便成為牛郎織女相會鵲橋的日子。

中國的七夕習俗

在唐宋時代,七夕是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節日。古代中國未婚的女子會在這天來到花前月下,擡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同時冀盼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擁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雖然現代中國人傾向以西方情人節的慶祝方法過七夕情人節,但傳統的七夕習俗,包括乞巧、曬書、拜月、拜魁星、吃巧果等仍在個別地區承傳。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古代的女孩會在七夕晚上對著天空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她們會預備黃銅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穿針,這就是乞巧習俗。

拜魁星

七月七日除了是中國情人節,也是魁星的生日。根據中國占星學說,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會在七夕這天祭拜魁星,祈求自己考運亨通。

食巧果

七夕有食巧果的習俗。巧果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的特色油炸點心。要製作巧果,先將麵粉、糖、蜜搓成麵團,然後放入梨、石榴、蘋果、金魚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再油炸。有人會把巧果染成紅色,再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繫花布,掛在牆上作為裝飾。古時,婦人會將巧果拋擲上屋背,讓喜鵲銜去搭橋,期盼望牛郎織女早日夜渡銀河相會。

日本七夕節

日本的七夕由中國傳至,現代日本人仍然非常重視七夕節,更視之為每年的五大節日之一(另外四大節日是:1月7日「人日」、3月3日「上巳」、5月5日「端午」和9月9日「重陽」)。日本七夕是每年陽曆7月7日,不按中國曆法計算。

日本的七夕傳說源自奈良時代,以中國傳來的織女與牛郎傳說為基礎,另外加入日本古代織布女禊事這種傳統的祭神儀式,是中、日文化融合的產物。每到7月7日,日本全國各地都會舉辦七夕祭慶祝。例如東京晴空塔和東京鐵塔會舉行七夕亮燈活動、淺草寺舉辦淺草祭、迪士尼樂園有七夕節特別活動等等。

日本的七夕習俗

七夕節剛傳到日本的時候,日本貴族會舉行聚會眺望星空吟詩作樂,屬於宮廷節日。進入江戶時代,七夕節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

寫紙箋許願

每逢七夕,日本人會把心願寫在細長的紙箋上,再把它們綁到小竹枝,冀盼願望實現。為什麼要用竹枝?因為竹子筆直生長,節節向上,而且竹葉在高處瑟瑟作響,日本人相信它能把自己的心願傳達給上天。另外,竹子具有防蟲護稻的效果,所以還有祈願豐收的含義。除了長條詩箋外,日本人還會將代表不同意思的傳統飾物繫在竹上。例如飄帶代表希望織布手藝有所長進;網狀紙條表示祈求漁業豐收;荷包代表積蓄錢財;紙鶴祈願長壽等等。

七夕祭

日本有三大七夕祭典,分別是「仙台七夕祭」、「湘南七夕節」和「安城七夕節」。另外,青森縣也會在每年8月舉行為期六日的「青森佞武多祭」慶祝七夕。仙台七夕祭是一項傳承已久的傳統祭典活動,從古老的藩祖伊達政宗公時代便一直延續至今。由於這項祭典同時呈現了日本自古以來的星節之優雅以及豪華絢爛的裝飾,如今在日本已是馳名全國的祭典。活動期間中,不只仙台市中心和周邊的商店街,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色彩繽紛鮮豔的七夕彩飾,每年吸引萬人以上遊客前去一齊感受七夕的氣氛,詳情查看仙台七夕祭網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zz/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