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601/4632580.html

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

杏苏散《温病条辨》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苏叶(9g) 半夏(9g) 茯苓(9g) 甘草(3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生姜(3片) 橘皮(6g) 大枣去核(3枚) 杏仁(9g)(原著本方无用量)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6g) 象贝一钱(3g) 香豉一钱(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

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外感温燥证。头痛,身热不甚,微恶风寒,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桑杏汤与杏苏散均可轻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杏苏散治疗外感凉燥证,系燥邪束肺,肺失宣肃,痰湿内阻所致,故以辛温解表之苏叶、杏仁为君,配以宣肺化痰止咳之品,构成苦温甘辛法,意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桑杏汤治疗外感温燥证,系燥袭肺卫,肺失清肃,津液受损所致,故以辛凉解表之桑叶、杏仁为君,配伍清热润肺止咳之品,乃辛凉甘润法,意在清宣温燥、凉润肺金。

桑杏汤与桑菊饮中均用桑叶、杏仁,可治感受外邪、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口渴、身热不甚、脉浮数之证。桑菊饮中配伍薄荷、菊花、连翘以疏散风热,体现辛凉解表法,适用于风温初期,津伤不甚之身不甚热、口微渴等风热袭肺之证候;而桑杏汤配伍养阴润肺生津之沙参、梨皮,体现辛凉甘润法,适用于外感温燥较轻之证候。

翘荷汤

翘荷汤有绿豆皮,甘草桔梗栀皮俱;

燥气化火咽不利,咳痰难出总相宜。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7.5g) 甘草一钱(3g) 人参七分(2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真阿胶八分(2.5g)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3.5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 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一片(3g)

清燥润肺,益气养阴。

温燥伤肺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组成:沙参三钱(9g) 玉竹二钱(6g) 生甘草一钱(3g) 冬桑叶一钱五分(4.5g) 麦冬三钱(9g)

生扁豆一钱五分(4.5g) 花粉一钱五分(4.5g)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

燥。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证。症见咽干口燥,或身热,或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

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均用桑叶、杏仁轻宣温燥、苦降肺气,同治温燥伤肺之证。然二方治证轻重有别,桑杏汤由辛凉解表合甘凉而润药物组成,清燥润肺作用弱于清燥救肺汤,治疗燥伤肺卫、津液受灼之温燥轻证,症见头痛微热、咳嗽不甚、鼻燥咽干等;清燥救肺汤由辛寒清热及益气养阴药物组成,清燥益肺作用均强,治疗燥热偏重、气阴两伤之温燥重证,症见身热咳喘、心烦口渴、脉虚大而数者。

沙参麦冬汤中沙参、麦冬同用,重在滋养肺胃之阴,生津以润燥,此方被吴鞠通称为“甘寒救其津液”之法,其主治病证较清燥救肺汤所治之燥热为轻,但肺胃同病且燥伤阴分,故其证当见身热不高,咳嗽不甚,而口干鼻燥,咽干口渴,舌干少苔,脉细数。

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麦门冬七升(42g) 半夏一升(6g) 人参三两(9g) 甘草二两(6g) 粳米三合(6g) 大枣十二枚(4枚)

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1.虚热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大生地二钱(6g) 麦门冬一钱二分(4g) 生甘草五分(2g) 元参钱半(5g) 贝母去心,八分(3g) 丹皮八分(3g) 薄荷五分(2g) 炒白芍八分(3g)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阴虚肺燥之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期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熟地 生地 归身各三钱(各9g) 白芍 甘草各一钱(各3g) 桔梗 玄参各八分(各3g) 贝母 麦冬 百合各一钱半(各6g)

滋润肺肾,止咳化痰。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琼玉膏申铁瓮方,录自《洪氏集验方》

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糖;

合成膏剂缓缓服,干咳咯血肺阴伤。

新罗人参舂一千下,为末,二十四两(6g) 生地黄九月采、捣,十六斤(30g) 雪白茯苓木舂千下,为末,四十九两(12g) 白沙蜜十斤(20g)

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肺肾阴亏之肺痨。干咳少痰,咽燥咯血,气短乏力,肌肉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

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生山药一两(30g) 生黄芪五钱(15g) 知母六钱(18g) 生鸡内金捣细,二钱(6g) 葛根钱半(5g) 五味子三钱(9g) 天花粉三钱(9g)

益气养阴,固肾生津。

气阴两虚之消渴。口干而渴,饮水不解,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浑浊,困倦气短,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

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

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又:

增液汤用玄地冬,无水舟停便不通,

或合硝黄作泻剂,补泄兼施妙不同。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增液润燥。

阳明温病,津亏肠燥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脉沉无力者。

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均为“增水行舟”之剂。然增液承气汤系增液汤加大黄、芒硝,其泻下之力尤强,用于肠燥阴亏,热结较重者。

木丹园

感谢您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