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用肾气丸,能治的疾病太多了
基于脉证经方应用肾气丸临床体会 医院 脉证经方琼海传承基地 吴灿 肾气丸作为千古名方,后世认为属肾气虚或肾阳虚,辨证要点为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夜尿频多、畏寒肢冷等,这是从脏腑辨证角度认识。本人通过学习“仲景阴阳脉法”,应用脉证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肾气丸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验案举例 案1:陈某某,女,69岁,初诊:.08.主诉:入睡困难10年,复发半月余。现病史:入睡困难,无多梦,口中和,腹中和,汗出常,二便调,夜尿1,舌淡,薄白苔,脉诊:不及脉左尺甚,右寸关略弦。既往史: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现服药治疗中。诊断:不寐处方:肾气丸加牛膝五味子(全成分颗粒)茯苓30g,牡丹皮15g,肉桂5g,山药20g,山萸肉20g,熟地黄15g,泽泻15g,黑顺片5g,生地黄25g,川牛膝15g,五味子10g,5剂免煎,一日2次,一次1/2剂,开水冲服。.08.24二诊:睡眠明显好转,患者非常满意。守上方,配七剂。分析:患者主诉入睡困难,再详细问诊没有特殊不适。这是临床经常会碰到的情况,患者自觉症状极少。这时候需要通过望诊、脉诊、腹诊等收集,也是最考验医生本事与经验的时候。“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本案患者脉动无力,属于不及脉,而且是左侧为甚,说明阴津血不足,尤其左尺下焦更为虚弱。个人认为,右寸关略弦,尺脉不弦,而是偏沉,说明在左脉津血虚的同时,兼有右脉阳气虚。由此,给予肾气丸为主方,加牛膝、五味子。二诊反馈,疗效显著,患者非常满意。案2:蔡某某,男,59岁,初诊:.07.09病案号:主诉:头晕4天。现病史:昨日我院门诊就诊,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强力定眩片、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未见明显改善。今日来诊现症见:头晕沉,颈项疼痛,平躺缓解,腰酸软,口中和,腹中和,无心慌,汗出常,无耳鸣,纳常,舌淡红,薄白苔。脉诊:不及脉,左尺沉弱。辅助检查:本院头颅CT(8/7):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头晕处方:肾气丸(全成分颗粒)熟地黄10g,山药20g,泽泻30g,淡附片5g,山茱萸20g,牡丹皮15g,生地黄30g,茯苓15g,苍术10g,5剂免煎,一日2次,一次1/2剂,开水冲服。.07.14二诊:服药头晕明显好转,腰酸软明显减,舌脉同前。上方加肉桂5g,配7剂颗粒,服法同前。分析:本案患者印象深刻,是一位朋友的父亲,身材偏瘦,痛苦倦怠面容,诉头昏沉重,颈项疼痛,以及腰酸酸,就诊时处方还没开出来,他已经走到诊床上休息,并诉“头昏沉重,平躺着感觉舒服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往往会想到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泽泻汤、吴茱萸汤等,甚至后世半夏白术天麻汤、镇肝熄风汤等。具体在本案中,如何考虑呢?下面谈下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望各位不吝赐教!本案患者症状不多,除了头昏沉重,以及颈项腰椎酸软疼痛之外,并无所苦。本人诊治本案主要通过脉证下手,首先是不及脉,脉动的力量不强,以左侧脉无力为甚,在寸关尺三部上,双侧尺脉均无力,而且以左尺尤甚。根据陈建国主任“仲景阴阳脉法”,左脉诊“阴”盛衰,左脉无力说明阴津血不足,更具体一点是下焦津血亏虚,同时伴有右尺脉沉弱即下焦阳虚,但是以津血亏虚为主。结合患者腰酸软,非常明确指向肾气丸方证。其实,《金匮要略》中已经明确记载,只是我们对条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罢了。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此处“微饮”,在临床中具体症状有哪些?不可能只有短气一个症状,此处医圣只是举例说明而已。条文举例之“短气”,还要与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等方证进行鉴别,如何做到精准辨证?除了从狭义的“症状”进行分析,还可以借助脉证经方理论进行甄别。《脉证经方图解》书中苓桂术甘汤脉证特征为左侧关部中、沉位太过脉(沉紧),肾气丸脉证特征为左尺不及脉(无力)兼右尺不及脉(无力),通过脉诊可以非常容易地鉴别这两个方证。考虑水饮问题,方中加大泽泻用量,加苍术以祛饮,方中没用桂,应该是处方时遗漏,并非有意为之。反思!反思!!二诊症状明显改善,守上方(补上肉桂)七剂。因症状明显好转,未再就诊,一直到九月底症状稍有复发。总结 关于“微饮”《金匮要略》中记载肾气丸有四条原文,每条都在强调小便的问题,“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后世更多的是从脏腑理论解读,病位在肾,病性为虚,或肾阴虚或肾阳虚或阴阳两虚等。《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本人基于脉证理论,抓住“微饮”以及小便问题,重新认识肾气丸,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曾用肾气丸治疗咳嗽、失眠、口苦等疾患,获得明显疗效!关于“虚劳”《金匮要略》: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经方治疗虚劳的方证有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薯蓣丸、炙甘草汤等,这些方证之间的鉴别,可以从症状反应角度,或从伤寒腹诊角度,或从体质特点角度进行鉴别,若从“仲景阴阳脉法”的角度重新认识方证,将更加有利于精准辨证,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陈建国按: 肾气丸来自《金匮要略》,原方中重用干地黄八两,而属于辛温的桂枝和附子,分别仅为一两,因此全方治疗的重点是养阴,而非温阳,因此,后世仅仅根据药物组成而忽视药量,认识此方为温补肾阳的认识的错误的。当然,如果适当加大方中附子的药量,确实可以在补阴的主要治疗方向下,也有一定的温阳效果。肾气丸准确而广泛应用的前提是切中病机,在肾气丸的病机下,可能出现的症状很多,比如,此例中的失眠,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肾气丸的病机。通过纷繁复杂可能出现的症状来反推肾气丸的病机,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的难度,而通过脉证就可以客观而准确地诊断肾气丸证的病机。经方原方肾气丸的脉证,表现为左手尺脉不及(更无力或更细),加大附子量的肾气丸脉证,表现为原有基础上伴有右手尺脉也不及。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书中! 当当、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均可购买! 相关文章推荐: 脉证经方线上学术研讨会(隔周三晚20:00-21:00) 直播回看▏脉证经方治疗皮肤科疑难病 直播回看:肾气丸治咳嗽效如桴鼓 脉证经方治疗咳嗽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在脉证经方指导下的应用 版权声明 ○文章由医院吴灿提供。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10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近期价格上涨和下跌的药材品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