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https://m.39.net/pf/bdfyy/bdflx/

何谓涩法?简单地讲,凡是运用收敛固涩方药,治疗精气津液耗散、滑脱病证者,总称之为涩法,或收涩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散者收之”;《药对》谓:“涩可固脱”。这就是临床运用涩法的理论根据,也是治疗滑脱不禁诸症的基本原则.

精气津液血液是营养人体的宝贵物质,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又依靠饮食、呼吸不断得到补充,消长盈亏周而复始,是为正常。如因病久体虚,或治疗失当,攻伐太过,或元气受损,约束无力,或肾气不固,封藏失职,或卫气失常,失于固护等等,导致精气津液耗散滑脱消耗过度,而为病症。因此,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治法,收敛精气,制止耗散。但由于病因病机和发病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各有异,如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小便遗溺或淋沥失禁、泻痢日久洞泄脱肛或崩漏带下等。所以在治疗上必须区别对待。以个人体会来说,收涩法大体可分为:固表止汗、涩精止遗、涩肠固脱、固崩止带,敛肺止咳、收涩止血等几种,以适应不同病症的需要。

固表止汗:常用黄芪、白术、白芍、麻黄根、碧桃干、糯稻根等敛汗表药为主组方。常用方如牡蛎散、玉屏风散等。适用于卫外不固,卫气虚弱,或阴虚内热,自汗盗汗之症。《内经》云:“卫者,卫外而为固也”,今卫气衰弱,不能卫外,肌表不固,津液外泄,所以可见自汗,故当补气固表以敛汗,可用玉屏风散。如自汗属卫气虚而兼心阴不足,阳气亢甚者,可用牡蛎散,补气固表,兼潜阳敛液。汗为心液,如心阴虚而不能自守,阳气偏亢,虚热内扰,以致阴液外泄,而为盗汗者,可用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临床上,热病初愈,气阴未复,外则卫气不固,内则阴虚热扰,往往可见盗汗见症,尤以小儿为多见。愚每以当归六黄汤加减(一般酌情减少苦寒药,适当增加养阴敛液药如:白芍、萸肉、碧桃干、穞豆衣、凤凰衣等),应用得当,获效颇速。

涩精止遗:常用龙骨、牡蛎、芡实、莲须、金樱子、桑螵蛸、潼蒺藜等补肾收涩药为主组方。常用方如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桑螵蛸散等。适用于肾关不固,封藏失职,或肾气不摄,膀胱失约,以致遗精滑泄,小便失禁,溺后遗沥不尽之症。《内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肾为封藏之脏,如肾虚不固,封藏失职,则可见遗精滑泄之症,故当以补肾涩精之法治之。然而,遗精一症,并非都属虚症,并非一概可用涩法,与此相反,临床上往往可见湿热遗泄症,或相火偏亢引起者。此时治疗,当清泄湿热或清泻相火,不宜主用收涩。例如:一殷姓患者,男,四十余岁,尚未成婚,患遗精症。前医用补肾涩精,不应。延余治之,见其舌红苔黄,脉象弦数,阳事易举,断为相火偏旺。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数剂而安。由此可见,临床上切忌胶柱鼓瑟,一成不变。

敛肺止咳:常用五味子、诃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等收敛止咳药为主组方。常用方如五味子散、九仙散等。适用于肺虚久咳,干咳无痰之症。肺经咳逆,大都为感受邪气,内生痰浊,阻滞肺气,失于肃降。故其治疗当祛邪、肃肺、化痰。只有久咳肺虚,气阴受损,干咳无痰者,方可敛肺止咳,以收敛肺气而复其呼吸之常态。但在配伍上,除收涩药外,对降气、润肺、补气、化痰药均宜相机酌加,不可偏废。

涩肠固脱:常用药如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乌梅、粟壳、诃子、炮姜等涩肠止泻药为主组方。常用方如桃花汤、真人养脏汤等。适用于脾肾虚寒,泻痢日久,滑脱不禁之症。肠者属府,本为传导之官,以通为顺,不宜收涩,但若下利日久,洞泄不止,脾胃受伤,甚或肾气亦受损害者,是当温补脾肾,收涩固脱,庶几泄痢止而中气复,脾肾温而虚寒除,请恙悉愈。

固崩止带:常用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棕榈炭、椿根皮、山药、白果、芡实等敛涩药为主组方。常用方如固冲汤、樗根皮丸、愈带丸、治带片等。适用于妇女崩漏不止,或带下淋漓等病症。冲为血海,冲脉不固而见月经过多。血崩漏下者,可急则治标,用固崩止漏法以治之;若有热者,可酌情配伍清热;如气虚者,可适当配伍补气。带脉不固,湿浊内侵而致带下绵绵者,可用化湿止带;如为湿热者,一般当重在清化湿热,不宜专事止涩。

至于收敛止血,一般在理血法中讨论,所以,在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总之,涩法是为正气亏虚,而精气、津液耗散滑脱的病症而设,运用时除收敛止涩药物外,宜根据患者阴、阳、气、血的不足情况和程度,适当配伍补养药物,使之标本兼顾,而达提高疗效之目的。

凡疾病初起,邪气方盛者,如外感咳嗽多频、湿热泻痢、相火亢盛之遗精、瘀血性漏下、湿热郁蒸引起之自汗等,均非本法所宜。因外邪鸱张,或实邪内盛者,过早运用固涩法,则有“闭门留寇”之弊,当加注意!

“前人有‘酸涩敛邪’之训,又有‘涩可固脱’之论。一言敛邪,一言固正,两者岂不矛盾?”这问题提得好,但两者并不矛盾,乃从不同角度而言。前者,实指其副作用;后者,乃指其治疗作用,故不能混同对待。然而,酸涩敛邪的副作用,也不能看作绝对,也要辩证地看,问题的关键在于配伍适当,运用合理。如能做到恰到好处,不但无碍于邪正,反可收相反相成的效果。试观仲景用桂枝汤治太阳风寒表虚证,方中桂枝与芍药相配,辛散与酸收并用;小青龙汤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方中麻、桂、姜、辛与五味、芍药相配,亦是敛散并用之例。可见太阳风寒“伤寒表不解”之时,并非绝对禁用收涩。徐洄溪《医学源流论》谓:“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缪仲淳《本草经疏》也谈到处方配伍,可以合众药之所长,而又善护其所短。合药之长,即现在所说的发挥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疗效;善护其短,是指配伍适当,可以减少或消除其副作用。由此可见,酸涩之品,只要配伍得当,可以扩大其应用面,可以消除或减轻其副作用。古人已先我而论之矣。

下面,让我们举具体病症来说说吧!痢疾一病,古称滞下。有人认为“无积不成痢”,故有“痢无止法”之说。其实,此论亦非尽然,试观仲景乌梅丸,主用乌梅收敛,配伍姜、附、连、柏辈,寒热并用,以治久痢,确可取效。不但久痢可用收涩,即使判疾初起,只要配伍适当,亦可应用。如王作忠等报导用乌连散(乌梅、黄连等分)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例,治愈例,好转41例,治愈率达87.5%,全部有效。与氯霉素治疗组相比,平均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略优(辽宁中医杂志年4期15~17)。考王焘《外台秘要》卷二有黄连丸,治利下不能食,亦治天行。其方即是黄连、乌梅二味组成。于此可见,收涩剂亦并不绝对禁用于痢疾初起,笔者亦尝应用之。如治毛××,女,年8月15日诊:痢疾,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痛,起病三日。前医用氯霉素,未能控制,体温略高(37.5℃),大便一日仍5~6次,粘冻色红,苔薄黄腻,脉象濡数。大便检查有脓细胞,红、白血球等。辨证为肠腑湿热内蕴,洽以清化湿热,仿白头翁汤酌加利气酸涩,处方为:白头翁30克秦皮10克川连3克诃子10克石榴皮6克六一散15克广木香5克。三剂后复诊,诸症均退,便检巳正常,惟纳食较差,苔略腻,乃以平胃、枳曲麦芽调理而安。考诃子虽是收涩之品,但性味苦平,可以化湿,亦能胜热(《本草衍义补遗》称:“实大肠,敛肺降火”。《本草备要》谓:“生用清金行气”。可见亦有清热作用)故对湿热痢下可以起到治本之效,所以《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47条有“气利,诃梨勒散主之”的明训,现代研究也证明乌梅、诃子、石榴皮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包括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在内。如能适当配伍黄连、滑石以清湿热,配木香等以通调气机,相互为用,则更可以扬长避短,发扬优势了。由此看来,从古代经验到现代临床,从中医理论到实验研究,其论点有着一致性,故“酸涩敛邪”禁用于疾病初起,作为单味药应用的注意事项是对的,但对治法和方剂来说,由于配伍关系,就不能作为普遍规律了。

防失联,请私信我获取学习资料。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xz/1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