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阴阳学说相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一个
和阴阳学说相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一个渣!谈中医就要谈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如果它被推翻了,恐怕中医就真的不中医了。那么阴阳学说到底科学不科学,它的科学性在哪?是现代中医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现代人谈阴阳学说,总是把它当成是空洞的哲学概念,就象西方的对立统一规律一样,谁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没有了确定性,其科学性荡然无存。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但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而且各不一样,原因很简单,每一个人认识世界的立足点不一样,当然得到了哲学观念也不一样。不过,真正的哲学只有一个,那就是站在万物归一的基础之上的,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因此,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与哲学相对应,科学也是有立足点的,立足点不同,对世界的认识也完全不同。西方科学为什么与哲学格格不入,就是因为立足点不同。西方科学的立足点是原子说,即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世界,它属于多元论。而真正的哲学则根源于一元论,即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来解释世界。与西方科学不同,东方科学与哲学却是有机统一的,因为它们的立足点是一样的,都是气一元论,此时,哲学就是科学,科学就是哲学。气一元论是这样来认识世界的:无限的宇宙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使局部物质在不断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有序状态,只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显然,从气一元论出发,它一定会得出系统论,因为万物分解到最后都是同一种最基础的东西,它告诉我们不了任何答案,真正的自然规律只可能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原理,它看不见,摸不着,用精密仪器探测不到,还原分析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要正确地认识到这个规律,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认识自我入手。那么这个自然规律到底是什么呢?气一元论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当然气聚散的规律就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这个规律也可以用简单的两个字来描述,它就是“生死”的规则。用西方科学的话来说,这个规律就是物质系统的发展规律,因为物质由散到聚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由聚到散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在中医学中,这个规律是用阴阳学说来描述的。在这里,气之聚就是阴,气之散就是阳。我们过去之所以无法理解阴阳学说,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它的基础——气一元论。既然万物归一,阴阳指的就不是物质,统一的物质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有序状态,一种是无序状态,有序状态是相对稳定的,为阴,无序状态是相对动态的,为阳。这样一来,阴阳学说的科学性马上就展现出来了,它描述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由阳至阴,就是物质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由阴至阳,就是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阴阳学说描述的就是统一物质有序和无序变换的规律,或者说物质系统的变化规律。与西方的对立统一规律相比,它们本质上有两个最重要的区别。第一,西方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一个空洞的哲学概念,而中国的阴阳学说描述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理念。第二,西方人讲究平等,仔细把对立的双方对等化,这样一来,对立的双方统一就很难理解了,而在中国的阴阳学说中,阴阳是不平等的,阳为主,阴为次,阳主阴从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和谐。用哲学的来说,这个规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一旦理解了阴阳学说,中医的科学性马上就显现出来了。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医的病因学,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再来看看中医的诊断学,整体决定局部,局部是整体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局部的变化来推理整体的功能状态。即司外揣内。再来看看中医的治疗学,整体决定局部,只要整体的管理秩序井然,局部就是整体的一个缩影,此时,疾病是不会产生的。只有整体的管理乱了,局部不再听整体的话,自以为是,才会发生细胞变异,产生西医学上的疾病。中医就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因为只要整体的管理恢复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做一个类比就知道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了!万物一理,我们就拿宏观的企业来类比。企业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可中西医对病因的认识各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西医认为,一切疾病都是企业局部有几个人调皮捣蛋,不好好干,要想治好企业病,那就是把它们找出来,并开除,病就好了。这就是西医,不过大家想一想,把局部病变清除了,病真的就好了吗?恐怕不能吧,因为企业的一手把仍然是糊涂蛋,不知道知人善任,仍然会应用那些调皮捣蛋的人。中医则认为,一切企业的病发生,都体现在企业不顺应市场的变化。至于为什么企业难以顺应市场,则是整体的管理出了问题。中医就是要调节整体的管理,使企业能够及时顺应变化的市场。当然,整体的管理好了,局部病变也就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了。比较一下:你觉得中医科学呢?还是西医科学呢?从易经入手学中医,是快速学好中医的不二法门! 易者,日月之变也,即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学问,易经就是一门根据人与自然在变化上的一一对应性,来研究人体顺应自然之变的学问。比如,四柱预测,就是根据一个人的生日,推理出一个人的个性,再根据这种个性对未来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来推算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运气。能够得到大环境力量的支持,当然顺风顺水了,与大环境力量相对抗,当然是举步艰难了。 医易同源,既然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个性对未来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来推算出一个人的运气,为什么不能够推导出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以及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呢?当然能!在中医学中这个体系就是五运六气。 很多人不知道五运六气讲的是什么?其实,它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和中医本来没有一点关系,它是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描述了自然之变的规律,告诉我们今年和明年不一样,这一月和下一月不一样,今天和明天不一样,这一时辰和下一时辰不一样。比如,年是戊戌年,中运是太火,司天是太阳寒水,在泉是太阴湿土,即自然变化以热寒湿为主进行;年是已亥年,中运是土不及,风大行,司天是厥阴风木,在泉是少阳相火,即自然变化是风相火为主进行。 在《内经》之初,它与五运六气并不相干。但它却告诉我们,人和变化和自然变化是一一对应的,不仅人先天的体质偏性是最初产生环境意志的一个缩影,而且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后来自然变化的一个缩影。正是人的变化与自然变化的这种一一对应性,才使五运六气的价值突显。于是,为了使《内经》更加完整,唐代的王冰把五运六气加入了《内经》之中,成为了中医重要的一部分。 不过,由于历史的局限,王冰并没有把五运六气和人的先天体质偏性挂起钩来,只讲了五运六气和后天疾病的关系。可就是如此,就在整个《内经》系统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比重,如果再把人的先天体质偏性加进来,恐怕就要占整个《内经》的一半以上。 五运六气之所以对中医重要,就是因为它和疾病的内因和外因都有对应的关系。 疾病的内因是什么?它就是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由于人先天的体质偏性是最初产生环境意志的一个缩影,因此,后人才根据个性和出生时间的某种对应性来推理一个人的个性,并根据这种个性对未来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推理一个人的运气。在这里,我们当然也可以用出生时间来推理出一个人先天的体质偏性,这是一切疾病的根本。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疾病的核心。 疾病的外因是什么?它就是后天的自然变化。这里的自然变化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然变化引起的六淫,一部分是社会变化引起的七情。注意,这里的社会变化其实是自然变化的一部分。外因是疾病产生的条件,当外在世界的变化加剧了人先天的体质偏性,使它偏上加偏,人就病了。 显然,只要掌握了五运六气,就掌握住了疾病的外因和内因,这其实就是中医的灵魂。一旦把中医的灵魂抓住了,再学中医方向就明确了,你就知道中医该如何学,学什么,如何最快地学好中医。 掌握五运六气对学中医有如下好处: 首先,掌握了五运六气,你就可以通过纯推理了解疾病的原因。中医把一切疾病都归于主不明,或者说偏心,更确切地说就是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你的体质偏性就体现在这!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当外在世界的变化加剧了这种体质偏性,使它偏上加偏,你就病了。我们可以用五运六气推导出你先的体质偏性,即五脏的功能情况,哪一个是功能亢进(热)?哪一个是功能低下(寒)?而且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的程度也能了解七八分。如果你再通过五运六气算出后天对这种体质的偏上加偏的量,基本上就可以确定病因。 第二、掌握了五运六气,就可以让你学会如何治疗疾病!中医治病的原理是什么?现在明确地告诉你,它就是“整体决定局部”,也就是说,中医治病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外力,而是根源于整体,因为只要恢复了人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所以,中医治病,根本不管它是什么病名,也不管它有多严重,只看一点,那就是你的五脏六腑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它们功能进或功能低下的程度!治病的方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用药物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身体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此时就可以百病皆消。简单地说,只要你知道五脏六腑的偏性,来平衡它就对了,不管你是用药,还是针灸、心法,都需要了解身体的这种偏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里则下之,表则发之。中医很简单吧,你学了它,就可以直接开方治病了! 第三、掌握了五运六气,让你学中医诊断更快,更准确。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告诉我们疾病的大方向,当然它不是特别精确,因此,需要你再学几种诊断方法来综合参商。不过,有了这个大方向,你再学中医诊断心理就有了底,比如,你是大寒体质,肯定心功能极弱,有了这个底,你再去体会脉象,就知道了原来心功能极弱的脉象是它!当然,你也可以从舌上来看,心功能弱的舌象是什么!这比你一开始学四诊,没有的明确的方向感要快多了。 第四,掌握了五运六气,就掌握了用药的方法。现代的中医,很多人是从伤寒论入手,学的就是方证对应,可问题是,这种机械对应的方法针对症状明显的人来说价值挺高,但对于症状不明显的人,你就摸不清头绪了,这也是学中医的难点。而你学了五运六气,就再也不用迷惑了。因为中医用药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平衡身体之偏。正常的情况下,人的五脏六腑功能都是不平衡的,有的功能亢进,有的功能低下,但这里偏性不同,中医治病就是抓主要矛盾,即偏离平衡最大的那一块入手,集中精力来平衡它,这就是君药,偏离平衡次之的那一块来平衡它就是臣药,还有辅助药,引经药等等,一句话,用药物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就对了。 现在你知道学中医有如何简单了吧!学了五运六气,你马上就可以临床治病了。虽然你对病因判断的不是那么精准,但是,大方向掌握住了,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无非就是治病的效果慢些罢了。此时,你已经比那些社会上的普通中医强很多了,因此,这些中医当中,有很大一部分连实火和虚火都分不清,真热假寒、真寒假热也分不清,更不要那些寒热错杂的体质了!而用五运六气诊断,一眼就可以明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可是,学习却遇到了巨大的障碍,因为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运气七篇,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典产生于几千年前,很多地方已经落伍了,比如,运气学说和体质偏性的关系,上面就没有论述。现在,我根据系统科学重新推导出了一套更合理地运气医学,它清晰明确,简单易用,一学就会,比那些还沉浸在《内经》时代教授大家五运六气的人厉害多了!这也是我做五运六气培训的核心所在。 你想学中医吗?那就从五运六气入手,很快就可以临床。 你想提高你的中医水平吗?那就从五运六气入手,它能够让你很快进入大医的行列。 中医谈五脏之疾其实中医的基本理论并不深奥,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与身体的外在器官都是有连系的。为了让读者对中医更有概念,特别就人体的重要器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肝:将军之官,开窍在眼 肝开窍在眼睛。现代医学很纳闷,为什么中医治疗眼睛都是从肝脏治疗? 这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很多眼睛的病变,包括眼睛痒、眼睛红、眼睛肿、眼睛痛、见风流泪、眼睛乾涩,中医常用养肝血的药,枸杞、菊花就是入肝的,吃了,功能就恢复。 说起来,人类的肝脏实在很可怜,从人出生开始就无怨无悔地替人做工,但是人天天伤害它。 例如每天晚睡,大家知道,人的身体里有十二经络,从晚上十一点到一点,也就是子时的时间,那是胆经的时间,一点到三点是丑时,是肝经的时间。 《素问》第十章有一句话。“故人卧血归于肝。”两千年的老祖宗就有这概念,所以当半夜一点到三点的丑时--肝经的时间--不休息的话,血液就要继续不停地燃烧,这就好像银行的存款,天天提出来用,早晚有一天是会变成空头。 肝脏就是人体血液的银行、血液的仓库,需要随时存入,结果有很多人天天透支,所以我说人体的肝脏实在很可怜,要接受一大堆的垃圾,因为所有的污染到了人体内,第一个要应付它的就是肝脏。 我曾经在苗栗大湖住过一阵子,当时发现很多肝癌患者都非常年轻,我想是因为这一辈年轻人吃下太多洒了农药的食物。 比如说我们的稻米、蔬菜、水果等,我常常建议人们最好不要吃草莓。 我希望大家能基于这种理念,不要自找污染,然后懂得怎样处理自己的事物。 2心:君主之官,开窍在舌 心开窍在舌头,这心,一方面与心脏的心有关系,一方面大部分是指大脑,现在很多舌头痛的人,主要是因为不睡觉,太累,消耗心脏,让血液不能正常地回流到心脏,心脏是负责要把血液送出去的。 我看过几个舌头痛的,他们一开始找西医看,做了计算机CT,其中有两个病历就是不听我的劝告,做了组织切片。 各位想想看,舌头破一洞已经很难过,还要挖一块肉去做组织切片检查,有个姓刘的,四十岁,结果切片以后,不会讲话,不会吃东西,这是肯定的,破个洞,碰到冷的、热的,一定痛得要死的。 台南有个妈妈,生完宝宝后,舌头痛,痛了六个多月,医院做检查,从计算机CT到所有检查,都查不出所以然来,医院附设中医部看诊,中医告诉她,从文献中很少看到这种病历,于是带著她千里迢迢到台北来。 我告诉他,这理论很简单,心开窍在舌头,因而用入心的药,入心的药很多,能通脑窍的大概都会入心。 川七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所有五加科的都有强心作用,人参、川七,那就找一个处方,找几味能够通脑窍的,有一味药叫菖蒲,是天南星科的,肯定能够通脑窍,所以不会讲话、没有声音、中风以后意识中枢受损、记忆力完全丧失,就要用通脑窍的药。 “生脉饮”,或者叫“生脉散”,含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麦冬是百合科的,有强心作用,所以能“生脉”就是表示有强心作用,脉才会表现出来,于是我用生脉饮,加菖蒲、远志。 考生就适合吃菖蒲、远志,保证记忆力增强。孔老夫子有个方叫“孔圣枕中丹”其中就有葛蒲、远志,保证很灵光。 因为它能通窍,而远志可以把脑血管栓塞的部分融解掉,人之所以会痴呆,就是脑血管的血液循环比较缓慢,脑细胞含氧不够,所以要刺激,让脑细胞活化。 现在很多人都晚睡,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太阳是阳,月亮就是阴。气是阳,血就是阴。男是阳,女就是阴。手背是阳,手心就是阴,所以手心内面都是阴经。 人体的六条阴经一定都在内侧,大腿内侧一定走阴经,外缘一定走阳经。晚睡就是耗阴,有形、看得到的都是阴,血液、水分、营养物质都是阴,因而不断消耗,舌头就破了。 3脾胃:仓廪之官,开窍在唇 脾胃开窍在嘴唇。女性看诊时,最好不要太浓妆,这样才看得到“英雌本色”。通常嘴唇苍白,往往代表肠胃消化系统很差,几乎没有例外。 没有血色,就是表示营养不能供应,才会表现在嘴唇苍白。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厚厚的地方,叫做“鱼际”,是管肠胃的,一般正常的人应该都有点血色,若呈现青青的,而且扁扁的,肠胃功能一定有问题,大便不成形,手脚冰冷。 有位师大音乐系的小女生,主修钢琴,她肠胃不好,有一天,她的手整个僵硬,她妈妈打电话问我怎么办,因为这是肠胃有问题,就要吃些健脾胃的药。 我也看过一个案例,是一位张姓金融从业人员,他的嘴唇随时都可像剥保鲜膜一样剥皮下来,体重咻一下就掉了二十公斤,我告诉他你百分之百是脾胃问题,但是所有的胃镜、大肠镜等医疗检验报告都正常,他很诧异,其实这是因为脾胃开窍在嘴唇。 而中医有分虚症、实症、寒症、热症,嘴唇红裂,眼睛一直长眼屎,嘴巴干,常常长口腔炎,尿少色红,几天才解一次便,干干硬硬的。 这是热症,结果他还吃羊肉炉、姜母鸭、火锅,一吃声音完全没有了,医了八个星期才好,所以体质是热症,就应避免燥热的食物。 另外像中坜一位赖小姐,有回一次吃了约两斤半的龙眼,导致整个淋巴腺肿起来。我的诊断是:她常长眼屎,便秘、口干舌燥,体质燥热,怎可一次吃两斤半的龙眼? 总之,大家要多了解自己体质属性,如果嘴唇苍白,口水很多,冬天手脚都冰冷的,尿多色白,大便从来都不成形的,就是标准的寒症,得避免冰冷的食物,多吃温性的食物。 4肺:相傅之官,开窍在鼻 肺开窍在鼻。《五脏生成论》里有一句话:“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台湾地区鼻病的人口特别多,尤其是台北,湿、冷、空气污染。 很多人到了中部、南部、东部较好,鼻病就好了,不像台北始终下雨,一直潮湿,鼻腔黏膜始终在充血。 再加上现在的饮食文化,《内经》里说:“形寒饮冷则伤肺。”形寒就是身体受寒,所以要多注意气象报告,宁可多带一件衣服。 可是现在的孩子很麻烦,下雨还不打伞,一直淋雨。淋了雨就是形寒,形寒饮冷,饮冷当然是自找的。形寒饮冷替台北市制造了四十六万气喘病的小孩。 人体的气管有一定的口径,碰到冷,马上就收缩,道路就变得狭隘了,气体出入、交换当然就受到影响,所以气喘病人只要一吃冰冷就发作,一到秋天冬天就发作。“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所以治疗鼻子的毛病,肯定从强心补肺气着手。 刚刚提到心包经,你就按摩它,而在手阳明大肠经上有个合谷穴,就给它同方向地搓一搓,这样可刺激它产生热能,就比较能适应外面的冷空气。 很多鼻子过敏的人,如果每天能自己这样做,早上起来打喷嚏的次数就减少了,甚至过了两个月以后就不打喷嚏了,我自己都是这样做的,偏偏很多人就是要吃抗组织胺,吃得人懒洋洋、爱睡觉,更严重的还吃类固醇,实在得不偿失。 既然肺开窍在鼻腔,又该怎样补肺气呢?就给一个屏风吧!人怕风,就给屏风,所以有个处方叫“玉屏风散”,只有三味药,非常的简单。第一味是黄芪,它有补肺气的作用,对肠胃系统也能够发挥作用,是豆科植物,与甘草同科。 第二味是白术,是菊科植物,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补脾胃的作用。 第三味是防风,叫防风,肯定有预防风邪的作用,在人体穴位有叫风池的,不管穴位或药物,名字里有风的,都有抗过敏的效果。 防风是繖形科植物,含有精油类,对于全身的过敏,包括皮肤过敏或感冒引起的头痛等症状,都能发生作用。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玉屏风散。另外,玉屏风散可搭配肠胃药或其它处方,一起来达到预防感冒的效果。 平常如果鼻涕是浓浓黄黄的,痰是黄稠的,我们可将梨的蒂切开,将心挖出,装填约十到二十个川贝母,盖回蒂头,放进电锅蒸,然后梨肉连贝母一起吃。 梨本来是润肺的,而贝母可以把痰融解掉,梨本身是属于凉性的,如此吃贝母炖梨,就可把痰化掉,浓稠的鼻涕也改善了,这样多好啊。 而且纵使没有效也不会有伤害,又可以把肺叶中黏黏的东西融解掉。还可以再配合川七粉,它有强心作用,配合莲藕,专门清除血管中阻塞或沉淀的东西。 5肾:开窍在耳,作强之官 肾开窍在耳,是作强之官。作强就是免疫功能的问题。现代有很多病变,实在找不到病因时就归罪于免疫系统。 不管是气喘病、皮肤病像红斑性狼疮等都归于它,那有什么方法呢?有什么药可以医?通常补气、补血的药,都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 治疗红斑性狼疮,我提供莲藕,还有仙鹤草。仙鹤草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蔷薇科的植物,一种认为爵床科的植物,由于所有蔷薇科的植物都有收敛的作用。 人体脾胃属土,肝胆属木,心与小肠属火,呼吸系统属金,所以肺不能被污染,金不纯价值就受影响了。 而肾脏、膀胱系统是属水,人体所有水分都是肾脏在管辖的,如果口水或鼻涕或尿液太多的话,中医在处理时一定是朝这个方向。 所以肾是作强之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也因此,补肾就能改善这些现代医学完全没有办法治疗的状况。 我始终强调,传统医学的理论不深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透过浅显的资料内容来建立观念。 如果懂得一点处方,或一些天然药材,就可以处理人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问题。如果能掌握这两个系统,在很轻微时就处理好了,肯定就不会演变成比较重大的问题。 不幸真的碰上重大的病症,传统医学一样帮得上忙。你会发现,除了开刀手术、化学治疗之外,你还有选择:中医。 新家学儿童蒙化亲子教育孩子和家长收获多多 (众里寻她千百度——原来快乐高效、大道至简的教育方式来自圣贤和老祖宗的智慧里。) 新家学儿童蒙化亲子教育是一套创新型的儿童智商、情商开发教育体系,通过“扎根、启蒙、养正”教育,唤醒每个孩子内在本自俱足的智慧,以提升儿童阅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为先导,因材施教,开发培养孩子的天赋潜能,为小学、中学以及高考打好大语文学习基础,使其博学多通、博闻强识,知识丰富,记忆超强;通过家长和孩子“同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学习氛围,无需家长说教,孩子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自主、自立、自我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必将成为家里的好孩子和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孩子收获: 1、全面了解汉字产生、发展的起源、过程和意义,从而产生认字的乐趣,轻而易举认识——个汉字,基本达到小学六年识字水平。 2、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爱上阅读;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比同龄孩子阅读速度快五到十倍。 3、提升孩子的记忆力,相比同龄孩子,背诵能力提升三到五倍以上。 4、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做事情可以静心、坚持。 5、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同样的问题很快找到解决方案,更快的完成作业. 6、知识面更宽。天文地理、四书五经、儒释道文化广泛涉猎;爱好更广泛;汲取博大精深的古今文化营养,激起学习兴趣;聆听圣贤的教诲,吸收中华五千年的智慧,让孩子从小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古圣先贤的教导,会润泽孩子的内心,使孩子从小内心就非常的柔软,善良,不仅友爱兄弟姐妹,而且明白怎样去交友,怎样与人为善。 7、情商不一般。通过大量人事物的传记阅读,修养心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孩子更懂事、更有爱心、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从“百善孝为先”的教诲之中让孩子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心的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且明白“孝”就是“和”,和而德、德而孝。 8、提升自信力,更活泼,精神好、身体好、正能量。同时因为灵性提升,灵感、创意就多,会成为引领者。因为善知识和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所以会提高孩子的自身修养,启迪思想,开阔视野。 9、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得到提升。 10、在孩子心田里种下丰盛富足的“种子”,收获出彩人生!孩子从小拥有“自强不息”的向上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 家长收获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家长的格局、胸怀、品位是孩子的起跑线! 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 1、家长心智升级。把握家庭教育的核心精髓,为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到足够的心理营养(缺乏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将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孩子走向平庸)。 2、家庭关系和谐。合一不二,环境友好,生态文明!收获一个出类拔萃、博学多才、与众不同的好孩子。 3.家长素养提升。家长与孩子“同学”,与孩子一同学到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国学文化,并且与孩子同步前进、同心同德,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今后指导孩子学习打下基础。 4、有机会成为儿童教育、国学教育的老师或专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学习咨询王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cd/9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藏四川发布第六版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药防
- 下一篇文章: 中医16个补肾壮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