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斗鼠一甲子新华社新媒体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李宓)到年,汪诚信和老鼠已经打了64年交道。回首一个甲子的“斗鼠”之路,他说:“灭老鼠,要把得住方向、顶得住困难、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冷落。”年,年轻的中国大学生们坚信毕业后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2岁的药物化学专业毕业生汪诚信刚接到工作分配通知时,却有些感到不知所措。他努力学习,期待研究药物治病救人,却被分配去研制致命的毒药——灭鼠药。在向长春鼠疫防治所报到后,汪诚信才了解到,中世纪在欧洲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鼠疫,仍在新中国一些地区时有出现,防控任务十分紧迫。他告诉自己“不能当逃兵”,下定决心研究灭鼠。汪诚信教授大学毕业照片。向老鼠学由于没有任何灭鼠经验和训练,汪诚信决定首先向老鼠学习。第一次去草原疫区,汪诚信向当地村民借了一个一米多高的柳条筐,放在老鼠洞附近。就像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汤姆猫,他天不亮就藏在篮子里,从柳条筐的缝隙间观察老鼠的活动情况,一次就是五六个小时。“这个办法很笨但很灵,老鼠半个小时就适应了柳条筐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照常活动。”汪诚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说。通过这个笨办法,他了解到不同老鼠个体对鼠夹、毒饵的反应,以及对不同食物的取食情况。研究人员在青海门源鼠疫区开展调研。到现场去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十年,汪诚信除了接触大、小白鼠等实验动物外,还研究了达乌尔黄鼠、喜马拉雅旱獭、黑线姬鼠、大仓鼠等多种啮齿类动物,前前后后试验了上千种灭鼠药。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从年到年,中国每年平均报告例鼠疫病例。黄鼠被证明是天然鼠疫源地最主要的传播媒介。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在黄鼠鼠疫源地开展大规模灭鼠活动。年,汪诚信带领20名工人前往内蒙古红星牧场开展灭鼠。他回忆说:“现场工作主要靠腿,草原上毒饵灭鼠,拉大网前进,人距5到10米,日行25到30公里,步行是基本功。”当时的目标是天内达到任意10公顷面积内老鼠的数量不超过1只,“那时候,大家每4个星期就穿破一双解放鞋”。功夫不负有心人,灭鼠队最终实现了既定目标。而从年到年,全国报告的鼠疫病例迅速下降到平均每年20.7例。科学灭鼠20世纪80年代,汪诚信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灭鼠专家。开始编写书籍、培养青年研究人员的他没想到自己会卷入一场引起全国甚至海外媒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zz/12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普沪上的这些野果子,你都吃过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