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肠套叠的阑尾粘液囊肿一例诊治分享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 患者杨某,女性,68岁,因下腹部胀痛3天,以肠套叠伴不全肠梗阻于年1月5日入院,(既往史年7月因肠梗阻在我院外科住院保守治疗,好转出院)。 于1月4号、1月5号和元月10号动态CT检查,观察回盲部肿块的变化情况,见明显好转,但未消失。 1月4日腹部CT示 1月5日腹部CT+增强示 1月10日腹部CT复查示 由于患者症状未完全缓解。而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见回盲部阑尾肿物,阑尾开口处见脓性分泌物。 盲肠肿瘤旁边见一广基小息肉。 即用活检钳咬除之,创面少量渗血,组织回收送病理检查。 阑尾开口处活检,创面有少量出血,组织回收送病理检查。 电子结肠镜检查报告示 活检病理报告示阑尾开口处黏膜慢性炎,回盲部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故排除肠套叠,考虑盲肠肿瘤,拟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前讨论 手术中图片 切除标本 手术记录: 术后病程记录 术后病理报告示 文献复习及体会: 一、概述: 阑尾黏液囊肿是指由于阑尾膨胀,且扩张的阑尾腔内积聚了分泌的黏液,导致阑尾管腔进一步扩张,形成囊性包块。阑尾的成熟细胞主要是黏液细胞,在黏液细胞尚有功能时阑尾发生梗阻,分泌的黏液存在腔内使阑尾形似囊肿,待阑尾腔内压力增加至一定程度,黏膜失去功能,上皮细胞变扁形,就不再分泌,所以阑尾黏液囊肿大小一般不超过3.0cmx8.0cm,良性病变为主,绝大多数为良性囊腺瘤,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肿瘤,少数为黏液腺癌。阑尾黏液囊肿较小时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常在合并感染时产生类似急、慢性阑尾炎的症状与体征。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大约占阑尾疾病的0.1%~0.4%。 二、病因: 该病病因可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以不同组织学亚性可分为: 1、因阑尾黏膜增生水肿导致的类结肠增生性息肉性改变。 2、因阑尾阻塞、膨胀而产生上皮退行性变而导致的单纯性或潴留性囊肿。 3、类似结肠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近似的黏液性囊腺瘤。 4、因恶性癌症细胞致腺体侵入间质的黏液性囊腺癌。 三、临床表现: 1、患者往往症状常不典型或无临床症状。 2、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如脐周、右下腹或上腹肿痛不适,右下腹压痛。也有患者表现右下腹肿块,而没有其他症状。 3、部分患者可扪及右下腹包块。 4、如果出现继发感染,则可出现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四、辅助检查: 1、X线钡灌肠:检查为阑尾不显影或仅起始部有一小段肠腔显影。 2.、B超和CT检查:表现为右下腹或右侧盆腔类圆形囊性肿物。 3、结肠镜检查:表现为盲肠内侧半球形隆起病变,表面光滑,黏膜正常。 五、诊断: 根据不明原因的急性慢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扪及肿物,表面光滑及电子结肠镜、钡剂灌肠及腹部CT等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六、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伴有更多的炎性改变,脓肿壁厚而不规则。 2、盲肠癌,盲肠内分叶状充盈缺损,没有外压移位征象,具有肠壁僵硬、不光整,黏膜破坏等特征性改变。 3、阑尾周围脓肿,有化脓感染症状,压痛明显,周围肠管有激惹痉挛,并且压迹较浅。 七、治疗: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 (1)阑尾黏液囊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阑尾为首选,切除时应尽可能保证黏液囊肿完整,避免囊肿破裂,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或造成播散。 (2)对于阑尾根部较细者,与阑尾炎切除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阑尾根部较粗者,应考虑做部分盲肠切除。 (3)对于囊肿直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阑尾系膜和阑尾一起切除,以便于确定淋巴结情况。 (4)对女性患者,应该探查盆腔,如果发现卵巢为假黏液瘤,加行卵巢切除目录术,附件有种植物应做相应的处理。 体会: 阑尾黏液囊肿发病率低,起病缓慢,腹痛为隐痛,无急性感染时,症状和体征似慢性阑尾炎,常难以诊断,体积较大时可在体检中发现完整、周围无粘连的椭圆形肿物,且阑尾黏液囊肿由阑尾病变而来,易误诊为阑尾脓肿,误诊率达94.6%;电子结肠镜、CT及B超检查仍是阑尾黏液囊肿术前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手段。本例病人曾误诊为肠套叠不全肠梗阻,后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粘液囊肿。但由于对该病变认识不够,消化内镜医生曾行囊肿活检,所幸未引起囊肿破溃导致的种植。: 阑尾黏液囊肿病例中,约有10%为恶性型,属于真性肿瘤。囊肿破裂后可在腹膜上种植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手术后容易复发,或者发生腹腔种植等恶性行为,一般不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多数因肠梗阻或肾衰竭死亡。因此,手术中应特别注意防护,切除阑尾囊肿时应勿使其破裂,但在手术中,一旦囊肿破裂,要马上吸净囊内容物,反复冲洗污染部位,手术操作时应用盐水巾将手术野与腹腔隔开,以防黏液囊肿破裂沾染腹腔,形成腹腔假黏液瘤,遇见严重粘连的囊壁,禁止强行剥离,而是应该扩大切除范围,不宜行囊肿穿刺及囊壁切除行活检,也有人认为术中发现囊肿破裂,除切除阑尾黏液囊肿外,一定要彻底清洗腹腔,腹腔内可注入氟尿嘧啶,预防腹腔假黏液瘤的发生。亦有人认为应该行包括阑尾或者右半结肠切除,全大网膜切除、双附件切除,术中、术后早期的连续腹腔热灌注化疗,这样才能早期控制腹膜假性粘液瘤,有希望提高腹膜假性粘液瘤的手术疗效,也可以在三月后进行再次手术及术中术后的腹腔热灌注化疗。 本文作者:丁堃(人在镜途),副主任医师,中国摄影家艺术协会会员,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胰腺病学分会委员,医院学会消化分会委员,上饶市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年毕业于江西赣南医学院。曾医院消化内科、中山大医院全国消化内科医师进修班、医院第五期ERCP班、医院第54期全国消化科主任学习班、医院第41期内镜微创技术培训班进修培训学习。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在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治、胰胆系疾病的内镜下介入诊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要包括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剥离切除术(EMR、EPMR、ESD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超声内镜(EUS)、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注射、组织胶注射(ESVD)及套扎术、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良恶性消化道狭窄的扩张、支架置入术、胃镜引导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及消化道动力检测等。近年来开展多项内镜下诊疗新技术,医院的空白。 人在镜途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9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糖姜水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