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按:原著收录于明代龚廷贤的《鲁府禁方》,系将明代经方家陶节庵《伤寒六书》的诊疗体系高度浓缩概括而成,具有相当的临床参考价值。

  伤寒金口诀

  这伤寒,世罕稀,多少庸医莫能知。

  仲景玉函节庵泄,千金不易伤寒秘。

  方不同,法更异,四时伤寒各有例。

  惟有冬月正伤寒,不与春夏秋同治。

  发表实表两妙方,用在三冬无别治。

  真伤寒,真中风,表实表虚各自中。

  表虚自汗脉浮缓,疏邪实表有奇功。

  表实无汗脉浮紧,升阳发表汗自松。

  背恶寒,背发热,头痛脊强一般说,

  俱属太阳膀胱经,有汗无汗须分别。

  有汗表虚无汗实,脉浮缓紧胸中别。

  春夏秋,另有方,通用羌活冲和汤。

  春温夏热秋治湿,随时加减细斟量。

  病症与冬皆相似,浅深表里脉中详。

  脉有浮,脉有沉,半浮半沉表里停。

  有力无力求虚实,或温或下细推寻。

  更有汗吐下三法,当施当设莫留停。

  两感症,日双传,一日太阳少阴连,

  肾与膀胱脉沉大,口干头痛是真原。

  二日阳明与太阴,沉长之脉脾胃兼,

  目又痛,鼻又干,腹满自利不能安。

  三日少阳厥阴病,肝胆脉息见沉弦,

  耳聋胁痛囊踡缩,古人不治命由天。

  陶节庵,泄露方,不问阴阳两感伤。

  通用冲和灵宝饮,一服两解雪浇汤。

  更明表里多少病,治分先后细推详。

  表病多,里病微,麻黄葛根汤最奇。

  表缓里急宜攻里,调胃承气急通之。

  寒中阴经口不干,身疼发热自下利。

  脉沉细,又无力,回阳急救汤最的。

  都言两感无治法,谁知先后有消息。

  结胸证候分轻重,双解六一二方觅。

  阳明症,不得眠,鼻干目痛是根源,

  柴葛解肌汤一剂,犹如渴急遇甘泉。

  耳聋胁痛半表里,柴胡双解立苏痊。

  腹又痛,咽又干,桂枝大黄汤可蠲。

  太阳发黄头有汗,茵陈将军汤独羡。

  无热自利是脏寒,加味理中汤最端。

  时行病症身大热,六神通解须当啜。

  小水不利导赤饮,下焦蓄血凭斯决。

  一切下症并结胸,六一顺气分明说。

  身有热,头无痛,面赤饮水不下咽,

  庸医误认为热症,岂知心火泛上炎,

  自是戴阳多不晓,复元汤服得安然。

  身如朱,眼似火,发斑狂叫误认我,

  病在三焦无人识,三黄石膏汤最可。

  发斑之症先咳呕,耳聋足冷定无他。

  休发汗,愈斑斓,消斑青黛饮莫慢。

  劳力感寒症又异,调荣养胃金不换。

  内伤气血外感寒,莫与伤寒一例看。

  身出汗,热又渴,如神白虎汤最确。

  食积症,类伤寒,发热不恶寒,

  呕逆身不痛,头痛休疑痰,

  只消加味调中饮,气口紧盛休变延。

  小水利,大便黑,桃仁承气对子说。

  热邪传里蓄血症,血热自利病安逸。

  吐血衄血另有方,生地芩连汤最切。

  阴隔阳,难遍详,阴极发热面戴阳,

  欲赴井中脉无力,急救回阳返本汤。

  水不下咽瘀血证,加减犀角地黄汤。

  真中寒,真厥证,回阳救急汤连进。

  阳毒发斑脉洪数,三黄巨胜汤之症。

  再造饮治无阳症,重复发汗汗不定,

  如狂症,原无热,精釆不与人相摄。

  热结膀胱休误下,桂苓饮子真奇绝。

  心下硬痛利清水,热结利症医莫测,

  又谵语,又作渴,身热黄龙汤莫错,

  口噤头摇名痉痓,如圣饮内抽添决。

  瘥后昏沉百合病,柴胡百合汤休越。

  亡阳症,过汗多,头痛振振病不合,

  筋惕肉瞤虚太甚,温经益元汤最和。

  男女劳复阴阳易,逍遥汤治脉沉疴。

  脚气症,类伤寒,禁用补剂与汤丸。

  暑中身热寒中冷,浮风湿热脉之端,

  便闭呕逆难伸屈,加味续命汤保全。

  撮空症,仔细认,休认风症误人命,

  循衣摸床为症验,叉手摸胸不识人,

  只因汗热相伤肺,升阳散火效如神。

  睡觉中,忽言语,梦寐昏昏神无主,

  汤粥与之虽吞咽,形如中酒多不举,

  心火克金越经症,泻心导赤汤急取。

  身热渴,不头痛,神思昏昏乱语言,

  小水不利大便黑,误投凉药丧黄泉,

  病传心肺夹血症,当归活血汤最玄。

  夹痰症,类伤寒,寒热昏迷头又眩,

  涎出口中为症验,七情内损伤之根,

  神出舍空乱语言,加味导痰汤可增。

  大头病,是天行,项肿恶寒热并煎,

  一剂芩连消毒饮,痰饮喉痹尽安痊。

  此是先贤千古秘,不是知音莫浪传。

  升阳发表汤

  治冬月正伤寒,头疼发热,恶寒,项脊强痛,脉浮紧无汗,是足太阳膀胱经表证。若头如斧劈,身似火炙者,宜用此方。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川芎、白芷、羌活、防风、升麻

  用姜、葱、豆豉,水煎,热服出汗,汗出药止,勿多服。

  疏邪实表汤

  治冬月正伤寒,头疼发热恶风,鼻塞项脊强重,脉浮缓有汗者,太阳表证也。

  桂枝、芍药、甘草、防风、川芎、羌活、白术

  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汗不止加黄芪,喘加柴胡、杏仁,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

  羌活冲和汤

  治春夏秋非时感冒,暴寒头疼,发热恶寒无汗,脊强脉浮紧,此足太阳膀胱受邪,是表证。

  苍术、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细辛、黄芩、生地黄、甘草

  姜、葱煎,热服出汗。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夏月加石膏、知母;有汗去苍术加白术;再不止去细辛加黄芪;如再不止,以柴胡加桂枝、芍药一钱,名神术汤;不作汗加苏叶。

  柴葛解肌汤

  治阳明身热,鼻干不眠,微恶寒,头痛眼眶痛,脉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别有治法。

  柴胡、黄芩、葛根、芍药、羌活、石膏末、白芷、桔梗、甘草

  生姜、枣煎服。本经无汗恶寒,去黄芩加麻黄。

  柴胡双解散

  治少阳经,耳聋胁痛,寒热痛呕而口苦,脉来弦数,属半表半里,宜和解。此经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茯苓、芍药

  生姜、枣煎服。呕者加陈皮、竹茹、姜汁;痰多加瓜蒌、贝母;口渴加知母、石膏;心中饱闷加枳壳、桔梗;心下痞满加枳实、黄连;内热盛,错语心烦不得眠,合黄连解毒汤;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合四苓散;挟热而利,加炒黄连、白芍药。

  桂枝大黄汤

  治太阴经,腹满痛,咽干而渴,手足温,脉沉实,此为太阳传经热症。

  桂枝、大黄、芍药、甘草、枳实、厚朴

  生姜煎,临服加槟榔磨水二匙入温服。

  茵陈将军汤

  治太阳腹满,身目黄,小便短赤,或不利,燥渴谵语,脉沉有力,此属湿热发黄,若形如火煤,摇头直视,出汗不流,环口黧黑者,不治。

  茵陈、大黄、栀子、黄连、枳实、甘草、滑石末二钱

  滚水煎,热服,以利为度。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身必发黄,宜此药调下五苓散。

  六一顺气汤

  治伤寒热邪传里,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谵言,揭衣狂妄,扬手掷足,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腹满硬,绕脐疼痛等症,或代大小承气、调胃承气、三乙承气、柴胡大陷胸等汤之神药也。

  柴胡、黄芩、芍药、枳实、厚朴、大黄、芒硝、甘草

  滚水煎,临服入铁锈水二匙调服。

  如神白虎汤

  治身热,渴而有汗不解,或经汗过,渴不解者,脉来微洪。无渴不可服。

  石膏、知母、甘草、糯米、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山栀、天花粉

  姜一片,临服入乌梅汁一匙服。心烦加竹茹;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古方加苍术。

  三黄石膏汤

  治阳毒发斑,身如涂朱,眼珠如火,狂叫欲走,六脉洪数,燥渴欲死,鼻干面赤齿黄,过经不解,已成坏证。表里皆热,欲发其汗,病热不退,又复下之,大便遂频,小便不利。亦有错治温证,而成此证者。又治汗下后,三焦生热,脉洪谵语,昼夜喘息,鼻时加衄,狂叫欲走者。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麻黄、石膏、豆豉

  生姜、细茶煎服。

  三黄巨胜汤

  治阳毒狂妄乱言,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面赤脉大有力,发斑黄,大渴,大便燥实,舌卷囊缩者,难治。此因毒入脏腑。

  石膏、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芒硝、枳实、山栀、甘草

  姜、枣煎,热服。

  冲和灵宝饮

  治两感伤寒,头疼身热恶寒,舌干口燥,以阳先受病者,先以此汤导之。如阴先受病者,当先以六一顺气攻里下之。如里先下利,身体痛者,又当以回阳救急汤。

  羌活、防风、川芎、生地黄、细辛、黄芩、柴胡、知母、葛根、石膏

  姜、枣煎,临服加薄荷十片,煎一沸热服。中病即止。冬月去黄芩、石膏,加麻黄。

  桃仁承气汤

  治热邪传里,热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满痛,身目黄,谵语燥渴,为蓄血证,脉沉有力,宜此下尽黑物则愈。未服前而血自下者,为欲愈,不必服。

  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柴胡、青皮、枳实、芍药、当归

  生姜、枣煎,临服入苏木二钱,煎二沸热服。

  生地芩连汤

  治鼻衄成流不止者,或热毒入深,吐血不止者,并治。若见耳目口鼻并出血者,则为上厥下竭,不治。

  生地黄、黄芩、黄连、犀角、茅根、甘草、人参、桔梗、山栀、当归

  姜、枣煎,临服入捣韭汁墨磨一匙,调之温服。

  消斑青黛饮

  治热邪传里,里实表虚,血热不散,热气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也。轻如疹子,重如锦纹,重甚则斑斓皮肤。或本属阳,误投热药;或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下后未解,皆能致此。不可发汗,重令开泄,更加斑斓也。其或大便自利,怫郁短气,燥粪不通,黑斑,主不治。凡汗下不解,耳聋足冷,烦闷咳呕,便是发斑之候。

  柴胡、玄参、黄连、知母、石膏、生地黄、山栀、犀角、青黛、人参、甘草

  生姜一片,枣二枚煎,入醋一匙服。大便实,去人参加大黄。

  加减犀角地黄汤

  治烦躁渴欲饮水,水入不下者,属瘀血在上焦,则邪热入里也。

  犀角、生地黄、当归、黄连、苦参、枳壳、桔梗、赤芍药、红花

  生姜一片煎,临服入藕汁两匙,如无韭汁亦可。

  柴胡百合汤

  治伤寒瘥后,昏沉发热,渴而谵语失神,及百合、劳复、食复等症。

  柴胡、人参、黄芩、百合、知母、茯苓、芍药、鳖甲、甘草

  姜、枣煎,临服入生地捣汁一匙,温服。

  加味理中汤

  治伤寒自受其寒,病直中阴经是也。初得病,无身热,无头痛,止有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呕吐不渴,脉沉迟无力。

  人参、白术、干姜、肉桂、陈皮、甘草

  姜三片煎,临服加木香磨一匙,入姜汁温服。

  回阳救急汤

  治伤寒初起,无头痛,无身热,便就怕寒,四肢厥冷,或过于肘膝,或腹痛吐泻,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战栗面如刀刮,引衣踡卧,不渴,脉沉迟无力,即是寒中阴经真寒证,不从阳经传来。

  人参、白术、茯苓、附子、干姜、肉桂、陈皮、半夏、五味子、甘草

  姜、枣煎,热服。呕吐涎沫,或有小腹痛,加盐炒吴茱萸;无脉加猪胆汁一匙;泄泻不止,加黄芪、升麻;呕吐不止,加生姜汁。

  回阳返本汤

  治阴极发躁,微渴面赤,欲于泥水井中坐卧者,脉沉迟无力,或脉伏者,不可服凉药。若误认为热证,而用凉药,死,不可复生矣。服热而躁不止者,宜再服,躁自定矣,决不可服凉药。

  附子、干姜、人参、肉桂、麦门冬、五味子、茯苓、甘草、童便

  姜、枣煎,临服入蜜二匙,顿服之。无脉者加猪胆汁一匙,面赤者加葱七茎,呕者入姜汁炒半夏。

  温经益元汤

  治汗下后,头眩振振欲倒地,及肉瞤筋惕,或大汗后,卫虚亡阳,汗出不止,脉来无力。

  附子、人参、白术、甘草、芍药、当归、黄芪、生地、干姜、肉桂

  姜、枣、糯米炒,水煎温服。

  如圣饮

  治伤寒重感寒湿,则成刚柔二痓,头面赤,项强直,手足搐,口噤背张,与痓疭同法。

  羌活、防风、柴胡、枳壳、甘草、川芎、人参、白术、白芷、芍药

  姜一片煎,临服入姜汁、竹沥各二匙温服。有汗去枳壳加桂枝,无汗去白术加麻黄,口噤咬牙加大黄,手足挛搐加当归。

  六神通解散

  治三月前后,感寒疫,头疼大热,恶寒体痛而渴,脉浮紧有力,无汗,年力壮盛之人,用羌活冲和汤恐缓,故用此。

  麻黄、甘草、黄芩、滑石、苍术、细辛

  生姜、葱白、豆豉煎,热服出汗。头痛甚加川芎,渴甚加天花粉,身痛甚加羌活。无头疼恶寒,反怕热者,大渴谵语,大便实,此热邪传里也,去麻黄、苍术,加大黄、柴胡、枳实。

  加味调中饮

  治伤寒夹食停寒,亦有头痛身热,不恶寒为异耳,气口脉紧盛是也。

  陈皮、枳实、青皮、厚朴、干姜、白术、砂仁、苍术、草果、甘草

  生姜、炒萝卜子一撮,煎温服。

  桂苓饮子

  治伤寒初得,症无热,狂言,烦躁不安,精釆不与人相当。不可认为发狂,而用下药,死者多矣。不知此因邪热结膀胱,名曰如狂证。

  桂枝、猪苓、知母、泽泻、黄柏、甘草梢、滑石

  生姜三片,灯心二十四茎,煎温服。

  逍遥汤

  治伤寒瘥后,发大热昏沉,错语失神,小腹绞痛,头不能举,足不能移,眼中生花,百节解散,热气冲胸,男子则阴肿,入小腹攻刺,妇人则里急,腰胯重,引腹内痛,此男女劳复,阴阳易也。

  知母、人参、竹青、茯苓、甘草、生地黄、黄连、滑石、豭鼠粪两头尖者十四枚

  姜、枣煎,临服入烧裩裆末调服,阴头痛即愈矣。

  黄龙汤

  治伤寒下利,纯清水,心下硬痛而渴,谵语怕热者。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年老气血衰者去硝。

  姜三片,枣二枚,煎之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热服,以利为度。

  调荣养胃汤

  治有患头疼身热,恶寒体痛,脚腿酸疼,微渴自汗,脉浮无力,此劳力内伤气血,外感寒邪,名曰劳力感寒证。

  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当归、川芎、柴胡、羌活、防风、甘草

  生姜、枣子、葱白煎服。

  升阳散火汤

  治伤寒热症,叉手摸心,寻衣摸床,谵语昏沉。此邪热乘于肺,元气虚不能自主,名曰撮空证,小便利者可治,不利者难治。

  人参、当归、黄芩、柴胡、麦门冬、芍药、陈皮、甘草

  姜一片,枣二枚,入金银首饰,煎之温服。有痰加姜炒半夏。大便实而燥渴、谵语,加大黄。

  再造汤

  有患头疼身热,恶寒脊强,用汗剂二三次,汗不出,此阳虚不能作汗,名曰无阳证。

  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羌活、细辛、川芎、白术、芍药

  夏月去附、辛,加石膏。

  姜一片,枣二枚,临服入童便,以助阳气。

  当归活血汤

  有患无头疼恶寒,止发大渴,口出无伦语,此内伤血郁肝脾之症,使人昏迷,沉重错语,故名挟血,如见鬼祟矣。

  当归、赤芍药、甘草、红花、桂枝、干姜炒、枳壳、柴胡、人参、生地黄、桃仁泥二钱

  姜一片,水煎温服。大便实而谵语,加大黄利之。

  加味导痰汤

  有患憎寒壮热,头疼迷闷,口出无伦语,此内伤七情,以致痰迷心窍,神不守舍,故名挟痰,如鬼祟矣。

  茯苓、半夏、南星、陈皮、甘草、枳实、黄芩、黄连、白术、桔梗

  生姜一片,水煎,临服入姜汁少许。一方加人参、瓜蒌仁。

  泻心导赤饮

  治伤寒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赤神焦,将水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形如醉人。此邪热传入心经,因心火上而逼肺,所以神昏,故名曰越经症。

  山栀、黄芩、麦门冬、滑石、甘草、人参、犀角、知母、黄连姜炒、茯神、灯草二十根

  姜、枣煎,临服入生地黄汁二匙。

  复元汤

  有患伤寒,无头疼,无恶寒,身微热,面赤微渴,目无精光,口出无伦语,脉数无力,此汗下太过,下元虚弱,无根虚火泛上,名曰戴阳证。

  熟附、黄连、甘草、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知母、芍药、童便

  姜、枣煎,临服入葱白二茎,捣汁调之,温服。

  安神益志汤

  治伤寒虚烦心惊,微热,四肢无力体倦者。又治六七日,别无刑克证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脉俱静者,无脉欲出汗者。

  柴胡、人参、麦门冬、知母、五味子、竹茹、远志、生地黄、当归、甘草、黄连姜炒

  姜、枣煎服。

极乐小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