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版中药专业知识二之常考90种中药功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性温,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性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 2.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半夏、天南星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3.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要药)。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太阳经头痛,上半身风湿痹痛)。 藳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巅顶头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少阴经头痛)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头痛)。 4.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泄痢。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而解表。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5.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归肺胃。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归肺胃经兼归肾经,质润,重在清滋,又能滋阴润燥通便。 6.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苦微甘性寒,生津力强。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甘寒质轻,作用较缓,善清肺胃之热而兼透散。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性寒,兼归肺与三焦经,清热力强。 7.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甘重于苦,长于滋阴凉血。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苦重于甘,长于清降火热。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咸寒,专入血分,血热毒盛者可用。 8.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善清阴分伏热而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苦泄而专入肝经,又善清泄肝火与止疼痛。 9.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治乳痈最佳。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专入肺经,即清解透达,为治肺痈之要药。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肠痈腹痛。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力强。 10.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既为之热毒血痢之良药,又为治阿米巴痢疾之要药;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酸寒兼归肝经,善滑肠凉血,治热毒血痢。 11.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味苦咸,但凉血力强。 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甘寒,退虚热中又兼润补。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12.半夏天麻丸功能:健脾祛湿,化痰息风;主治:脾虚湿盛,痰浊内阻证。 13.治疗痰火互结中成药: 礞石滚痰丸功能:逐痰降火;主治:痰火扰心证。 消瘿丸功能:散结消瘿;主治:痰火郁结证。 14.痰热互结中成药: 清气化痰丸功能:清肺化痰;主治:痰热阻肺证。 复方鲜竹沥液功能:清热化痰,止咳;主治: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15.小青龙胶囊(合剂,颗粒,糖浆)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主治:风寒水饮。 桂龙咳喘宁胶囊功能: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主治:外感风寒,痰湿内阻引起的咳嗽。 16.蛇胆川贝散(胶囊,软胶囊)功能:清肺,止咳,祛痰;主治:肺热咳嗽,痰多。 强力枇杷露(胶囊)功能:清热化痰,敛肺止咳;主治: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 17.养阴清肺膏(糖浆,口服液,丸)功能: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主治: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 二母宁嗽丸功能:清肺润燥,化痰止咳;主治: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 18.苏子降气丸功能:降气化痰,温肾纳气;主治:上盛下虚,气逆痰壅证。 19.七味都气丸功能:补肾纳气,涩精止遗;主治:肾不纳气证。 固本喘咳片功能: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主治:脾虚痰盛,肾气不固证。 蛤蚧定喘丸功能:滋阴清肺,止咳平喘;主治:肺肾两虚,阴虚肺热证。 20.紫雪散功能:清热开窍,止痉安神;主治: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 局方至宝散(丸)功能: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主治:热病属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 万氏牛黄清心丸功能:清热解毒,镇惊安神;主治: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 21.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无毒力缓,长于引火归元。 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有毒力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22.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长于温中理气,又能暖肝温肾。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长于散胃寒。 23.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质轻力缓,温和不峻,作用偏于中上二焦。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质重沉降下行而力猛,作用偏于中下二焦。 24.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枳实气锐力猛,沉降下行。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枳壳则力缓而长于理气宽中除胀。 25.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香橼:疏肝理气,和中化痰。偏于化痰。 佛手:疏肝理气,和中化痰。偏于理气。 26.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神曲:消食和胃。神曲性温而偏燥,消食力强,治疗外感表证兼食积者尤宜。 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消食运脾之要药。 27.使君子:杀虫消积;治蛔虫、蛲虫病之佳品,又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南瓜子:杀虫;主杀绦虫,兼杀蛔虫、钩虫和血吸虫。服用需冷开水调服。 鹤草芽:杀虫;善杀绦虫,为治绦虫病之要药。 28.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性温,化瘀止血力强,体虚有寒者用之宜。 景天三七: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性平,止血力弱。 29.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微寒黏滞,药力颇强。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30.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善温脾阳、散中寒。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善温暖中下二焦,煎汤外洗治湿疹瘙痒。 31.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红花性温,辛散温通。 西红花: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比红花力强。 32.水蛭:破血逐瘀,通经。性平。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性寒,治肝脾肿大最宜。 干漆:破血逐瘀,杀虫。性温有毒,治虫积腹痛,入药宜炒至烟尽,以减毒。 33.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性温,偏于破气。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性平,偏于破血。 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性温,散风寒湿邪并横走肢臂。 34.牛膝: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主补。 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痛淋,引血下行;主泻。 35.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微寒,走窜行散,药力颇强。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36.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主归肝经,善治顽痰和经络风痰。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治风痰诸证常用。 37.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药性平和,以开宣肺气为用。 胖大海:清宣肺气,清肠通便。药性寒凉,善清肺热。 38.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偏于苦泄,清热化痰、散结力强。 39.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 竹沥:清热滑痰;化痰力强。 40.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性温善消痰水而治痰饮,又入胃经而善降胃气,用于胃气上逆呕吐。 紫苑: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41.海蛤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 海浮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 42.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味苦主降,兼宣肺,为治咳喘要药,各种咳喘皆宜。 紫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降气化痰。善于降气化痰,又治上盛下虚之痰喘。 43.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甘苦性平,尤善治肺痨咳嗽及百日咳。 44.白果: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洋金花:平喘止咳,解痉,定痛。止痛力甚佳,为治诸多痛证之要药。 45.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磁石入肾经。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琥珀:安神定惊,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46.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47.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安神定惊,收湿敛疮。 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48.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性凉,可清肝热。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性平不偏,专归肝经。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 49.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性平,毒性及药力均稍缓。 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性温,毒大而力强。 50.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性温开窍通闭力强。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性微寒,凉开之品,开窍力较麝香弱,外用治疮疡。 51.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性温治寒闭神昏。 安息香:开窍辟秽,行气活血,止痛。性平,治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宜。 52.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性味温而善大补元气。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性平而补气力较缓,善于补中气、益肺气,又兼养血。 太子参:补气生津。性平,补气力较弱。 53.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54.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饴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蜂蜜: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55.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性平,善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又称平补三焦。 56.红景天:益气,平喘,活血通脉。甘补,兼苦泄,性平偏凉。 绞股蓝: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苦泄为主,兼能甘补,药性寒凉。 57.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狗脊: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58.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微温而不热,补力弱。 骨碎补:补肾,活血,止痛,续伤。骨碎补温,补力亦弱,又可活血止痛,续伤。 59.蛤蚧: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性平,善治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 冬虫夏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性平,偏补肺阴而兼化痰止血适宜于劳嗽痰中带血。 60.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当归性温。 何首乌: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制何首乌性温,偏补益精血。 61.熟地黄: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62.南沙参:清肺养阴,祛痰,益气。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北沙参长于滋阴。 63.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枸杞子性平,兼润肺,治虚劳咳嗽。 女贞子: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女贞子性凉,能清退虚热,又治阴虚发热。 64.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滋阴力佳,善治阴虚阳亢之证。 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长于清虚热,善治热病伤阴、夜热早凉。 65.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微寒滋阴清热润燥之力较弱,又入心胃经。 天冬: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天冬性寒,滋阴清热润燥力强,又入肾经滋阴降火。 66.玉竹:滋阴润肺,生津养胃。性平,又入肺经。 石斛: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微寒,又入肾经。 67.诃子:敛肺,涩肠,下气,利咽。 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有毒,还能止痛。 68.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滋肾宁心。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69.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 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 70.莲子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止带,养心安神。 芡实: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71.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明目。覆盆子则补力较缓。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补收之力皆强。 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固崩止带。金樱子性平,功专固涩而不兼补虚。 72.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昆虫卵鞘,性平,补敛并举。 海螵蛸: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乌贼的内贝壳,性微温,专收涩而力强。 73.藜芦:涌吐风痰,杀虫疗癣。善涌吐风痰。 瓜蒂: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 74.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硫黄: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75.斑蝥: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癥。 砒石:外用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76.蟾酥: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 炉甘石: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性平,能明目退翳,为眼科常用药。 77.桂枝合剂的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 表实感冒颗粒的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 78.羚羊感冒胶囊功能:清热解表。主治: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 连花清瘟胶囊功能: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主治: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 79.九味羌活丸功能:疏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 午时茶颗粒功能:祛风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 80.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主治:暑湿蕴结所致的湿温。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主治:中暑发热,气津两伤。 81.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主治:风温肺热,卫气同病。 82.通便宁片功能:宽中理气,泻下通便。主治: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 当归龙荟丸功能:泻火通便。主治:肝胆火旺所致的大便秘结。 九制大黄丸功能:泻下导滞。主治: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湿热下痢。 83.根据所清脏腑不同分别选用清热泻火剂: 肝胆湿热选用:龙胆泻肝汤。 肺胃热盛选用:黄连上清片;清胃黄连丸(火盛);板蓝根颗粒(咽喉肿痛)。 血热选用:一清颗粒;肝火犯肺选用:黛蛤散; 胃肠积热选用:牛黄至宝丸; 心火下移小肠选用:导赤丸;消化道肿瘤选用:抗癌平丸。 84.新雪颗粒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 芩连片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脏腑蕴热证。 85.良附丸功能:温胃理气;主治:寒凝气滞证。 四逆汤药物组成:淡附片,干姜,炙甘草。其功能: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主治:阳虚欲脱证。 86.香砂养胃颗粒(胃阳不足)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证。 香砂平胃丸(脾胃不和)主治:湿浊中阻,脾胃不和证。 87.缩泉丸功能补肾缩尿。主治: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固本益肠片功能:健脾温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 获取药师干货的途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nz.com/wwzyc/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对比记忆具有部分相同功效的中药不同之处等
- 下一篇文章: 山水物源健康养生五味子泡水喝竟有这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