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qsnbdf/

温阳益气、活血宁心治快速型房颤

快速型心房纤维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惊慌不安。一般多呈阵发性,常因劳累而诱发。

临床上以心脉瘀阻型的房颤最为多见,好发于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者。祖国医学认为其常见成因有二:一是阳气不振,心气衰弱,心血流行不畅,以致阻于心络而发;二是由痹证发展而来,如《素问·痹论篇》所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此乃风寒湿之邪搏于血脉,内及于心,心气被抑,心脉瘀滞而成悸。

然房颤的节律有快慢之分,快速转慢虽属不难,但持续性(指3个月以上)房颤恢复窦性心律亦非容易。治当温阳益气、活血宁心。可用附子归芪汤合桂枝龙牡汤加减,药用淡附片、生黄芪、全当归、茯苓皮、桂枝、丹参、冬瓜皮、法半夏、甘松、炒酸枣仁、五味子、化龙骨、生牡蛎、琥珀粉等。

上药连进15剂,大多可使心悸气急悉平,小便增多,下肢肿退,舌暗亦减,舌苔转薄,脉律匀平,复查心电图示房颤可转复为窦性,但有些患者仍有房性早搏。故以此方为基础,略为加减,继续调治3个月余,窦性心律可基本巩固。

消导法治疗心悸

“食消心得安”,意即饮食不当可致心不安。俗话说:“饿得慌”“饱得慌”(北方称“撑得慌”)便是。前者因水谷之气不足,心气失养,故心必发慌。后者如暴饮暴食,遏阻经气,甚至心脏骤停者也屡有报道。

名医沈祖法曾治一男性青年每次饱餐后心慌、胸闷、嗳气频频、泛恶酸腐,反复发作5年,且于进干饭及酒类后加重,饭后被迫端坐,曾3次急诊入院,心电图均揭示频发房性早搏。

用异搏定治疗无效,患者只得少食或少餐以缓和心悸,日久兼有形体消瘦,神倦乏力,大便不畅,夹有不消化食物,且有酸臭气,察其舌淡、苔黄腻,脉代。证系食滞伤胃,胃病及心。先用保和丸加减治疗:焦山楂、焦神各10g,白茯苓10g,制半夏10g,莱菔子10g(包),谷芽、麦芽各10g,陈皮5g,炙鸡内金5g,连翘10g。3天后复诊,患者心慌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且饮食增至g也无妨,大便正常,嘱续服5剂后改用保和丸巩固疗效,随访至今,饭后“心得安。”

调整心理因素可治心悸

重视心理因素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特点。精神因素可以引起疾病,同时,精神因素又可以治疗疾病。若情志失调,酿生诸病,则应调神为先。《素问·疏五过论》还把不能调神列为医者的过失之一,确实发人深省。

关于调神的具体方法,《内经》除载有说理开导、转移病人注意力等方法外,还着重提出了“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思胜恐”的情志相胜法,通过转换情志刺激系统来调和七情。后世医家用这个方法来治疗七情失调的病症,往往能获得奇妙的效果。

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是因人而异,这对心理疗法来说,也不例外。心理治疗,首在说理。《灵枢·师传》用“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概括了说理开导的基本内容和方式:西汉枚乘写的《七发》,虽是一篇辞赋,但其中包含了语言开导为主的心理治疗内容。据载,楚国太子得了病,心中恍惚,睡不安宁,恶闻人声,喜怒无常。有位吴客为他治疗,认为其病是由于久居宫内,百无聊赖所致,于是便与太子大谈世间趣事,从旅游观涛说到骑马围猎,从欣赏音乐说到烹调饮食,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太子听了这番“要言妙道”,不由精神为之一振,最后高兴得出了一身汗,病也就不药而愈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