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周超凡从肺辨治十四种咳嗽
▲周超凡全国名中医(-) 周超凡,全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周超凡在临床上对肺系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的疾病的治疗,有很深的造诣。现将其在临床治疗肺系方法,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周超凡认为,咳嗽是一个以症状命名的病症,男女老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病程短则数日,长则数月,严重者甚至常年不愈,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很大。咳嗽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气瘀阻,饮食积滞,房室损伤等皆可致病。咳嗽发病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感致咳;二是内伤致咳。其病证虽然涉及五脏六腑,但因肺主气而出声,脾运湿而生痰,肾主闭藏而纳气,故咳嗽主于肺,而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无论导致咳嗽的原因如何,都须病起于肺,或由他脏之病累及于肺始能发生。在临床上,咳嗽可细分为10多个证型,它们之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共性方面探索出一个基本方(通用方):前胡、桔梗、杏仁、黄芩、甘草。在个性方面,又随证随症加减,使之与证型更切合,做到方证对应,药随症变。 ●风寒咳嗽 :咳嗽,痰白而稀,咳声重浊,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四肢酸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袭肺,肺失宣肃。 :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荆芥、紫苏叶、细辛、白浙贝母、清半夏、陈皮。 ▲陈皮 ●风热咳嗽 :咳嗽,黄痰而稠,黏滞不爽,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汗出,鼻塞流浊涕,尿黄,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风热袭肺,肺失清肃。 :清热散风,宣肺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金银花、连翘、菊花、薄荷、牛蒡子、浙贝母。 ●暑湿咳嗽 :夏令咳嗽,胸闷痰多,头晕身倦,发热恶寒,头痛身重,身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数。 :暑湿袭肺,肺气阻塞。 :清暑利湿,宣肺化痰。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广藿香、佩兰、厚朴、清半夏、茯苓、苍术、蔻仁、砂仁、薏苡仁。 ●火热咳嗽 :发热咳嗽,面红汗多,烦躁口渴,胸闷气粗,干咳少痰,甚则痰中带血,有时便秘,舌质红而干,苔薄黄腻,脉数有力。 :卫气热盛,肺胃火炽。 :清卫气热,清肺胃火。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金银花、连翘、栀子、鱼腥草、生石膏、知母、竹叶、浙贝母、生大黄。 ▲金银花 ●痰湿咳嗽 :咳嗽痰多,色白而黏,易于咳出,食少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质淡胖嫩,苔白厚腻,脉濡或滑。 :脾虚生湿,痰湿扰肺。 :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陈皮、清半夏、茯苓、白术、苍术、厚朴、薏苡仁。 ●痰热咳嗽 :发热、咳嗽,痰鸣,咳痰黄稠,痰中带血,胸膈满闷,胸胁作痛,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郁肺,肺失清肃。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金银花、黄连、瓜蒌皮、鱼腥草、清半夏、浙贝母、知母、陈皮。 ●温燥咳嗽 :秋温燥热,干咳少痰,咳痰不爽,痰中带血,咳引胸痛,咽干鼻燥,口渴,舌干少津,舌边尖红,苔黄,脉滑数。 :温燥伤肺,肺失清润。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北沙参、麦冬、瓜蒌、川贝母、牛蒡子、黛蛤散、栀子。 ▲麦冬 ●凉燥咳嗽 :秋凉骤至,干咳无痰,身热自汗,喉中燥痒,咳引胸痛,早晚加剧,不能安眠,口干舌燥,便干,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秋凉束肺,燥伤肺津。 :润肺生津,温肺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去黄芩,酌情选加南沙参、蜜款冬花、蜜远志、旋覆花、川贝母、当归、玄参。 ●肝火咳嗽 :气逆作咳,痰稠难咳,咳声高亢,胸胁胀满,心烦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 :肝火犯肺,肺失肃降。 :清肝降火,泻肺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龙胆、青黛、海蛤壳、桑白皮、栀子、玄参。 ●瘀阻肺络咳嗽 :胸闷刺痛,咳痰带血或血沫,咳逆倚息不得卧,口唇发绀,面色晦滞,目眶黎黑,心悸,胸闷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或弦迟结代。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滞或弦迟结代。 :瘀阻肺络,气逆咳嗽。 :活血化瘀,降气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当归、三七、郁金、瓜蒌皮、葶苈子、紫苏子、橘络。 ▲当归 ●肺气虚咳嗽 :咳声无力,痰多清稀,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肺气不足,气虚咳嗽。 :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黄芪、太子参、白术、五味子、仙鹤草、法半夏、紫菀。 ●阴虚咳嗽 :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干咳无痰或少痰,痰中带血,咳之不爽,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肺阴不足,肺失滋润。 :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北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知母、川贝母、白及粉。 ●肺脾气虚咳嗽 :咳嗽痰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动则易汗,胃纳不香,食后腹胀,气短气促,咳喘无力,易于感冒,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肺脾气虚,脾虚生痰,痰扰咳嗽。 :补肺益脾,化痰止咳。 :在基本方基础上去黄芩,酌情选加人参、黄芪、炒白术、茯苓、山药、当归、陈皮、五味子。 ▲黄芪 ●阳虚咳嗽 :咳嗽气短,动则喘促,或咳时自觉有气从脐部上奔,咳痰清稀,多泡沫痰,神疲乏力,面白水肿,肢冷汗出,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肾阳虚衰,肾不纳气。 :温肾纳气,温化痰饮。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制附子、肉桂、干姜、细辛、人参、蛤蚧、五味子、巴戟天。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1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失眠常吃五味子糖浆安神补心丸复方阿胶
- 下一篇文章: 10种治疗抑郁症的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