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痰的本质与辨证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痰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分泌的液体,也叫痰液,成分包含黏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 中医学里的“痰”,既包含西医学中可见的“有形之痰”,也可以是具有中医学特色的致病因素和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主要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属继发性病因。中医认为痰性黏腻,病情缠绵难愈,其性属阴,故其致病特点也多病程长,病位广,涉及脏腑、筋骨、皮毛及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故云“怪病多痰”。 怎么辨别痰的种类? 寒痰:由寒邪侵犯肺,肺失去正常功能,使津液凝聚成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受灼而转化为黄色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湿痰:由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水湿凝聚成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燥痰:因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自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那痰的本质是什么呢? 《景岳全书》曰:“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痰的本质是郁滞、停积的津液。生病容易导致痰多,痰多也会导致生病,痰多会引起咳嗽、心悸、眩晕、头痛,甚至中风、癫痫、晕厥等。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痰生百病”的说法。但痰不是罪恶的源头。 《四圣心源·痰饮根源》:“阳衰土湿,则肺气壅滞,不能化水。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积于下而为饮。大凡阳虚土败,金水堙郁,无不有宿痰留饮之疾。”可见,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这是津液停滞变成痰湿的原因。 《景岳全书》也云:“怪病之为痰者,正以痰非病之本,乃病之标耳”、“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生”治痰,调治脏腑功能才是治本之大法。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如肺热生痰,脾虚湿盛也会生痰。一般来说,中老人痰多多是由脾虚、肺虚、肾虚导致,而儿童痰多则是肺热导致。治疗“痰症”需先辨证后治疗:如有肺热者应先清肺热,脾虚湿盛者应健脾燥湿。 治疗痰症的经典方剂 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12克,甘草、五味子、细辛各6克,干姜9克,水煎服。方中干姜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细辛温肺散寒,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又以茯苓健脾渗湿,化饮利水;为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又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甘草和中调药。全方堪称温化寒饮之良剂。 风痰——止咳散:桔梗(炒)、荆芥、紫苑、百部、白前各9克,甘草3克,陈皮6克。方中百部、紫苑止咳化痰;桔梗开宣肺气;白前降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对于新久咳嗽,咯咳不爽者,均有良效。 热痰——小陷胸汤:黄连6克,半夏9克,瓜蒌实15克,水煎服。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以瓜蒌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湿痰(各种痰症)——二陈汤:半夏、橘红各10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经加减,又可用于多种痰证。 祛痰法有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无外乎两类,即化于内与逐于外,而相应的化痰与逐痰其实具有治则的意味,具体治法如《医林绳墨》所言:“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在下者提之。” 误区 老人治痰不宜用胖大海 治疗喉咙痛、痰多,日常生活中,市民常常选择甘草或胖大海。这两者服用起来均比较方便。但是,这种做法在中医看来有些偏颇。樊小容表示,甘草有化痰的本领,“如果痰很黏,吐不出来,服用甘草能够化痰,这样,痰就可以吐出来了,但是,它只是化痰,并没有祛痰,治标不治本。”而胖大海则是老年人不应该服用的,樊小容表示,胖大海确实有祛痰功效,但是只是针对热痰而言,“而老人的痰几乎没有热痰,吃多了胖大海可能会适得其反。” 提醒 预防痰多,谨记“四不吃” 常生活中,从饮食习惯上,应该坚持“四不吃”: 饮食不过饱、不暴饮暴食、甜腻不多吃、伤肾食物不多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yc/11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调经一方,治疗卵巢早衰更年期提前多囊
- 下一篇文章: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出汗可以排毒,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