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http://m.39.net/pf/a_4552308.html

小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水煎温服,分三次。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现代应用1.以咳喘、痰液清稀为主证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2.恶寒、鼻塞流涕或流泪为主证的疾病。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泪遭炎等五官科疾病。3.以呃逆、干哕、唾液较多,遇寒冷而加重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酵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4.其他疾病如神经官能证、肾炎、风湿性心脏病、胸膜炎、癫痫、遗尿、肩关节周围炎等也常运用本方。

经验参考小青龙汤是慢性咳喘病的常用效方。《一得集》载治郭姓病人,素有痰饮,每值严寒,病必举发,喘咳不卧。十余年来,大为所苦。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复作。背上觉冷者如掌大,喉间做水鸡声,寸口脉浮而紧。与小青龙汤,两剂即安。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载矢数道明先生用本方提取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病例。该患者经常感冒,感冒时,咽部发红、扁桃体肿大,咳嗽、咯大量湿性稀薄痰,食欲等无异常。但喷嚏、鼻涕很多。服用小青龙汤3个月后已见明显效果,精神变得非常活泼,不再常患感冒,哮喘发作更像早已忘掉那样,不再出现。

编者也曾以本方治疗一慢支,老年女性,冬季发病,咳喘昼轻夜甚,炔多而稀,早晨查房发现病人床前积了—堆卫生纸,咳痰之多,町见-斑。经吸氧、静脉点滴“菌必治”等收效甚微。观其形寒畏冷,思所挂之水,亦冷饮也。遂处以小青龙汤,当夜病人即能平卧而眠,次晨查房,喜告之:夜间仅咳两三次,几乎无痰。其效始料不及。此方所主,内有痰饮,外有风寒。

除了表证外,痰饮的“水证”也是辨证关键。呼吸道分泌物的特征、舌象这些自不必多说。就面部而论,刘渡舟先生的经验是观察“水色”,即面色黧黑;“水环”,即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水斑”,即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98,68)。

由于本方散寒除饮,功能峻烈。所以对于外寒内饮性疾病,收效颇捷。但不可久服。如表象不太明显、口干渴或病症减轻后,可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汤加减,温肺蠲饮、下气和中缓缓收功。编者常合用《外台秘要》茯苓饮治疗这种寒饮内盛、正气虚乏型慢性咳喘病人。使邪去不伤正。仲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即是此义。“咳而遗尿”中医称为“膀胱咳”,在慢性咳喘病人中也很多见,可能与咳嗽时腹压增加冲击膀胱有关。对此,小青龙汤应用得当,可收一箭双雕之效。如《经方研究》载张恩勤治一人,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及便秘,两月前因服生桃仁而门鼻气臭,头目昏眩,咳唾涎沫不止,2日后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10日后遗尿达3~4次。经多处治疗不效。昨_因感冒,咳嗽加重,不能平卧,小便一夜八次。形体消瘦,面色胱白,喘息气急,唇口发绀,咳吐泡沫痰涎,舌质淡,苔白厚滑,脉浮弦而滑。宜宣肺散寒。处方:麻黄、桂枝、甘草各6g,清半夏、白芍各9g,细辛、五味子各3g,于姜5g,水煎分三次热服,两剂后,咳喘大减,夜尿减至两次。原方加吴茱萸6g,麻黄、甘草减为3g。连进3剂,诸证皆消。继服健脾温肾药月余,随访2年未再复发。本方与麻黄汤虽然都可以治疗咳喘,但小青龙汤证的患者.痰涎较清稀而且量很多,形如泡沫或蛋清,粘稠度低,色较透明,落地如水;发热较少见。表证不甚显著;属表寒里饮为患,脉多沉弦。适合本方的患者,—般病程多较长,不容易出汗,胃部常有不适感,面色黧黑,眼睑及腮边等皮肤疏松薄嫩,处于自然光线下呈青灰色,惨淡无华。

由于本方主治寒饮内伏,所以运用时,舌象很重要。津液不化则舌苔水滑,寒饮上犯则白稀滑润。舌质多淡嫩而胙.边有齿痕。恶寒眩冒也很常见。寒饮为患,变证百出,如鼻塞或咳喘的患者.兼见心悸、小便过多、噎膈、呃逆、干呕、少腹膨满、下利等症状时,可大胆运用本方,诸症不必悉具。小青龙加石膏汤则用于本方证见有烦躁、口干者,较之本方热象要更为明显。

原文点睛l,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二十三条)4.咳逆侍总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三十五条)5.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七条)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干姜三两、五味子半升、甘草(炙)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洗)、细辛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予,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予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方论选萃

吴谦等:太阳件饮有二,一中风有汗为表虚,五苓散证也;一伤寒无汗为表实,小卉龙汤证也。表实无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枣者,以其性滞山;去杏仁者,以其尤喘也,有喘仍加之;去生姜者,以有干姜也,若”区者,仍用之,佐干姜、细辛,极温极散,使寒与水具得从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子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若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少腹满,俱去麻黄,远表而就里也,加附子以散寒,则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则微利止,少腹满可除矣。此方与越婢汤同治水饮溢于表,而为腹胀水肿,宜发汗外解者,无不随手而消。越婢汤治有热者,故方中君以石膏散以阳水也;小青龙汤治有寒者,故方中佐以姜桂以散阴水也(《医宗金鉴》)。尤在泾:大青龙合麻桂而加石膏,能发邪气除烦躁。小青龙尤石膏有半夏、干姜、芍药、细聿、五味,能散寒邪行水饮。而通谓之青龙者,以其有发汗蠲饮之功。太热闭于经,而不用石膏州:为热隔,宁有能发之者乎。饮伏于内而不用姜夏,寒与饮搏,宁有能散之者乎。其芍药、五味,不特收逆气而安肺气,抑以制麻、桂、姜、辛之势,使不相惊而相就,以成内外协济之功耳(《伤寒贯珠集》)。陈瑞春:小青龙汤山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比草、桂枝、半夏、细辛等组成。本方麻黄配桂枝解表平喘,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半夏降逆,甘草和中。姜、细辛、五味子三药同用,是温化里饮的主药,干姜温痞以行水,细辛散寒温肾,五味子酸以敛肺。如此肺脾肾药配伍,是仲景治痰的要药。从生理病理的关系理解,用于寒痰宿肺之证,疗效是十·分确切的。至于有人认为本方为治外有表寒,内有里水的说法,不可拘泥之。临床用小青龙汤治痰饮,没有表证亦可运用,方中麻、桂并非为表证而设,且其与干姜、细辛、五味子之辛甘温收之品同用,显然不止是发表(《伤寒实践论》)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欢迎大家光临彩云长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xz/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