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的养生功用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生死之间的一道玄关》提到了阴之内守,为性命之本,平心静气,修心养性,生气得固。 那么阴从何处化生?内经给了我们答案:阴之所生,本在五味。所以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原因就在于此。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无不强调吃饭的重要性。那么吃饭要如何吃,才能为生命提供能量,让我们益寿延年呢?如果五味调和不当,又会有什么伤害呢?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脏为阴,则阴之五宫,即为五脏,所以五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是阴之寝宫,居于其内。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以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就是在于天地为人身之阴阳提供能量。五气为阳,五味为阴,所以味得地气,人食之以生五脏之阴。如果五味不节,有所偏颇,则会形成克害,反伤五脏之阴。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酸味属于肝,所以酸味过剩则肝气盛,酸从木化,木气实则克伐脾土,所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咸味入肾,肾主骨。味过于咸则伤肾,则骨气无所养,是以骨头困剧。咸入血,血伤则肌肉短缩。咸化生于水,水盛则克火,则心气受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甘味入脾,然而味过于甘,则上焦滞缓,心气因而喘满。甘化生于土,土胜则克水,所以肾气不平于内,而肾所主之黑色见于外。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苦入于心,如果味过于苦,就会伤心。我们都知道苦味降火,所以苦能去心阳之火,过于苦则伤心阳。火生土,火伤则脾失所养。脾性濡,所以脾失养则不濡润,以致胃气滞留。五味论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辛味入肺,味过于辛,则肺气大胜而乘肝,肝主筋,肝气不舒则筋脉沮驰。辛散气,故精神耗伤,所以精神乃殃。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不应太过,入于口,藏于胃,养五脏之气。肝肾肺心主筋骨气血,所以五脏之气均衡,筋骨柔,气血顺。如此一来,则阴在内,内守之力强,以壮阳气,则腠理固秘。 所以,我们前边提到的外邪内侵,而为喘喝、为痿厥,为精亡,为洞泄咳嗽等证,都是因为阳气不守,波及于阴。 烦劳、大怒、饮食不节、煎厥、形气绝以及筋脉肠痔、气逆骨坏等症状,都是因为伤阴于内,以波及于阳。 生气通天论,先讲天地,后谈气味,气本于天,味本于地。然而最终的落脚点却在于阳。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之性命,当以重阳气为主。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秦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xz/6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件事情,有缘得见纹党将收五味出山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