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病症详解与中药方大全上集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治宜行气活血,通阳止痛。 目录 上集 一、气虚血瘀引起 二、气滞血瘀引起 中集 三、活血化瘀用方 四、清热平肝、滋补肝肾用方 五、健脾用方 下集 六、心绞痛用方 七、冠心病用方 八、外用药方 一、气虚血瘀引起 1.可达灵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利气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之胸闷憋气,心悸眩晕。 组成:延胡索。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片含延胡索生物碱5mg,密封。口服,每次2~3片,1日3次。 2.加味灵芝菌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气益血,安神通络。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也可用于心律紊乱。 组成:深层培养灵芝干膏g,桑寄生干膏90g,香附55.3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5~7片,1日3次。 3.心舒宝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益气止痛。 主治:冠心病,气虚血瘀引起的胸闷,心绞痛,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组成:丹参g,白芍0g,刺五加g,郁金g,山楂0g。 用法:制成片剂,每片重0.5g,密封。口服,每次1~2片,饭后服,1日2次。 4.复方党参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益气宁心。 主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及胸闷等。 组成:党参g,丹参g,当归g,北沙参g,金果榄50g。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粒含干浸膏0.3g或0.5g,密封。口服,每次1.5g(以干浸膏计),1日3次。 5.正心泰片 来源:《新药转正标准》。 功用:补气活血,通脉益肾。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为气虚血瘀或兼肾虚证候者,证见胸痛、胸闷、心悸、乏力、眩晕、腰膝酸软等。 组成:黄芪,葛根,槲寄生,丹参,山楂,川芎。 用法:制成片剂。口服,每次4片,1日3次。 6.舒冠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养阴活血,益气温阳。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血栓形成等。 组成:制何首乌g,川芎g,黄精(制)g,红花g,淫羊藿g,五灵脂(醋制)g,丹参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6片,1日3次。 7.益心舒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 主治: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 组成:人参g,麦冬g,五味子g,黄芪g,丹参g,川芎g,山楂g。 用法:制成胶囊剂,每粒装0.3g,密封,置干燥处。口服,每次4粒,1日3次。 8.康尔心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气活血,滋阴补肾。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 组成:三七g,人参80g,麦冬80g,丹参g,枸杞子g,何首乌g,山楂g。 用法:制成胶囊剂,每粒重0.4g,密封。口服,每次4粒,1日3次。 9.三参降脂液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补气活血,化瘀降脂。 主治: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痹、心痛气短及高脂血症。 组成:刺五加g,制何首乌g,泽泻g,黄芪g,生晒参35g,石菖蒲60g,丹参g,三七60g。 用法:制成口服液,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口服,每次20ml,1日2次。 10.保元丹参饮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补肺益气,养阴活血,理气化痰。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以及风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引起的胸痹心痛症。临证可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懒言,自汗乏力,面白声低,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组成:黄芪30g,党参20g,麦冬30g,丹参30g,檀香12g,砂仁10g,炒枣仁30g,葛根24g,石菖蒲12g,甘草6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加减: 咳嗽、咯痰、喘息、憋气等症,加全瓜蒌、前胡、陈皮、半夏等; 咳嗽,喘息不得卧或端坐呼吸,咯吐泡沫样痰,口唇发绀,或有双下肢水肿,纳呆,尿少,舌苔多腻,脉数者,加用葶苈子、桑白皮、川朴等。 验案:周某某,男,65岁。年9月29日初诊。诉心前区疼痛10余年,加重一月余。病人素有冠心病史,经常出现心前区疼痛。一月前受凉后发烧,咳嗽,胸痹憋气,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繁,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现仍时有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数分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胃脘部胀痛,攻冲作痛,纳可,大便稀薄,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综合脉症,辨证为胸痹心痛(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处方:保元丹参饮加陈皮10g,全瓜蒌30g,前胡15g,浙贝12g,云苓24g,生山楂30g,益母草30g,清半夏10g。服六剂后心前区疼痛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亦减轻,胸闷憋气,胃脘胀满等症亦明显减轻,大便已正常,舌红少苔脉弦。上方加木香9g继服六剂,诸症悉除。 11.归芎参芪麦味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主治:各型冠心病。 组成:当归15g,潞党参15g,紫丹参15g,川芎10g,五味子10g,黄芪20g,麦冬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 气虚、阳虚,加大黄芪用量,潞党参易为红参, 阳虚证象明显者,则加肉桂、附子。若阳虚甚重,或寒邪复袭,则致气机痹阻,当先急服苏合香丸以温通开窍,再以基本方加失笑散、四逆汤化裁。 气滞型,加金铃子散、广郁金、枳实调治。 痰浊阻滞型,合瓜蒌薤白汤加枳实调治。 血虚、阴虚型,早晚分服柏子养心丸。 高血压者酌加何首乌、白芍、干地龙调治。 血瘀型,加失笑散及红花、甘松; 若见结代脉则加苦参、甘松调治。 方论:方中当归专擅补血,又能行血,养血中实寓活血之力,与川芎配伍,益增活血祛瘀,养血和血之功,故推为主药。党参、黄芪益气补中,实为治本求源之施,辅主药以共同扶正。丹参长于化瘀血,麦冬养阴益肾、润肺清心,于冠心病确有佳效,又取五味子以益气生津,以改善血液循环。 验案:张某,男,50岁。年6月2日初诊。冠心病史五年余。年12月3日检查情况为: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劳损”。胸片示“主动脉增宽”。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均不显。刻下症见心痛彻背,胸闷气短,伴有心慌,汗出,背寒肢冷,面色不华,夜卧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为胸阳不宣,乃投补气益阳,温经通络之品以冀其安,方守基本方加味:当归15g,潞党参15g,紫丹参15g,川芎10g,五味子10g,附子10g,枳壳10g,枳实10g,黄芪30g,麦冬12g,肉桂6g。 药进五剂,心痛、胸闷略减,然活动后仍觉心慌,纳少。知其久病体亏,胃气亦见衰弱。守方再增补气之功,潞党参易为红参10g(炖服),又加炒白术10g、以健脾益益胃。服药五剂,心慌已止,胃气苏,纳增,再进十剂以善其后。旬后随访,病情控制,复查心电图图较前明显好转。 12.益心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气强心,芳香开窍,活血化瘀。 主治:心绞痛,胸闷心悸,气促及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见有上述证候者。 组成:红参g,牛角尖粉g,蟾酥g,冰片g,红花59g,牛黄g,附子(制)g,麝香59g,三七g,安息香g,珍珠g。 用法:制成微丸,每10丸重0.22g,密封。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次1~2丸,1日1~2次。 宜忌:孕妇忌服,月经期慎用。 二、气滞血瘀引起 1.复方丹参片 来源:《古今名方》引上海中药制药二厂方。 功用: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理气止痛。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组成:丹参g,三七g,冰片25g。 用法:依法制片,共制成片。每服3片,一日三次。 实验: 1.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3,4:):实验表明:脑缺血模型组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高剂量复方丹参片组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低于脑缺血模型组。由于脑组织缺血后血管通透性增强,使伊文思蓝含量显著增加,各给药组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减少,提示复方丹参片具有降低脑损伤缺血大鼠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2.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及TAFI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9,2:):研究表明:成模后,3组模型鼠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药物治疗后,与非药物治疗组相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TC、TG、LDL-C和TAFI活性明显低于非药物治疗组(P0.01),与低剂量组间比较,高剂量组TC、TG、LDL-C和TAFI活性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AI水卫高里复方丹参滴丸干瓶后、TAFI水平下降,提示复方丹参滴丸可能通过下调TAFI水平进而干预了AS的形成。 3.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8,4:):研究表明:高脂血症组CHO、LDL-C显著升高;P-选择素(CD62P)及血小板激活依赖性颗粒外膜蛋白(GMP)水平明显升高;复方丹参滴丸组和阿托伐他汀组GMP及CD62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高脂血症能够促使血小板活化,复方丹参滴丸具有与阿托伐他汀效果相似的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验案: 1.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炎性反应《中国民间疗法》(3,5:44):用复方丹参片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炎性反应50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2.心绞痛:《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7,1:9):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68例,对照组60例用消心痛片治疗。结果:用药后缓解症状有效率:治疗组94.1%,对照组9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47.1%,对照组46.7%,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2.复方丹参滴丸 来源:《新药转正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胸中憋气,心绞痛。 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用法:制成滴丸。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10丸,1日3次,疗程4周或遵医嘱。 宜忌:孕妇慎用。 3.冠心丹参片 来源:《中国药典》。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冠心病所致的胸闷,胸痹,心悸气短。 组成:丹参g,三七g,降香油1.75ml。 用法:上药制成糖衣片片。口服,每次3片,1日3次。 4.三七丹参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长期服用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组成:三七g,丹参g。 用法:制成颗粒剂,每袋装10g,密闭,置阴凉干燥处。开水冲服,每次20g,1日3~5次。 5.心可舒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及心律失常、高脂血等症。 组成:山楂g,丹参g,葛根g,三七25g,木香25g。 用法:制成胶囊,每粒装0.3g,密封。口服,每次4粒,1日3次,或遵医嘱。 6.保心宁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心绞痛,心律失常,改善冠心病症状等。 组成:丹参干浸膏g,当归干浸膏55g,枳壳干浸膏55g,三七67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3~6片,1日3次。 7.保心宁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心绞痛,心律失常,改善冠心病症状等。 组成:丹参干浸膏g,三七g,当归干浸膏83g,枳壳干浸膏83g。 用法:制成胶囊,密封,置干燥处。口服,每次2~4粒,1日3次。 8.心宁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组成:丹参g,槐花g,川芎g,三七54g,红花g,降香g,赤芍g。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片重0.3g,密封。口服,每次6~8片,1日3次。 宜忌:孕妇忌服。 9.冠心Ⅱ号 来源:《古今名方》引北京冠心病防治组方。 功用: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冠心病、胸闷不适,或有胸前疼痛,心悸,气憋等。 组成:丹参30g,赤芍,川芎,红花,降香各15g。 10.舒心宁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消瘀,行气止痛。 主治:高血压病,胆固醇过高及冠心病,心绞痛。 组成:丹参g,川芎g,赤芍g,红花80g,当归80g,太子参80g,薤白80g,瓜蒌皮80g,远志(甘草水制)60g,降香60g,石菖蒲60g,甘草(蜜炙)60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5~6片,1日3次。 11.乐脉颗粒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主治:冠心病,动脉硬化,肺心病,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属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眩晕、胸痛、心悸等症。 组成:丹参g,川芎.5g,赤芍.5g,红花.5g,香附.75g,木香.75g,山楂62.4g。 用法:制成冲剂,每袋装3g,密封,遮光,置阴凉干燥处。开水冲服,每次3~6g,1日3次。 12.冠心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 组成:丹参g,三七g,郁金g,山楂g,香附(醋制)g,人参g,川芎g。 用法:制成糖衣丸,每50丸重1.47g,密闭,防潮。口服,每次50丸,1日3次。 13.益气活血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益气活血,宣痹止痛。 主治:冠心病。 组成:西洋参5g,黄芪15g,丹参30g,川芎6g,红花10g,三七粉3g,威灵仙90g,降香10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三七粉冲兑入汤药中服。 验案:甄某某,男,61岁。胸痛时作已3年,长期服用扩冠药,病情尚平稳。近因情绪波动,胸闷痹痛发作频繁,且持续时间长,伴两胁胀满,舌质暗、苔白滑,脉象沉弦,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证系气滞血瘀,拟行气活血宣痹法,处方:血府逐瘀汤减生地,加丹皮30g,降香10g,薤白10g。一周后来诊,胸痛减轻,胁胀已止,时有心悸,脉转沉缓,改用益气活血汤,处方:西洋参5g,黄芪15g,丹参30g,三七粉2g(冲),降香9g,杏仁10g,红花9g,再服七剂。药后胸痛已不再发作,偶有胸闷,无明显心悸气短,脉沉缓,复查心电图,较前明显改善,原方继服,月余而瘥。 14.活心丸 来源: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功用:活血化瘀,强心运气。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缓解心绞痛,提高心功能等作用。 主治: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 组成:人参,牛黄,熊胆,珍珠,灵芝,红花,附子,蟾酥,麝香,冰片等。 用法:将上药分别粉碎过筛,混匀,制成浓缩丸剂。口服,每次1~2粒,每日1~3次,或遵医嘱。 实验:对麻醉猪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4:):实验提示:活心丸对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活心丸抗心肌缺血作用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相似或稍强。 验案: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7,6:11):运用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0例,对照组予口服长效硝酸甘油治疗90例。结果: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3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3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1.11%(P0.05);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6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4%(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15.地奥心血康 来源:《中国药典》。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三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症。 组成:薯蓣科植物黄山药的根茎提取物。 用法:制成胶囊。口服,每次~mg,1日3次,或遵医嘱。 16.冠脉康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冠心病的胸闷和心绞痛,对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亦有一定疗效。 组成:三七30g,赤芍g,佛手g,泽泻g,甘草50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4~5片,1日3次。 17.栝楼薤白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组成:栝楼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用法:上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宜忌:《外台秘要》引《范汪方》:忌羊肉、饧。 验案:冠心病《福建中医》,1:41):张某,男,54岁,干部。初诊自述心窝部闷痛彻背伴短气,间歇性发作已半个月,常于饭后或劳累时诱发,每次2~3分钟,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舌质淡暗,苔黄白腻、脉细弦,证为气滞血瘀所致之胸痹。处方:栝楼、薤白、葛根、丹参各15g,半夏、当归各10g,赤芍、桑寄生各12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后症减,原方去葛根,加郁金10g,黄耆15g,连服30剂,随访半年胸痛未复发。 18.复方黄杨片 来源:《古今名方》引芜湖市中药制药厂方。 功用:行气活血,祛风湿,解痉止痛。 主治:风湿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心肌炎。 组成:黄杨木50g,川芎,青木香,紫丹参浸膏各37.5g,细辛,射干各25g,栝楼皮,茵陈浸膏各12.5g。 用法:黄杨木、射干为细粉;青木香、细辛分别提油,然后将药渣与余药合并煎煮2次,取滤液浓缩收膏,再与细粉混合,制片,外包糖衣。每服2~4片,一日三次。 19.舒冠通糖浆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行血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憋气等症。 组成:盐肤木。 用法:制成糖浆,每1ml含盐肤木提取物以无水芦丁计为0.4mg。口服,每次10ml,1日3次。 20.行气活血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行气散结,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心胸刺痛,痛处不移,胸闷短气,遇怒则不舒加重,心悸怔忡,急躁易,怒,苔薄白,舌质紫暗,脉象弦涩或结代。 组成:瓜蒌30g,薤白9g,桂枝4.5g,当归9g,丹参15g,枳壳壳9g,赤芍12g,川芎6g,檀香6g,桃仁9g,鸡血藤30g,天仙藤12g,甘草4.5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温服。 加减: 气滞明显者可加降香、郁金、元胡、香附、青皮、陈皮、木香、砂仁等; 血瘀较重者加生蒲黄、生五灵脂、三七、乳香、没药、苏木,甚或三棱、莪术等; 壮热者可加胆草、夏枯草; 痰热盛伴口苦、便干、溲黄者可加小陷胸汤,或酌情选用黄芩、栀子、川连、莲子心、大黄等。 方论: 本方以瓜蒌、薤白、桂枝通阳开结温通络脉; 檀香、枳壳行气宽胸; 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天仙藤等活血化瘀通络,达到行气活血,通阳达络之目的。 21.心益好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益心宁神。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等。 组成:冰片10.24g,生晒参8.3g,三七66.66g,猪牙皂10.42g,蟾酥0.83g,硫璃草g,路路通.6g。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片重0.3g,密闭,防潮。口服,每次3片,或舌下含服。 22.冠脉宁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以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组成:丹参.5g,没药(炒)25.5g,鸡血藤.5g,血竭25.5g,延胡索(醋制)45g,当归45g,郁金45g,制何首乌75g,桃仁(炒)30g,黄精(蒸)75g,红花30g,葛根.5g,乳香(炒)25.5g,冰片4.5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封。口服,每次5片,1日3次或遵医嘱。 23.冠心苏合滴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理气宽胸,止痛。 主治:心绞痛,胸闷憋气。 组成:苏合香50g,冰片g,乳香(制)g,檀香g,青木香g。 用法:制成滴丸,每丸重40mg,密封,遮光,置阴凉处。含服或口服,每次10~15丸,1日3次,或遵医嘱。 宜忌:孕妇禁用。 24.脉络通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通脉活络,行气化瘀。 主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防治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 组成:郁金g,人参80g,黄连48g,三七g,安息香64g,檀香24g,琥珀80g,降香g,甘松80g,木香g,石菖蒲40g,丹参g,麦冬g,钩藤g,黄芩g,夏枯草g,槐米g,甘草24g,珍珠2.5g,冰片16g,朱砂16g,牛黄32g。 用法:制成赭石包衣片,每片重0.4g,密封。口服,每次4片,1日2~3次。 宜忌:孕妇忌服。 25.冠心通络丸 来源:《古今名方》引谭曰强经验方。 功用:活血通络,理气宽胸,宣痹止痛,定悸安神。 主治:冠状动脉硬化,心肌供血不足,胸闷气短,心悸心痛等。 组成:丹参20g,旋覆花,杏仁,茯苓,茜 ,干地龙,薤白,法半夏,山楂炭,五灵脂各10g,生蒲黄15g,陈皮,建菖蒲,远志肉各5g,琥珀末,甘草各3g。 用法:将丹参、蒲黄、菖蒲、远志、茯苓研细末,过筛,余药水煎二次,去滓过滤浓缩混合,制小丸或制片。每次10丸,每日3次。 宜忌:孕妇忌用。 26.理气舒心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解肝郁,行气滞,祛胸痹。 主治:气滞血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气短腹胀,胸闷心悸。 组成:当归66.6g,沉香13.3g,茯苓66.6g,木香13.3g,香附(醋制)66..6g,姜黄13.3g,莪术(醋制)66.6g,蒲黄20g,佛手80g,五灵脂20g,陈皮80g,枳实(炒)60g,青皮(醋制)80g,枳壳(炒)60g,麦芽(炒)93g,香橼g,三棱(醋制)33.4g,丹参26.6g。 用法:制成糖衣片,密密封。口服,每次6片,1日3次,或遵医嘱。 宜忌:孕妇与体弱者忌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花名:蓝花楹。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ry/9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日燥,幸好有这枇杷膏
- 下一篇文章: 郑州瑞龙国药全国火热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