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中药方集中集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病症详解见上集。 目录 上集 一、儿童用方 二、老人用方 三、女子用方 四、男子用方 中集 五、小便频数不禁 六、小便频数,或遗溺 七、兼遗精症状 八、小便多数,瘦损无力或腰膝无力 九、尿道综合征 十、兼小便时疼痛不可忍症状 十一、夜多小便 十二、小便频多,日夜无度 十三、小便数而多 下集 十四、膀胱结热,小便频数 十五、膀胱虚寒,小便频数 十六、膀胱及肾脏虚冷惫伤,小便滑数 十七、肾虚寒,小便数 十八、小肠虚寒,小便频数 十九、虚损,小便频数 二十、小便频数 二十一、小便滑数 五、小便频数不禁 1.加味地黄丸 来源:《济阳纲日》卷九十三。 主治:内虚热者,小便频数不禁。 组成:熟地黄八两(杵膏),山茱萸(酒蒸,去核),干山药各四两,牡丹皮,白茯苓,泽泻,牡蛎,五味子各三两(一方,六味丸去泽泻,加益智仁)。 用法:上为末,地黄膏和炼蜜为丸,则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滚汤送下。 2.肉苁蓉丸 来源:《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别名:四神丸(《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四味肉苁蓉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九)、苁蓉丸(《证治宝鉴》卷四)。 主治:禀赋虚弱,小便数,亦不禁。 组成:肉苁蓉八两,熟地黄六两,五味子四两,菟丝(捣饼)二两。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山药糊为丸,如栩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盐酒送下。 3.菟丝子丸 来源:《济生方》卷四。 主治:小便多,或不禁。 组成:菟丝子(淘净,酒蒸,焙)二两,五味子一两,牡蛎(煅,取粉)一两,肉苁蓉(酒浸)二两,附子(炮,去皮)一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桑螺蛸(酒浸)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盐汤任下。 4.暖肾丸 来源:《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 主治:肾虚多溺,或小便不禁而浊。 组成:葫芦巴(炒),故纸(炒),川楝肉(用牡蛎炒,去牡蛎),大熟地黄(洗,焙),益智仁,鹿茸(酒炙),山茱萸,代赭石(煮熟,醋蘸七次,研细),赤石脂各三分,龙骨,海螵蛸,熟艾(米醋浸一宿,炙焦),丁香,沉香,滴乳香各二分,禹余粮(煅,醋淬,碎为度,细研)三分。 用法:上为细末,水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石菖蒲煎汤送下。 六、小便频数,或遗溺 1.附子鹿角霜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九。 功用:涩精养神,益阴助阳。 主治:小便频数,遗泄诸疾。 组成:鹿角霜二十两(为末),杜仲(去粗皮锉细,用生姜汁制,炒令断丝,为末),青盐(研),山药(为末),附子(炮,去皮脐,为末),阳起石(火煅醋淬七次,为末),鹿角胶各二两。 用法:用好酒二升,慢火熬,先下鹿角胶,次逐味下,不住手搅,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任下。 2.鸡肶胵丸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圣藏经验方》。 主治:小便多及遗尿。 组成:鸡肶胵一两(烧灰,存性),益智子一两,石菖蒲一两,鸡肠一付(焙干)。 用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酒吞下。 3.益智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功用:补血固肾。 主治:膀胱气虚,小便数,或遗尿不知。 组成:牡蛎,人参,厚朴,甘草,花粉,龙骨,白及,陈皮,赤芍,益智仁,黄耆,川芎,当归,熟地,雄鸡膍胵,山药,黄芩。 加减:肾气虚寒者,加补骨脂、肉豆蔻、远志肉,除黄芩、花粉。 方论: 是方参、耆、陈、草以补气, 芎、归、芍、地以补血, 牡蛎、白及、龙骨以止数固遗, 益智仁、山药缩泉, 鸡膍胵性涩而治便数遗溺, 花粉、黄芩以清妄行之热, 厚朴、陈皮行气温胃。 胃和水谷分利,荣卫平复矣。 4.加减桑螵蛸散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四。 主治:阳气虚弱,小便频数,或遗溺。 组成:桑螵蛸三十枚(酥炙),鹿茸一双(酥炙),黄耆三两(蜜、酒炙),麦门冬(去心)二两半,五味子半两,补骨脂(盐酒炒),人参,厚杜仲(盐酒炒)各三两。 《医略六书》有附子,无桑螵蛸。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空心羊肾煎汤调服,并用红酒细嚼羊肾;或羊肾汤泛为丸,每服三钱,空心以酒送下。 5.坚固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主治:虚劳极冷,阳气衰弱,小便数滑遗沥,及妇人赤白带下。 组成:乌头(炮裂,去皮脐),茴香子(炒)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送下;妇人赤白带下,醋汤送下。加至三十丸。 七、兼遗精症状 1.海參粥 来源:《老老恒言》卷五。 功用: 1,《老老恒言》;温下元,滋肾补阴。 2.《药粥疗法》:补肾,益精,养血。 主治: 1.《老老恒言》:痿。 2.《药粥疗法》:精血亏损,体质虚弱,性功能减退,遗精,肾虚尿频。 组成:海参适量。 用法:先将海参煮烂,细切,入米,加五味。 2.固精丸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引《经验方》。 主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组成:白茯苓(去皮),秋石各四两,石莲肉(去壳皮、炒),水鸡头(粉红花在上结子垂下)各二两。 用法:上为末,以蒸枣肉杵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送下;温盐酒下亦可。 3.鹿茸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主治:膀胱虚,小便冷滑,少腹虚胀,腰背相引疼痛,遗精。 组成:鹿茸(去毛,酥炙),肉苁蓉(酒浸,切,焙),石斛(去根),茴香子(炒)各一两,龙骨(煅),钟乳粉各半两。 用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4.澄化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小便频数,遗精白浊,或兼疼涩,其脉弦数无力,或咳嗽,或自汗,或阴虚作热。 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龙骨(捣细)六钱,牡蛎(捣细)六钱,牛蒡子(炒,捣)三钱,生杭芍四钱,粉甘草一钱半,生车前子(布包)三钱。 5.固真丹 来源:《医级》卷八。 主治:遗精,久浊,精隧不固,或膀胱不约,小水频多。 组成:菟丝,茯苓各四两,牡蛎(煅),龙骨(煅),桑螵蛸(炙),白石脂(飞),金樱(去毛子),芡实,莲须各一两,五味子一两。 用法:上为末,山药糊作丸。每晨、晚服三钱,开水送下。 八、小便多数,瘦损无力或腰膝无力 1.生薯药羹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 主治:下焦虚冷,小便多数,瘦损无力。 组成:生薯药半斤(切),薤白半斤(去须,切)。 用法:上于豉汁中煮作羹,如常调和食之。 2.羊肺羹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食医心鉴》。 主治:小便多数,瘦损无力。 组成:羊肺一具。 用法:上细切。葱白一握,于豉汁中煮食之。 3.薯蓣酒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六引《食医心镜》,名见《医方类聚》卷二十四。 别名:生薯药酒《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食医心鉴》。 主治: 1.《证类本草》引《食医心镜》:下焦虚冷,小便数,瘦损无力。 2.《医方类聚》引《食医心镜》:头风口动,眼瞤,脚膝顽痹无力。 组成:生薯蓣(括去皮,以刀切碎,令细烂),酒。 用法:以酒于铛中煮,酒沸,下薯蓣,更添酒,不得搅,待熟,着盐、葱白,空心服三二杯。 《医方类聚》引《食医心镜》有酥、蜜、椒。 4.山茱萸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主治:肾脏风冷气,腿膝无力,小便数利。 组成:山茱萸,山芋,巴戟天(去心),菟丝子(酒浸,别捣,焙),人参,天雄(炮裂,去皮脐),褚实,覆盆子,五味子各一两半,萆薢,牛膝(酒浸,切,焙),桂(去粗皮)各一两,熟干地黄(焙)二两半。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食前嚼酒送下。 5.保元丸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用:滋阴补肾,益智宁神。 主治:气虚肾寒,腰膝无力,精神疲倦,小便频数。 组成:鹿胶一百六十两,五味子(炙)二十两,补骨脂(炒)二十两,山药四十两,牛膝二十两,芦巴(炒)二十两,杜仲炭十二两,益智仁二十两,柏子仁二十两,茯苓四十两,全蝎三两,小茴香(炒)二十两,淫羊藿(炙)二十两,熟地四十两,川楝子二十两,沉香六两,菟丝子三十两,巴戟(炙)二十两,远志(炙)二十两,山甲(炙)六两,山萸肉(炙)二十两,苁蓉(炙)八十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三钱。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6.茸菟丸 来源:《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方》。 别名:茸菟丹(《医方类聚》卷一三四引《经验良方》)。 主治:心肾不交,小便滑数,精神耗散,腰脚无力。 组成:鹿茸,肉苁蓉,干地黄,萆薢,杜仲,五味子,白茯苓各二两,木瓜一两,巴戟,枸杞子,川牛膝,补骨脂,青盐各二两,菟丝子,金铃子各五两,莲肉八两。 用法:上为末,酒煮山药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九、尿道综合征 1.清心莲子饮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6:27)。 主治:尿道综合征。 组成:地骨皮25g,黄芩18g,车前草30g(或子15g),麦冬,茯苓,党参,黄芪各12g,柴胡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加减: 咽干、咽痛、苔黄燥者,去参、芪,加白茅根、淡竹叶; 心烦、失眠明显,去甘草,加栀子、益元散; 尿频、尿痛明显,加白芍、延胡索、乌药; 白带多、色黄浊,合并妇科炎症者,加椿根皮、土茯苓、红藤、败酱草。 验案:尿道综合征《辽宁中医杂志》(,6:27):治疗尿道综合征42例,均为成年女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30~40岁占85.6%;病程最长2年,最短3个月。 结果: 痊愈(治后泌尿系症状消失,全身症状缓解,随访6个月未复发)20例, 显效(治后全身症状缓解,泌尿系症状基本控制)14例, 有效(治后泌尿系症状减轻,全身症状缓解)6例, 无效(连续服药2个月,全身症状及泌尿系症状均无缓解)2例。 十、兼小便时疼痛不可忍症状 1.萆薢散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方》。 主治:小便频数,不计度数,临小便时疼痛不可胜忍。 组成:萆薢一两(用水浸少时漉出,用盐半两相和,锅内炒干,去盐不用),川芎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同煎,取八分,和痒空心服二三盏后,便吃化毒汤。 十一、夜多小便 1.糯米糍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别名:糯米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主治:小便频数及引饮不止。 组成:纯糯米糍一手大。 用法:临卧炙令软熟啖之,以温酒送下;不饮酒人,温汤送下,多啖弥佳。行坐良久,待心空便卧,一夜十余行者,服之即止。 2.益智子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功用: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 主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夜多小便。 组成:益智仁二十四枚。 用法:上为末,水一中盏,加盐少许,同煎服。 3.益智丸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六引《仁存方》。 主治:心肾不足,夜多小便,眼见黑花。 组成:益智仁四两(以盐二两同炒,为末)。 用法: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用白茯苓、甘草煎汤送下。 4.杜仲补天素丸 来源:《部颁标准》。 本方制成片剂,名“杜仲补天素片”。 功用:温肾养心,壮腰安神。 主治:腰脊酸软,夜多小便,神经衰弱等症。 组成:杜仲(盐水炒)31.25g,菟丝子(制)31.25g,肉苁蓉31.25g,远志(制)31.25g,当归(酒制)31.25g,莲子31.25g,泽泻31.25g,牡丹皮31.25g,白芍31.25g,淫羊藿28.g,黄芪62.5g,熟地黄62.5g,山药62.5g,茯苓62.5g,白术62.5g,陈皮15.g,砂仁15.g,女贞子14.06g,金樱子14.06g,山茱萸3.g,巴戟天3.g,柏子仁3.g,党参62.5g,枸杞子62.5g,甘草31.25g。 用法:水泛为丸,每瓶装丸,净重22g,密闭,防潮。口服,每次10丸,1日3次。 宜忌:感冒伤风应暂时停服。 5.龟鹿补肾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 主治: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 组成:菟丝子(炒)51g,淫羊藿(蒸)43g,续断(蒸)43g,锁阳(蒸)51g,狗脊(蒸)64g,酸枣仁(炒)43g,何首乌(制)64g,甘草(蜜炙)21g,陈皮(蒸)21g,鹿角胶(炒)9g,熟地黄64g,龟板胶(炒)13g,金樱子(蒸)51g,黄芪(蜜炙)43g,山药(炒)43g,覆盆子(蒸)85g。 用法:上药制成大蜜丸,每丸重6g或12g。口服,水蜜丸每次4.5~9g,大蜜丸每次6~12g,1日2次。 6.十补丸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经验方》。 功用:暖丹田。 主治:阳损久虛下冷,夜频起。 组成: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牛膝(酒浸),干山药,熟地黄,川乌头(泡),泽泻,人参,当归,官桂(不见火)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7.白术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主治:元脏虚冷,腹内雷鸣,夜多小便。 组成:白术二两(米浸一宿,炒),芍药,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吴茱萸(汤洗,焙,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细辛(去苗叶)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匕,入盐沸汤点服。 8.白芷丸 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卷七十三。 主治:夜多小便。 组成:白芷一两,糯米半两(炒黑色)。 用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木馒头或根煎汤送下。 十二、小便频多,日夜无度 1.水芝丸 来源:《医学发明》卷七。 别名:水芝丹(《本草纲目》卷三十三)。 功用: 1.《医学发明》:补肾益精。 2.《医学人门》:补五脏诸虚。 主治: 1.《卫生宝鉴》:下焦真气虚弱,小便频多,日夜无度。 2.《增补内经拾遗》:白淫。 组成:莲实(去皮)不拘多少。 用法: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研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2.萆薢丸 来源:《济生方》卷四。 主治:小便频数,日夜无时。 组成:川萆薢(洗)不拘多少。 用法:上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盐酒任下。 3.鹿角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 本方改为散剂,名“鹿角散”(《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 主治:小便数,日夜一斗。 组成:鹿角(劈开,炙黄焦)。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一日三次。 4.双白丸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四引朱叔通方。 功用:秘精,清小便。 主治: 1.《魏氏家藏方》:白浊。 2.《证治准绳·类方》:下焦真气虚弱,小便频多,日夜无度。 组成:雪白茯苓(去皮),鹿角霜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5.牛膝丸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方》。 主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日夜五六十次。 组成: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或用盐煎服亦可。 6.山茱萸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主治:小便数,日夜无时。 组成:山茱萸一两,赤石脂二两,萆薢一两(锉),牛膝一两(去苗),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狗脊一两,牡蛎一两(炮为粉),黄耆一两(锉),土瓜根一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十三、小便数而多 1.收束散 来源:《嵩崖尊生全书》卷十三。 主治:小便数而多。 组成:山药,莲须,益智仁各一钱。 用法:上为末。汤调服。 2.秦艽散 来源:《医心方》卷十二引《令李方》。 主治:小便利多。 组成:秦艽一分,陈芥子二分。 用法:上药治下筛。每服方寸匕,酒送下,一日三次。 3.龙骨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六。 主治:小便数而多。 组成:龙骨,桑螵蛸,瓜蒌根,黄连。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4.地骨皮饮子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主治:肾中虚热,虽能食,小便数多,渐加瘦弱。 组成:地骨皮二两,生干地黄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二两(去心),白龙骨一两,黄耆一两(锉)。 用法:上锉细。每服半钱,以水一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5.阿胶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七引《深师方》。 主治:虚劳,小便利而多。 组成:阿胶二两,干姜二两,麻子一升(捣碎),远志四两(去心),附子一枚(炮),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 用法:上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分三次服。 宜忌: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6.鸡肶胵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本方原名鸡肶胵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主治:小便数而多。 组成:鸡肶胵二两(微炙),黄耆二两(锉),龙骨一两,黄连半两(去须),麦门冬一两(去心,焙),土瓜根半两,熟干地黄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7.五味补骨脂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主治:小便多利。 组成:补骨脂(炒、研)五两,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各二两,胡桃仁(烫,去皮膜,研)三两,安息香二两(酒化,滤去滓,熬成膏)。 用法:上药捣罗二味为末,与补骨脂、胡桃仁合研匀,用安息香膏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盐汤亦得。加至三十丸。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花名:梨花。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ry/7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寻找有方向的礼品第十期加林局ldquo
- 下一篇文章: 皮肤病中医用药规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