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话题,阅读精文

点击岐黄明师→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

专家简介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年,卒于年。年,悬壶北京。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由辛松峰、彭建中等人整理成书有《赵绍琴温病精选》、《赵绍琴内科精要》、《赵绍琴验案精选》、《中医养生学》。

赵绍琴老师舒肝、平肝经验

医院 主任医师 康玉铸

笔者年随赵老临床实习,接触肝病很多,对赵老的舒肝、平肝之法印象很深。在离开母校后的二十多年临床实践中,每遇肝病则根据赵老之经验随证变裁,收效甚显,可称得心应手。现笔者根据随师笔录中之记载并参考当时讲课的笔记,将赵老舒肝、平肝经验介绍之。肝病以胸胁苦满为主要症状。由于邪在肝胆,肝胆自病,使气血不和,故临床表现大多是气分症状和血分症状皆有,只是因人而异,各有偏重。治肝之法很多,此处只谈舒肝与平肝。一、舒肝法肝喜条达,失其条达之性则郁,郁则气血不和。胸胁为肝胆之分野,气血不和则胸胁苦满。治肝,历代医家均称肝无补法,《内经》云,“木郁达之”,不舒则当舒,此即舒肝之法。基本药物:柴胡、青皮、枳壳、当归、白芍、郁金(或姜黄)。柴胡升肝胆之清阳,清阳宜升;青皮可舒肝气,行胸胁之滞气;枳壳可破积气,行胃气;郁金可行气、解郁结、破血。以上四味皆属行气。当归可以和血养血;白芍可养肝阴、柔肝。以上两味属和血。若以姜黄易郁金,则活血力加强。六味基本药中三味和血,三味理气,共同组成条达肝郁之剂。条达肝郁之药物,对正气多少要有克伐,故体弱者当加入补正气之品。柴胡用量不宜重,轻则易散,又无劫阴之弊。见头汗出或呕者不用。兼有脾胃虚弱者,用舒肝健胃法。在六味药中加健脾强胃之品,如白术、炒谷麦芽之类。若有胃不和,舌苔腻,用舒肝和胃法。即以上六味去当归,合平胃散,燥湿除满。有呕逆者,去柴胡,加生姜、半夏、竹茹或丁香。但胃津已伤,舌质红者,半夏慎用,酌加生津之品,如石斛、花粉之类。丁香用于胃寒(去郁金),竹茹用于胃热。郁而生热,见口苦、舌红或尖边色赤、小溲赤黄,以六味基本药物加龙胆草、山栀、丹皮、知母、黄柏同用。单用知母只能清胃热,清肝热必须知、柏同用。若大便秘结,腑行不畅,当加大黄,不秘结也可用,但用量要小,此时也叫泻肝。若有苔白欠津者,甚则干涩,为肝阴不足之象,用甘寒药以养肝阴,白芍重用,再加生地、玉竹之类,此即柔肝。肝阴虚损重者,可见手足心热,应与青蒿鳖甲汤同用,把柴胡易为银柴胡。热仍不退,另加肉桂末三分冲服。咽中哽哽,状若炙脔,可以六味基本药物合四七汤。若腹中膨胀,矢气不转,当重用青皮,加川楝子、沉香或大腹皮等,得矢气则舒。二、平肝法平肝法是针对肝气上逆而言。肝失条达之性而郁结,可横逆,也可上逆,平其上逆,顺其条达之势即为平肝法。用此法当分虚实,属于实性者,为单纯之气上逆,有头晕耳鸣但无热象,可单纯用平肝法,使其平复。方药如五石汤,即生石决明、龙齿、磁石、紫石英、珍珠母。若肝阴不足与柔肝药合用,取其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患者有目赤舌红等热象,可与泻肝药同用,加重其下降之势以求平复。属于虚性者,有以下几种情况:(1)症见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脉弦但按之有不足之象,或有遗精,或老年体衰,上实下虚,应滋肾益肝,熟地、枸杞、天麻、钩藤、杜仲、首乌合五石汤中的两三味平上逆之肝气,填下元之不足。(2)有热象为水亏木旺,平肝与清热同用,再加益阴之品。(3)阴阳两虚,虚火上浮,面潮红,舌苔白,舌质淡而少津,虚风内动,两手颤抖,可合地黄饮子,有周身沉重酸痛的为血不养筋,再加舒筋活络之品,如秦艽、威灵仙等。(4)肝阳上升同时有心悸失眠者加镇静收敛药,如炒枣仁、五味子、茯神、远志。头晕重者加菊花、天麻。肝之旺多因水之亏,平肝与滋阴同用,即滋水涵木之意也。(5)症见肢麻、舌强,甚则舌动抽搐,已成肝逆动风,应平肝息风,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痰滞者祛痰,随证选药可也。

秦伯未论治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

刘渡舟老师肝病论治心法

关幼波老师治疗肝病的经验

编辑:栀子核对:百会?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ry/1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