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林都ldquo瑰宝rdquo绽
白癜风中医 https://m-mip.39.net/nk/mipso_6564022.html 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 让林都“瑰宝”绽放独特魅力 ——全市北药产业充满活力快步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的企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冲击。在许多厂家停工停产、效益滑坡的情况下,我市各制药企业千方百计站稳脚跟,积极克服困难复工复产,今年第一季度,北药产业逆势上扬,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北药产区之一。在已知的4大类种野生药材中,进入国家药典的就有84种。随着可采林木资源的减少,从年开始,我市北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北药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我市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全市北药业产值达到22.5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林都“瑰宝”。 年,传统的中医药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打造龙江中医药千亿级产业”的战略安排,并出台了政策举措。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全力推动北药产业大发展、快发展。去年6月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北药产业做大做强。各县(市)区和伊春森工集团也很快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为北药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8月,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印发了《伊春市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对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产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去年10月,我市代表团参加了首届黑龙江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展示了产业发展成果,扩大了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了林都北药的知名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药产业发展。去年6月21日,市委召开了中医药产业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勉励他们加强药材基地建设,加大科研力度,推动企业做实做强做优。去年10月,在省委组织部组织的书记进校园活动中,我市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引进学术交流机制。双方决定,由我市提供优惠政策措施,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在伊春创业就业创造优良环境。校方每年邀请我市用人单位参加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同时,开办长期班和短训班,培养中医药产业管理、药材种植养殖、产品深加工、医疗服务、养老养生产业等方面的人才。由此,我市北药产业正式进入了“科研院校+”时代。今年3月份,市北药产业服务中心对疫情期间全市药企清热解毒、止咳清肺类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调研,鼓励药企克服困难,迅速复工复产,根据疫情进展和市场需求,调整计划,合理调度,开足马力,增加产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期间的电力需求、员工返岗、物流运输、原料及包装材料购进和成品销售方面存在的困难,有效的激发了药企的发展热情。到3月中旬,全市10户药企中就有8户实现了复工复产,“订单”药品的市场销售一路走好,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夯实基础建好基地 夯实发展基础,北药产业才能行稳致远。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市北药产业发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铁力市经过对上争取,申报完成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以中药材为主的国家级产业园。项目总投资7.26亿元,争取国家投资1亿元。项目区设有药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药材检测检验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药材线上交易服务终端等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有力拉动北药产业发展。 实行规范化种植养殖,是提高药材质量的重要一环。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了种子种苗、规模化种植、初加工基地和药材展示园建设,建成了小兴安岭药材基地样板。以金南公路万亩北药产业带为牵动,统筹规划我市北药种植品种和规模,通过加强“一县一品”的指导,逐步形成了区域特色。广泛推广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以小兴安岭道地药材人参、五味子、刺五加、平贝、返魂草、苍术等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扩大北药种植面积。到去年年底,全市北药大田种植已达到12万亩,林下种植抚育面积超过41万亩,种植和改培品种近30个。已建成各类药材种植改培、养殖和野生保护基地97个,其中国家级基地1个、省级基地6个,逐步形成了南、中、北、东四个北药产业集群。林都北药产品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铁力市平贝母、林蛙油、五味子和丰林县红星平贝母获得了地理标识认证。 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我市的北药产业将继续迈开新的步伐:全市药材种植(改培)面积达到58.5万亩,比上年增加5.5万亩;药材种植业产值预计增加10%。铁力市、南岔县中医药园区开始建设,年内实现“七通一平”。 重点推进葵花药业中药前处理提取车间、格润药业经典名方综合车间建设项目,支持金北药等企业改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刺五加茶、平贝雪梨饮等保健饮品项目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政策支持助力发展 近年来,在积极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药企引进,使北药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北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向深广发展。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伊春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北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改力度、加强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市北药产业服务中心适时梳理下发了中央、省、市有关中药产业扶持政策的23个文件条,帮助企业和药材生产主体更好的争取、利用政策、资金支持,解决发展难题,共享政策红利。今年4月,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市委、市政府又决定设立北药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为产业发展助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哈尔滨天一药业、哈尔滨制药四厂、国药集团、北京紫辰宣药业等先后来我市投资建厂。目前的10户制药企业,全部通过了GMP认证,有8户为规上企业。这些企业普遍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基本实现了中药生产标准化、中药剂型现代化、质量控制规范化、生产装备自动化。目前,我市药企可生产片剂、胶囊剂、浸膏剂、针剂、栓剂、口服液、合剂等12个剂型,个品种,其中中成药品种个,北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来源:伊春日报社 监制:王欣红姜腾妍 责任编辑:方爽 编辑:李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pz/5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亡于中药看完潸然泪下,深刻到绝望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