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呼唤
本文作者:赖灶芳 (中原挂壁古陆科学营学员,地理教师) 岩石篇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陡峭的山崖挡不住向往远方的心 ▼ 山不过来,我过去 8月5日我们从郑州出发,在兰考,黄河柳园站调查后直奔南太行山万仙山景区。 夜色渐暗,路越偏,一个个小村落渐近又渐远,低矮的平房鲜有灯光,暮色中更显荒凉和落寞,这就是所谓“空心村”的最好佐证吧。 万仙山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米,距新乡市70公里。这里有著名的挂壁公路,因早年间电影《举起手来》而闻名于世。 站在谷地下极目远眺,一堵堵丹崖绝壁犬牙交错蜿蜒连绵,远山如黛,云雾飘渺,疑为仙境。绝壁隔峡谷对峙,犹如一帧帧巨大的山水画,直插云霄,难怪它会成为写生基地。 只有那些顽强的植物东一丛西一棵随意散落在红色的岩壁上,绝壁下的我既佩服又好奇,山的那边是什么?! 接连四天,我们用脚丈量,用手触摸,用心感受它的古老与神奇。 随处可见的波纹石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都说太行山的前世是海洋,在0.65亿年前,太行山地区抬升隆起,历经无数次劫难,经数百万年的千古锤炼而形成。我们七个营员,在邢彬老师和王铮老师的带领下,沿着峡谷朝老潭方向上溯。选取一个拐弯处进行考察。 事实1,这里的石块较大,有很多棱角分明的石块,鹅卵石较少,从气候类型来说,太行山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现在正值高温多雨,可是谷底干燥。说明这里的水量偏少,或者是河水下渗了。 事实2,这段沟谷大致是沿西北-东南走向。我们仔细地观察沟谷两侧的侵蚀情况。沟谷西岸,侵蚀强烈,底部凹面明显。桫椤营员,身高约1.7米,当他站在凹面下,举起手来,才可以摸到顶部,凹面底部和顶部的颜色截然不同,底部的岩石较软,呈灰白色,层层叠叠,风化严重,外面的岩石用手一掰就掉下来了,而顶部的岩石较硬,呈紫红色,大部分为页岩。沟谷东岸,侵蚀较浅,底部凹面小。红色的页岩薄薄的,均匀覆盖,风化也没有那么严重。 事实3,页岩的颜色丰富多彩,有红色,紫色,褐色,青灰色,闪光的,哑色的等等,成分不同而颜色各异。 事实4,资料表示沟谷上段形成时间较晚,大约在5亿年前。沟谷下段形成较早,大约在25到28亿年前。而红色岩壁中段大约 形成在10到14亿年前。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岩石的节理,层理,羽状交错,背斜,向斜,波浪石等等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推测当时岩石的受力方向;我们用手轻抚叠层石、鲕粒石那粗糙的或细腻的表面。 我们亲眼验证了沉积岩的层理不同,沉积物不同,硬度也不同,从而产生了侵蚀差异。还找到了很多海相沉积物的证据。 我随意捡起一块石头,想到它是几亿年前就存在了,而我们人类不过是百来年的寿命,不由心生敬意。看着眼前层层叠叠的页岩,因各种力共同作用而纵横交错,既沧桑又年轻,像丝缕,像棋盘,像千层蛋糕。这不正像一本使用多年厚厚的辞海字典吗?太行山的前世种种秘密,需要认真探索,细心发掘,用心研究才会真相大白啊。 这么宝贵的地质公园,一定要好好保护! 喊泉下的我们,听说喊得越大声,泉水就越大。泉水有否变大我不清楚,反正大声一吼,疲倦尽走! 植物篇 酸性土指示植物胡枝子山棉花花开正艳 ▼ 自然即社会 自然即社会,这句话经常在冯老师的白癜风传染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nz.com/wwzpz/4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之白降丹
- 下一篇文章: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