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军大学报中西医并重维护和增进民众
俞超芹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专科学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妇科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 学术任职:现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浦东新区中医药协会中医妇科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第二军医大学转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等职,以及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等杂志编委。享受总后优秀人才二等津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还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研基金多项。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 中青年学者论坛中西医并重,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对《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思考 俞超芹 医院中医妇科,上海 摘要 基于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随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进一步确立了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中医理论的特点,阐述了中西医并重在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方面的作用。 全文阅读 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下称“中医药法”)?白皮书从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中医药法则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白皮书及中医药法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未来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宏伟规划?白皮书及中医药法的出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也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寿命也得到显著延长?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6.34岁[1],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虽然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寿命的延长,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1疾病谱发生变化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年Lancent发布全球死亡原因及特定病因死亡率报告,显示年中国疾病致死原因分别为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肝癌?胃癌等,其中脑卒中?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且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达2.7亿[3]?而癌症的风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加,据文献报道,自年到年间,男性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每年提高约0.2%,而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则每年提高约2.2%[4]?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病的庞大患者数及低龄化趋势使我国卫生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1.2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费用增加迅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伴随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各种药物及医疗器材的研发?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从年到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预计到年,我国医疗费用将依然保持12.08%~18.16%的年均增速,其增速将明显高于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5]?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也在持续增长?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总额仅为.01亿元,到年个人卫生支出总额已达.0亿元,较年增长了40多倍[1]?医疗费用的迅速增加已成为居民家庭和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 1.3慢病的治疗遇到“瓶颈”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当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四大主要疾病?对于这些疾病,除了建议改变生活方式?提倡三级预防外,国家加大了慢病诊治的研究力度,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天地?如靶向药物的应用提高了肺癌?乳腺癌?肾癌等的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6-8]?虽然慢病的诊治技术和手段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治疗效果的提高却不尽如人意,且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靶向药物的耐药?晚期肿瘤的难控及肿瘤的复发,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9-10]? 2 中医药理论的特点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和实践的锤炼,形成独特的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蕴含了深邃哲学思想的医学观?正如白皮书所述,中医药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 2.1整体观“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是为中医学的“整体观”?中医学提倡“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两者密不可分?《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自然界中,依赖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界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四时之变化必然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与自然界保持着一个动态平衡?正如《灵枢·岁露论》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论衡》提出“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当自然界的变化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能力,或人体的适应能力不及,就可导致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疾病?中医学的整体观还体现在“五脏一体”“形神合一”?中医学认为人体虽然由不同功能的五脏六腑等组成,但各脏腑之间?脏腑与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之间通过经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并认为人是形神相谐的统一体,神依托形体而存在,神是形体的生命体现,形神合一则人体健康? 2.2平衡观平衡观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平衡观出自《易经》,“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结构以及其功能均可根据其属性分为阴阳,而阴阳是一个不断变化中的矛盾统一体的两方面?它们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静止和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的消长平衡,动态?相对的平衡是生命存在的必然要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便是这种平衡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医学明确指出,在临床诊治疾病时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等? 2.3治未病“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亦有论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精髓随着时代变迁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未病先防,即通过养生健体?调理情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防止疾病产生,防患于未然;(2)已病早治,主要是指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疾病初期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3)既病防变,即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预测原发疾病可能的发展趋势,采取一定的措施,杜绝疾病进一步发展和传变;(4)瘥后防复,是指疾病痊愈后采用药食调理?健身等手段,防止疾病复发?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倡的三级预防有着许多契合之处? 3 中医药优势领域 中医药作为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有着鲜明理论特色和临床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新医学模式?国家宏观医疗政策与新医学模式相适应,更加白癜风祛白盛宴邀您约惠白癜风能否治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nz.com/wwzpz/4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味子红了,一起去摘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