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养生有侧重难怪人们常说l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个地方生活的人到另一个地方,很可能“水土不服”。《黄帝内经》之《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专门论述过五方之民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调理方法。因此,地理位置不同,各地的养生调理方法也不同。 东部:应对三种体质 东部地区尤其浙江一带的居民体质偏气虚、湿热和气郁。气虚的主要症状为说话没力气、气短疲乏、易出虚汗、爱生病;湿热主要表现为脸泛油光、长痘和湿疹、口苦口黏、大便黏腻;气郁则多愁善感、闷闷不乐、喜欢唉声叹气、胃口不好、心烦失眠、咽部有异物感、经常焦虑抑郁。 如何养生:1、气虚者要劳逸结合,多做舒缓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时常按摩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吃些补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香菇、大枣、鸡肉、牛肉等。推荐当归黄芪乌鸡汤,益气补血,疲劳时可以泡一点西洋参。 2、湿热体质者多吃果蔬,忌麻辣、甜食、黏食,规律作息,少熬夜,这类人可以做强度大一点的运动,比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吃些清热祛湿的菜肴和汤,如薏米红豆汤、绿豆汤、冬瓜炒丝瓜等。 3、气郁体质的人可多吃些能舒缓情绪的食物,如小麦、萝卜、百合、橘子、黄花菜。 西部:调节精神养情志 指的是西部地区环境相对恶劣,但人们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比较强,因此身体比较强壮,但外邪虽不能伤其形体,但病生于内,容易产生内伤之病。西部干燥风沙大,呼吸道疾病多发,由于地广人稀,较之东南部地区,相对闭塞,日照强度高、紫外线强,人容易肝火旺盛、情志不舒、焦虑抑郁。 如何养生:当地人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养生“小吃”,如三炮台、热冬果梨、灰豆子: 1、三炮台是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的特色养生茶饮,除了放茶叶以外,还要加入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果脯等,可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 2、热冬果梨是用冬果梨与冰糖(或加入红枣、陈皮、山楂、枸杞等)煮制而成,是西部秋冬季驱寒佳品,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另外,建议当地居民多登高望远或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调节情志,舒缓不良情绪。 南部:少食辛辣祛湿痰 南方一带尤其是丘陵地带的岭南,地势低、土壤薄。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冬天阴寒湿冷,也容易因为阴雨连绵,导致湿邪犯体,感觉皮肤黏腻、出汗不畅,出现食欲差、乏力等不适。 按中医理论来说,南方是阳气长散的地方,阳气易外散而致体内阳气不足而无以祛湿,因此南方人湿热和痰湿体质较多。 如何养生:对于南方人来说,祛除体内湿气是首要任务。 为了祛湿,很多南方人爱吃辣,但辣味菜肴往往油盐重,容易生痰湿,可以多吃些祛湿邪的食物,如薏米红枣粥、冰糖陈皮茯苓茶等,或吃些萝卜、橙子、橘子等健脾理气的食物。湿邪犯体时,人往往不愿活动,但越不活动体内的湿气就会越积越多,可以选择游泳、跑步、健走、瑜珈、太极等运动,加速体内湿邪排出。 北部:遵循四时避阴寒 中医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的说法,是指人们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顺时而动,才能发育成长。北方四季分明,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如何养生:北方人要遵循四时养生: 1、春天阳气生发,但地下仍有湿气。中医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这个时节养生,饮食宜清淡,不主张大补,可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这时,人可能肝火较大,可以吃点加味逍遥丸。 2、中医认为,心的阳气在夏季最旺盛,所以夏季必须注意养心。调节精神,稳定情绪,不要熬夜或过度运动,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莲子、百合、竹叶等,也可以喝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减少心悸、气短。 3、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关键在于防燥。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白梨等,不要刻意“贴秋膘”,饮食要清淡,可以吃点秋梨膏。 4、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养肾至关重要。可以适当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女性可以吃点乌鸡白凤丸,男性可以吃点六味地黄丸等。 中部:导引按跷通筋骨 中部地区既不像东南多湿,也不像西北太干燥,相对四方而言,中部物产最丰富,生活富足安逸。但物产越丰富,体力劳动越少,加上吃得杂,不见得是好事。 正因如此,中部地区的人时常感到身体无力、四肢麻木、经脉气血不通,容易形体肥胖,高发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养生:中部地区居民要使气机调畅,必须让肢体活动起来。肢体不运动,气机不调,筋骨不便,适合用导引,太极拳就是一种导引术,常练习可舒筋骨,通经络。再有就是按跷,即按摩,老百姓有很多自己的“按跷之法”,比如互相捶背拍背。 中部地区盛产小麦,面食种类多,以河南为例,有烧饼、羊肉烩面等,非常符合当地人的养生习惯。比如焦黄饼,中医认为,焦黄之物健脾胃但易生燥,但芝麻润燥,堪称“完美食物”。医圣张仲景生于河南,其推荐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堪称名方。但中部地区的人应注意,饮食应有度,不宜暴饮暴食,否则容易消化不良。 颐年怡旅俱乐部让天下老人不再孤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weizia.com/wwzcd/6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产地快讯12月18日产地快讯
- 下一篇文章: 名方学用风引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