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存和珍藏城市记忆和多元发展,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共同体推出寻找“深圳记忆”的专栏,希望各位共同体的读者用文字和图片和我们分享老建筑、老照片、老故事、老图书、老家谱、老情书、老味道、老风俗、老细节……也包括你的家族故事、城市生活故事、我们也将节选珍贵的照片和优秀的文字分享给大家,并在合适的时机结集出版。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和用户踊跃投稿,或者联系我们提供故事线索,与深圳一起成长、记录……

记取深圳当年

繁华锦绣的深圳当年是个什么样子呢?人人都说它曾是个“边陲小镇”,但这仅仅是一个概念,具体的风貌究竟如何?当我们今天站在高耸入云的大厦之上,或穿行于鳞次栉比的石屎森林之间,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除了目睹沧桑巨变的当地人和最早的开拓者们能够依稀记得当年的情形,会向人们指点“这栋大楼前曾是水塘,那片住宅下曾是荒地”外,我们这些后来人,大概更多地只能靠历史沿用下来的地名而“望文生义”,想象眼前这派繁华热土的历史背影了。

深圳的地名,多山多河多岭多岗,有林有湖有村有田,还有不少的湾、渡、洲、塘、沙、坑、角、围,可见深圳当年总体的地貌是山水纵横,岗岭起伏,湖塘星罗,农田棋布,草盛林茂,阡陌交通,村舍处处,鸡犬相闻,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而又偏避小镇的田园风光。这也难怪,“圳”的意思本身就是田野边的水沟,加一个形容词“深”,也不过说明它比别的水沟深了一点而已。

深圳多山。以特区内三百多平方米的面积,就有梧桐山、笔架山、莲花山、大南山、小南山、塘朗山、松坪山等六七座山头,尽管这山大小不一,远不如逶迤的五岭那么雄壮,但毕竟属于山的系列。深圳亦多岭。有红岭、园岭、松岭、八卦岭、黄贝岭、白沙岭、通心岭、担竿岭、冬瓜岭等。想那园岭,当年一定是个园园的如馒头状的小山包;走上松岭路,会揣摩过去这一带的山岭上怕是长满了松树,红岭大概是覆满红土,白沙岭表层定有白沙。深圳还多岗,泥岗、梅岗、笋岗、红岗、皇岗、黄木岗……岗者,较低而平的山脊之谓也。可见这些地方比山比岭要矮小。梅岗当产梅,笋岗当生笋,黄木岗极可能因生长黄木而得名,泥岗雨天笃定泥泞难行。深圳的河、湖也不少。河有深圳河、布吉河、清水河、福田河、大山河、大沙河、白芒河、长岭皮河等,深圳河东西贯通,布吉河南北穿行,有河的城是美丽的,可惜这些河当年清流潺湲时无人青睐,而今人欲欣赏,它们却已被污染得使人厌恶。深圳的湖的名字都美得令人向往,有东湖、银湖、仙湖、洪湖、荔湖、香蜜湖、西丽湖。东湖以方位而名,银湖称其水美,如《长征组歌》中的“天如火来水似银”;仙湖之名因神仙在上,荔湖之名因荔枝公园的环抱,西丽原称西沥,是写实之笔,指降雨后留在地面的积水,后改为西丽,也属美称。而所谓罗湖者,实无其湖,我们今天也是把它作为一个区域的概念,何以称作罗湖,以我的忖度,是因此地地势低洼,下雨必成泽国,其状如湖,不过雨过即干,如农村用来筛粮的“罗”,水都漏了下去,故得其名吧!

地名的好处就在这里,虽然历史的遗迹已荡然无存,但我们仍可以藉着它而顾名思义,窥测出一点当年的情景。置身梅林,我总遐想,夏风初起,大片的梅林里青梅累累;车过竹子林,似可遥见婆娑的竹林随风飒飒;信步莲塘,想六月这里定有荷花照眼;访友下步庙,总会问当年的庙在何处,供的又是何方神圣?渔民村里,看着一身时髦打扮的当地人,可知他们的祖上曾是渔民;蔡屋围前,我们脑中会闪出客家村落的独特风貌。当然,对地名的玩味,只是增加一些我们的兴会,不足以作研究的凭据,有时我们也会会错意,有时则会对一些易生歧义的地名琢磨不透:比如“木头龙”是什么意思?独树村,难道曾经只有一棵树?晒布路,晒过什么布?盐田是盐碱地还是靠海而产盐?田贝、水贝、湖贝是否是田里有贝、水下有贝、湖中有贝?贝丽是不是这里的贝壳更加美丽?这些虽然更能引起我们的好奇与臆测,但要真正明确其含义,恐怕得要查查地方志的。

前一阵有人说深圳的地名没有时代感,建议改名,我是十分不赞同的!回想文革初期,红卫兵也曾嫌城市的地名不能反映“时代”的“风貌”,统统打掉了原来的路牌,改成了“反帝路”、“反修路”等等,结果成为笑柄。以史为鉴,不得不慎。地名蕴含着历史的密码,是文化的遗传,它如一脉相承的人的姓氏,如基因中的DNA,不可随意抹杀。除了图片和文字,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还要靠它来记取深圳的当年啊!

投稿须知

1邮件主题:投稿+名字

2关于稿费:暂无稿费,有机会获得赞赏稿费的一半。

3关于原创:题材不限,但要原创。

联系方式

邮箱:szby

.







































白癜风偏方快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yuanz.com/wwzcd/2856.html